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高轴压比下密置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12:23

  本文关键词:高轴压比下密置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轴压比 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 配箍率 箍筋形式 恢复力模型


【摘要】:通过对不同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和箍筋形式的9个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1/2模型试件和1个对比试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轴压比、配箍率、箍筋形式等因素对试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强度及延性等的影响,并建立了试件的弹塑性恢复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轴压比的提高,其耗能性能降低,骨架曲线的下降段较陡;随着配箍率的减小,其耗能性能降低,骨架曲线下降段的斜率变大;对照对比试件,焊接环式复合高强箍筋比普通复合高强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且耗能大,延性性能好。建议的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与试验骨架曲线吻合较好,可为高轴压比下由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组成的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高轴压比 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 配箍率 箍筋形式 恢复力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48036)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2H002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13J01192)
【分类号】:TU398
【正文快照】: 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结构逐步向着更高、跨度更大,结构形式多样化方向发展,然而,低强度箍筋和普通箍筋约束混凝土产生的“肥梁胖柱”问题,一直阻碍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建筑结构中的构件通过高强钢筋配以高强混凝土,已经成为建设部在建筑行业重点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治国;司炳君;王东升;郭迅;于德海;;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5期

2 王平;肖凯成;李雄威;;混凝土构件延性评价方法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10期

3 史庆轩;杨坤;白力更;张兴虎;姜维山;;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铮钺;王立久;孙治国;;建筑模网混凝土矮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孙治国;司炳君;郭迅;于德海;李晓莉;;钢筋混凝土柱地震剪切-粘结破坏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3 李晓莉;孙治国;王东升;;高地震烈度区含矮墩桥梁抗震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4期

4 任铮钺;王立久;孙治国;;建筑模网混凝土墙体抗震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5 叶勇;郭子雄;崔俊;黄群贤;;HRB500钢筋搭接焊接头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2期

6 曹继锋;王继福;;基于MCFT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强度分析[J];中外公路;2013年05期

7 张微敬;张兵;李振宝;周宏宇;;强约束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12期

8 李远瑛;张德生;;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1期

9 李进;陈鹏;魏威;李青宁;;钢板箍螺栓连接高强复合螺旋箍装配整体式柱抗震性能试验[J];工业建筑;2014年07期

10 史庆轩;王朋;王秋维;;钢筋混凝土柱剪切粘结破坏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福;黄思凝;郭迅;李保宽;;高墩大跨混凝土桥梁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颖;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方式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陆本燕;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量化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董三升;高强混凝土加芯柱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王晓锋;配置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钟;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在轴压下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伟;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与配箍要求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关柱良;CRB550级钢筋约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班圣龙;箍筋约束混凝土性能的尺寸效应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窦志明;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张鹏飞;基于界面粘结滑移的约束混凝土柱本构关系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

7 焦卫丽;焊接箍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高德亮;焊接复合箍筋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葛炎晨;多层地下车库结构造价优化的若干因素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10 邢菲;预应力钢骨高强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萍,关群;冷轧带肋钢筋作箍筋对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贾金青,赵国藩;高强混凝土框架短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3期

3 王全凤;沈章春;杨勇新;黄奕辉;曾志兴;;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2期

4 王清湘,,赵国藩,林立岩;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4期

5 阎石;肖潇;张曰果;阚立新;;高强钢筋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铁成,康谷贻;高强度混凝土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7 陈肇元;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5期

8 徐有邻;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9 刘伯权,白国良,张国军;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司炳君;孙治国;王东升;王清湘;;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子雄,杨勇;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4期

2 吴年超;徐一卓;;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恢复力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01期

3 刘佩;袁泉;魏庆朝;;概率方法在恢复力模型参数识别中的应用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4 张克穷,王国周;钢框架单元恢复力模型研究[J];建筑结构;1998年08期

5 聂建国,余洲亮,袁彦声,米观,林伟;钢-混凝土组合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6 唐昌辉;叶林;赵铸;;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1期

7 翟长海;谢礼立;张茂花;;恢复力模型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8 刘佩;袁泉;魏庆朝;;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恢复力模型参数识别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3年05期

9 高菲;刘文锋;李春晖;;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模型的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邹向阳;王晓天;刘波;刘玉英;杜有龙;;磁电阻尼器恢复力模型理论推导及参数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硕英;叶艳琦;;杆内时模型的基础理论及其新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贾英杰;姚谦峰;陈平;赵冬;王建强;;密肋壁板轻框结构恢复力模型探讨[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3 高向宇;张慧;杜海燕;梁峰;;组合热轧角钢防屈曲支撑恢复力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4 杜宏彪;沈聚敏;;用于空间钢筋砼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杆件多维恢复力模型[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5 章钢雷;曹双寅;敬登虎;陈玉立;;低竖向压应力水平下钢板-砖砌体组合框架恢复力模型研究[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于旭光;于长亮;郑宏;刘志杰;;钢板深梁填充钢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7 阎兴华;郝国龙;;轻钢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及弹塑性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敬义;徐亚丰;;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延性与恢复力模型的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袁建力;;SARCF的应用与发展[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负刚度的随机层恢复力模型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李栻;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恢复力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曾航;密肋复合墙恢复力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孙希;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系统恢复力模型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魏绪;密肋复合墙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亮;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恢复力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王学民;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试验与恢复力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肖峰;钢筋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恢复力模型及非线性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彭伟文;考虑强震持时的结构损伤评价[D];华侨大学;2009年

10 王坤;基于损伤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5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65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