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发布时间:2017-09-30 12:23

  本文关键词: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更多相关文章: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换填 冲击碾压


【摘要】:工程界对于黄土湿陷性的研究和应用日趋完善,不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进行二元结构本构模型分析和采动厚湿陷性黄土破坏数值模拟研究。主要探讨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处理措施。根据黄土湿陷性的特点,依托兰州新区市政道路的工程地质情况,分析判定了黄土的湿陷等级和处理深度,总结归纳了本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案,即在一般黄土地区路段,预防为主,防止路基俩侧积水,对积水洼地和地表裂缝进行填平、夯实,道路两侧排水沟渠进行防渗加固。在重要路段,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案加以处理:换填灰土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冲击碾压法、强夯法以及孔内深层强夯法,详细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的加固机理、适用的情况、检测方法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讲述,并对灰土换填法灰土衰减机理的分析引申到工程的检测评定指标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有机合理叠加。根据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新区市政道路工程对各级湿陷性黄土采用了路床灰土换填及灰土底面以下翻挖重新压实或冲击碾压的有机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案,达到了资源整合经济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换填 冲击碾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34019)
【分类号】:TU444
【正文快照】: 0引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岩土工程界的一大重要课题,尤其对于西北黄土高原范围内的人们来说,研究并且处理好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沉降问题,对于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具有的良好的社会意义和环境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扩大化都在突飞猛进,而对于地处西北的兰州来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国瑞;兰州黄土显微结构和湿陷机理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1979年02期

2 樊怀仁,郭睿;关中地区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余学义,尹士献,赵兵朝;采动厚湿陷性黄土破坏数值模拟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贾嘉陵;孙国富;邓坤;;湿陷性黄土地层二元结构本构模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高国瑞;黄土湿陷变形的结构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海涛;路堤荷载下软黄土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韩晓萌;王家鼎;王煜;陈永君;;高速铁路地基黄土湿陷性评价中的ANFIS方法[J];地理科学;2008年06期

3 高凌霞;孙建刚;覃丽坤;;非饱和黄土湿陷性微结构效应[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高凌霞;王言;潘小晶;王庆;;非饱和黄土湿陷微结构特征的谱系聚类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韩晓萌;王家鼎;谷天峰;薛建功;;黄土场地大型浸水试验湿陷沉降预测的Elman方法[J];地下水;2008年06期

6 许领;戴福初;;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J];地质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7 高国瑞;;中国黄土的微结构与地理、地质环境的关系[J];地质学报;1984年03期

8 邱宗新;;城市室外管道及道路勘察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6年02期

9 周跃进;汪云甲;张吉雄;刘展;;综采充填黄土侧限压缩特性试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张永双,曲永新;陕北晋西砂黄土的胶结物与胶结作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本构架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志平;郑强;叶兴军;俞良;;慈母山隧道施工涌水量预测[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东风;姜进楼;;地表岩移规律与采煤工作面倾向长度关系[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田堪良;张慧莉;骆亚生;张伯平;罗碧玉;;黄土的结构强度及其定量分析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和礼红;汪稔;;特殊土结构性研究之现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王晓东;刘东风;;关于黄土湿陷机理的探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王兰民;马巍;陈正汉;凌贤长;姚仰平;栾茂田;缪林昌;唐晓武;;特殊土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贺国元;胡志平;;我国黄土湿陷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桂龙;郭运华;陈志平;;隧道施工涌水量预测方法及应用[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宋晶;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拟试验与三维颗粒流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云璋;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地基基础静动力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高凌霞;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晓军;路基填土破损过程的细观识别与破损参数测定[D];长安大学;1999年

7 胡再强;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8 陈铁林;结构性粘土本构模型与参数测定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郝玉龙;深厚结构性软土部分处理地基固结沉降性状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刘熙媛;基坑开挖过程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及土的微观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婷;水泥加固红土的力学特性及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长玲;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渗透与湿陷变形规律及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黎叩晨;表层黄土对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羊群芳;基于湿陷、震陷、液化灾害的黄土微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肖碧;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斜坡场地的变形机理与防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平;软土孔隙特征及其固结过程中变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马玲;水泥土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马海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原涛;陕西黄土沟壑区开采沉陷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樊珂奇;某铁路沿线黄土工程特性与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忠言,彭万巍,,刘永智,常小晓;轴向压裂法测定冻土抗拉强度初步研究[J];冰川冻土;1995年01期

2 许晖,张冬青,张喜发;长余高速公路稳定土强度试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张小江,周克骥,周景星;单轴静动拉压试验仪的研制和纤维加筋土断裂特性试验[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7年04期

4 郑薇;王柏生;张洁;;Geddes应力解求解沉降模型误差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5 朱海之;;黄河中游马兰黄土颗粒及结构的若干特征——油浸光片法观察的结果[J];地质科学;1963年02期

6 汪东林;栾茂田;杨庆;;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邢建营,邢义川,梁建辉;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8 蒋希雁;王立军;麻建锁;;Mindlin应力解的应用理论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蔡正银;李景林;徐光明;焦志斌;;土工离心模拟技术及其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J];港工技术;2005年S1期

10 林斌;赵法锁;;黄土的小形变本构特征及参数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再强;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支喜兰;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浩;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沉降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霞;殷庆红;张雪青;;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例[J];科技资讯;2006年21期

2 赵辉;赵会秋;;宁东地区黄土湿陷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4期

3 李太荣,杜忠臣,王娟;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管道地基处理与施工[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年03期

4 安明,杨印旺;高能级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深度的探讨[J];施工技术;2005年S1期

5 姜有生;;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检测[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陈庆丰;;强夯法处理太原某水厂净水车间湿陷性黄土地基[J];特种结构;2006年02期

7 贾燕;王旭;;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J];四川建筑;2006年05期

8 王建中;;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9 乔国峰;;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10 李广勋;李云骥;;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兰海涛;李秀;;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的设计体会[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汤国辉;马辉文;邓百印;郑鑫;;浅谈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戴国亮;龚维明;郑名良;叶建良;齐静静;;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应用实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建民;;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高兑现;孙静;崔晓玲;苏静丽;;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砖砌体住宅楼的沉降观测及地基加固处理[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孟大勇;;灰土挤密桩在洛阳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格玲;石峰;;单液硅化灌浆法加固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8 杨明群;;浅谈灰土挤密桩与DDC桩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与发展[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丽;励精图治写春秋 继往开来谱新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海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鲁宁;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2年

3 刘凯;预湿挤密和工后浸水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桩基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明;小空间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5 黄道顺;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岳金磊;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基应力扩散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7 丁晓萍;湿陷性黄土地基条件下公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8 白玉婧;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9 席亚军;高能级强夯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兴元;湿陷性黄土地基高能级强夯室内模型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8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48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