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蚀-冻融循环作用下天然浮石混凝土的抗冻性
本文关键词:盐蚀-冻融循环作用下天然浮石混凝土的抗冻性
更多相关文章: 盐蚀--冻融循环 天然浮石混凝土 抗冻性 核磁共振 环境扫描电镜
【摘要】:以内蒙古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用快冻法研究了LC30强度等级的天然浮石混凝土在清水中及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溶液中的抗冻性,分析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以及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变化幅度及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测试、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和环境扫描电镜测试,研究冻融后的孔隙和微裂纹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相对清水中,在盐渍溶液中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模量的冻融损伤较严重,并且核磁共振信号比较强,孔隙变化率为10.60%,CT图像的孔径较大,且呈现长度约为0.5~1.5mm的"龟裂纹"。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盐蚀--冻融循环 天然浮石混凝土 抗冻性 核磁共振 环境扫描电镜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69008,5136902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1515110002)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MS0720,2011BS0705)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应用与研究开发项目20130425) 内蒙古自治2013年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B20131012904Z)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Received date:2014--04--08.Revised date:2014--07--18.First author:WANG Xiaoxiao(1987-),female,Doctoral candidateE-mail:wxiaoxiao.good@163.comCorresponding author:SHEN Xiangdong(1955-),male,Professor.E-mail:ndsxd@163.com轻骨料混凝土是指以天然多孔轻骨料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龙;申向东;;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8年05期
2 余红发,孙伟,武卫锋,杨山,鄢良慧;普通混凝土在盐湖环境中的抗卤水冻蚀性与破坏机理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08期
3 杨全兵;;冻融循环条件下氯化钠浓度对混凝土内部饱水度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7年01期
4 孔丽娟;高礼雄;葛勇;;轻骨料预湿程度对混合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1年01期
5 王萧萧;申向东;;石粉天然轻骨料混凝土在盐渍溶液中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1期
6 季韬;庄一舟;梁咏宁;林旭健;陈永波;朱荣军;;轻骨料吸水返水特性及其对轻骨料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0年06期
7 王忠东,肖立志,刘堂宴;核磁共振弛豫信号多指数反演新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3年04期
8 李海波;朱巨义;郭和坤;;核磁共振T_2谱换算孔隙半径分布方法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8年02期
9 陈厚群;丁卫华;蒲毅彬;党发宁;;单轴压缩条件下混凝土细观破裂过程的X射线CT实时观测[J];水利学报;2006年09期
10 Harun TANYILDIZI;;温度、炭纤维和硅土粉对轻量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新型炭材料;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龙;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张岩俊;齐永顺;;纵筋对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抗剪承载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李悦;霍达;杜修力;;钢筋混凝土早期收缩特性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3 林峰;王祝文;刘菁华;丁阳;李长春;;核磁共振T_2谱奇异值反演改进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李鹏举;姜大鹏;李鹏飞;宋延杰;;核磁共振T_2谱M-P广义逆反演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苏俊磊;孙建孟;王涛;张守伟;;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改进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6 谭茂金;石耀霖;谢关宝;;基于遗传算法的核磁共振T_2分布反演[J];测井技术;2007年05期
7 陈华;潘克家;谭永基;;核磁共振弛豫信号多指数反演新方法[J];测井技术;2009年01期
8 李鹏举;葛成;孙国平;陈新;王彦凯;;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核磁共振测井T_2谱反演方法的改进[J];测井技术;2010年03期
9 刘春杨;卢双舫;薛海涛;吴高平;;用核磁共振和常规测井资料预测毛细管压力曲线方法[J];测井技术;2010年06期
10 刘天定;赵太平;李高仁;石玉江;;利用核磁共振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孔径分布的改进方法[J];测井技术;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芳;王子明;卢子臣;李慧群;;减缩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田威;党发宁;陈厚群;;基于细观损伤的混凝土破裂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与CT试验验证[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郝挺宇;吴志刚;;掺合料用量对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技术经济效果影响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刘建忠;孙伟;缪昌文;刘加平;;弯曲荷载与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冻融损伤[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宾;徐玲玲;;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减缩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6 胡青莲;李欢欢;林政;冯圣清;;超大直径高性能盾构管片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家瑛;眭少峰;;上海长江隧桥斜拉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应力监测分析[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潜;陈凯;丁庆军;;现浇应力吸收层湿接缝混凝土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郝挺宇;吴志刚;;掺合料用量对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技术经济效果影响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10 汪峻峰;;新型超高性能水泥的研制及其在特种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A];2009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永钦;浮石粉水泥复合土的固化机理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孙增智;道路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周宇;特殊岩性岩心实验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文新;广州地铁混凝土结构在环境多因素作用下抗侵蚀耐久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曙光;数字混凝土CT建立方法及其在干缩微裂纹模拟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7 李磊;混合结构的数值建模理论及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艳;一般大气环境多因素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立闻;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斜坡混凝土振动密实成型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畅;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超;单向荷载、冻融循环及龄期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钟;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在轴压下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飞;仓外探测小麦密度及数量的反演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表征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7 闫建平;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庄宇;钢筋与钢纤维作用下自应力混凝土限制膨胀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段平;海水环境下混凝土孔结构演变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鲁刘磊;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的活化及其胶凝性能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光普;刘西拉;;基于唯象损伤观点的混凝土冻害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谷光平,蔡学勤,江传顺;混凝土的断裂强度计算模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姚武;纤维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和冻融损伤机理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4期
4 王才志,李宁;Cif2000平台下的核磁共振测井解谱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2年05期
5 翁爱华,李舟波,莫修文,陆敬安;核磁共振测井数据高分辨率反演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2年06期
6 肖立志,石红兵;低场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及其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1998年01期
7 郑秀华,张宝生;预湿程度对页岩陶粒混凝土显微结构及强度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5年10期
8 徐道远,符晓陵,朱为玄,王向东;坝体混凝土损伤-断裂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9 刘堂宴,马在田,傅容珊;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4期
10 朱蓓蓉,杨全兵,黄士元;除冰盐对混凝土化学侵蚀机理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龙;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桂海清;混凝土早期收缩与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吴宏阳;受冻条件下混凝土冻胀应力与温度应力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虹;;在各种不同的冻结温度下建筑材料的抗冻性[J];低温建筑技术;1990年01期
2 方t,
本文编号:948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4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