大数据时代的岩土工程监测——转折与机遇
本文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的岩土工程监测——转折与机遇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快速发展,不断产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数据,大数据现象已经出现,在科学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和银行业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大数据即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及思维。传统的数据存储方法、关系数据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逐渐不能满足大数据业务的需要。简要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特征、所涉及的方法和技术、带来的变革及简单的应用实例,回顾了岩土工程监测学科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指出大数据的概念与岩土工程监测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今后大规模、全方位、多维度及多场的岩土工程监测将得以实现。在大数据时代,以关联分析、成因分析及决策支持为核心的深入分析能力将成为监测工作的核心,现场监测将被提升到与试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相同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岩土工程监测工作者应该重视大数据的研究,加强应用其他行业的大数据研究成果,抓住大数据对岩土工程监测带来的机遇,为未来岩土工程监测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岩土工程 监测 数据分析 传感器
【分类号】:TU41;TP274
【正文快照】: 1引言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等应用日渐普及,加上科学研究与工程实 践活动,不断产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数据。来自互联网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Twitter用户每天上传的信息量超过4亿条[1];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昭庆;王步云;;赴美岩土工程考察报告(前言部分)[J];勘察科学技术;1986年06期
2 张高宁;岩土工程的可靠度研究浅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1期
3 ;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4 ;简讯[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5 ;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名词拾补(五)[J];土工基础;2004年06期
6 张建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与日本地盘工学会合作协议签字仪式[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简讯[J];岩土力学;2006年10期
8 罗兵;;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1期
9 ;关于申请第八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的通知[J];施工技术;2008年08期
10 李开金;;对岩土工程中施工管理方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光乐;倪光乐;倪光乐;倪光乐;;后记[A];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C];2006年
2 宁清立;;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岩土工程性能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顾宝和;;浅谈岩土工程的概念设计[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魏群;;岩土工程中图形计算力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在明;沈小克;郑临;;城市建设工程勘察信息系统与计算机辅助岩土工程(CAGE)[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陈皇麟;;前言[A];广东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凤生;;岩土工程在国土资源勘察与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序言[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张彬;王钊;杨俊峰;覃祖淼;;土压力盒在工程应用中的误差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杨令强;徐新生;燕彬;舒庆琏;彭晓彤;;项目教学法在岩土工程教学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今;探讨全球岩土工程未来发展方向[N];建筑时报;2008年
2 应勇华;滕王阁旁拟建高楼大厦[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记者 李峰;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在兰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韩竞;土工材料:“岩土工程”的革命[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徐敏;岩土工程也能有“创意”[N];建筑时报;2007年
6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Shanghai ShenYuan Geotechnic Engineering CO., LTD;勇于进取 不断创新[N];中国测绘报;2008年
7 顾今;我国桩基工程实践水平国际领先[N];建筑时报;2007年
8 ;朱合华教授:数字地下空间概念的倡导者[N];建筑时报;2007年
9 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程宇;吴哲慧:小工“筑垒”大企业[N];衢州日报;2011年
10 晓谢;土工合成材料老化研究取得新进展[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斌;岩土工程随机反演分析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1年
2 叶祥记;广义节点无网格法理论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茹忠亮;三维进化弹塑性并行有限元反分析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李晓龙;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及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5 陈陆望;物理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郭嘉;人工免疫算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傅少君;岩土结构仿真反馈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9 毛坚强;接触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李守巨;基于计算智能的岩土力学模型参数反演方法及其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为;华能大厦岩土工程项目技术风险评价及控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黄克戬;地下洞室群开挖数值仿真研究与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3 宋祥红;岩土工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D];长安大学;2005年
4 陈海军;神经网络有限元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5 秦会来;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受力变形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6 杨风松;三维塌落拱的形成机理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叶永峰;排桩支护结构中的土拱效应[D];郑州大学;2006年
8 茹洪久;天津沿海软土地区大面积垃圾堆场岩土工程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迟鸣;基于XML的岩土工程信息数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建伟;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土压力分配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24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2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