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应用的差异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应用的差异性研究
【摘要】:主要研究了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应用特点和方式;比较两种木结构建筑在材料使用上的优缺点以及在应用中解决的办法;在吸收传统木建筑构造和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优秀成果基础上,为未来木结构建筑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单位】: 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木质人造板 新型材料 生态循环
【分类号】:TU366.2
【正文快照】: 1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主要木构造方式种类历史上中国木结构建筑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不是简单地追求建筑的视觉审美愉悦,而是通过各种木结构方式表现建筑自身内在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通过各种榫卯结构方式以及雕刻、彩绘、镶嵌、塑造等处理手法赋予建筑外部形貌以独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钦勇;;浅谈中国建筑装饰材料的现状及环保材料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1期
2 叶列平;程光煜;陆新征;冯鹏;;论结构抗震的鲁棒性[J];建筑结构;2008年06期
3 潘建平;;浅谈环保型建材促进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J];民营科技;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西光;董振平;王庆霖;;历史建筑砖砌体耐久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朱向东;王寅君;;山西陵川龙岩寺中央殿建筑特征源流探析[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3 王锦坤;;徽州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美学新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毕涛;王艳;;唐宋词中建筑意象探微[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汤少哲;;解读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韩涛;;司法变奏的历史空间——从晚清大理院办公场所的建筑谈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黄晓平;;古代衙门建筑与司法之价值追求——考察中国传统司法的一个特别视角[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8 许琦;张勃;;基于Virtools软件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谢公祠交互认知的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刘冬颖;“变风变雅”与春秋时代的城邑文明[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10 杜晓东;;当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审美缺失——对建筑风格“复制”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洋;;北宋东京皇城、宫城的“名”与“实”[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赵景学;姜立;刘连民;任燕翔;;中国古典建筑参数化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苏丛柏;;无损检测技术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墙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连民;姜立;任燕翔;赵景学;;基于三维CAD的中国古典建筑造型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任燕翔;姜立;刘连民;赵景学;;古典建筑中多段连接模型的CAD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景学;姜立;任燕翔;刘连民;;虚拟现实技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敏;;略论东汉首善文化——以洛阳为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李静;董璁;;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的结构和构造[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魏安能;;从化学宫孔圣先师殿修复加固技术[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小伟;古建筑双跨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大学;2010年
8 贡小雷;建筑拆解及材料再利用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于婧;施工缝的模型化及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刘晓峰;自动分组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健;浙江山水型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刘yN;北宋亭台楼阁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伟;武安阁的统计分析与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婧;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石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孙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居考察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6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范静;传统民居墙体原生材料与构成形态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孟娴;云南剑川木雕装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肖蓉;地方原生材料在云南传统民居中的应用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衍春;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和结构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列平;Asad U Q;马千里;陆新征;;高强钢筋对框架结构抗震破坏机制和性能控制的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1期
2 冯鹏;叶列平;黄羽立;;受弯构件的变形性与新的性能指标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3 叶列平,康胜,欧阳彦峰,曾勇;双重抗震结构体系[J];建筑结构;2000年04期
4 程懋X;;一些结构设计概念的建议[J];建筑结构;2008年01期
5 许亚文,鲁坤元,杨慧;设计面向21世纪的绿色住宅[J];四川建筑;1999年01期
6 柳承茂,刘西拉;基于刚度的构件重要性评估及其与冗余度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雁,张建新,周宝国,环志中;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初探[J];江苏建筑;2005年03期
2 周海宾,费本华,任海青;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J];山西建筑;2005年21期
3 刘杰,赵冬梅,田振昆;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上海[J];新建筑;2005年05期
4 郭白莉;刘兴;;现代技术下的木结构建筑[J];华中建筑;2006年07期
5 徐进;;仙境里的小屋? 还是梦想中的家园?——钟情木结构建筑的七个理由[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6年07期
6 ;加拿大木业带来科技、节能、健康新生活——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优势[J];上海建材;2006年03期
7 孟莉华;;木结构的小屋好温馨[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6年10期
8 孙海燕;;加拿大力推原汁原味木结构建筑[J];建设科技;2006年17期
9 梁超;;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优势[J];上海建设科技;2006年05期
10 刘爱霞;周静海;;持续发展的芬兰木结构建筑[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志泉;;木结构建筑的养护和装饰[A];第六届中国木材保护大会暨2012中国景观木竹结构与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2橡胶木高效利用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孟繁兴;钟川人;;谈古代建筑木结构加固阻燃技术——兼议故宫的防火[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3 方东平;俞茂捫;;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与保护研究——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4 王永兵;张伟;王建功;王双永;;木结构建筑组合墙体生产线设备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葛安祥;谢剑;杨建江;张爽;;房屋类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晖;;比较中日木结构建筑中的檐高与檐出的比例关系[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7 张伟;杨建华;金征;;木结构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装备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黄宝成;贾媛媛;;浅论木结构在大庆绿地金融中心售楼处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9 吉英年;周峰;;木结构在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石志敏;周乾;张学芹;黄占均;夏荣祥;卓媛媛;徐超英;;汶川地震古建筑木结构震害研究——已加固构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加拿大欲占领中国木结构建筑市场[N];中华建筑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任欢欢;木结构建筑:还住宅节能与环保[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薛秀春;加拿大为四川地震灾区建造可持续木结构建筑[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王民;河北将与加拿大合作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丁洪美;节能减排推动传统木结构走向复兴[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6 记者薛秀春;木结构建筑技术让未来更加绿色[N];中国建设报;2010年
7 记者 迟诚;小木屋平民化还有多远[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邱莎;扬长补短 楼宇成林依木起[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梁明;全国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现身绵阳[N];绵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邱莎;中加牵手 木结构建筑乘低碳风归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施煜庭;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及前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高大峰;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孙正军;竹材的分级与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荣;从中西木结构建筑发展看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前景[D];清华大学;2004年
2 李天华;殿堂型古建筑木结构试验及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龚瑜;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屋顶构造系统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熊玉林;中国国情下的现代木结构建筑[D];南昌大学;2007年
5 陈特;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性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刘亦兮;论木结构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舵;木结构古塔的动力特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盘锦章;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机理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9 汪兴毅;徽州木结构古民宅的结构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曹祖川;当代木结构建筑的广泛适应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2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