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及应急处理
本文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及应急处理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荧光光谱 饮用水 有机污染 水质监测 应急处理
【摘要】:近年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快速监测水中突发性污染和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有利于保障饮用水的安全。三维荧光光谱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检测水中有机物的方法之一。其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测量过程不消耗任何试剂,是一项简便、环境友好的分析技术。三维荧光光谱法较传统的光谱法能够获得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同时变化的荧光强度信息,提供的信息量大,荧光特征较明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所规定的53种有机污染物的水溶液进行三维荧光扫描,发现其中18种有机物能够发出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峰值与溶液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故荧光可用于定量分析。因此可以通过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来快速分析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及判断污染的程度。采用三维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某城市自来水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连续监测,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数据和光谱图进行处理,发现自来水中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的荧光峰值基本处在一个稳定状态下。类蛋白质的荧光峰值突变和升高,与原水中的某些荧光性有机污染物输入有关;类腐殖值的荧光值的变化可能主要与气候和季节有关。模拟水中乙苯输入的情况,验证三维荧光法能迅速有效发现水体的突发性污染。利用三维荧光技术检测各地自来水,建立三维荧光指纹数据库。编写MATLAB程序,初步建立一套水质评价系统,可以更为简单直观的反映水质的优劣。模拟自来水受到苯乙烯和二甲苯突发性污染的情况,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水中苯乙烯和二甲苯的含量,证明当水质受到突发性污染时,粉末活性炭对这些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吸附去除效能。采用180目的粉末活性炭,去除率可达95%以上。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 饮用水 有机污染 水质监测 应急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的基本概况11-14
- 1.2.1 荧光发光的原理11-12
- 1.2.2 三维荧光光谱12-13
- 1.2.3 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13-14
- 1.2.4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14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4-18
- 1.3.1 复合成分水样中的运用15-16
- 1.3.2 单一成分水样中的运用16-17
- 1.3.3 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17
- 1.3.4 应急处理方面研究17-18
- 1.4 本研究的提出18-20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技术关键18-19
- 1.4.3 技术路线19-20
- 第2章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有机物荧光性的初步判定20-30
- 2.1 前言20
- 2.2 材料和方法20-23
- 2.2.1 有机污染物的样品与水样配制20-22
- 2.2.2 测量方法22-23
- 2.3 结果与讨论23-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以苯乙烯、二甲苯为例分析有机物三维荧光特性30-36
- 3.1 前言30
- 3.2 材料和方法30-31
- 3.3 结果与讨论31-35
- 3.3.1 苯乙烯的荧光特性31-33
- 3.3.2 二甲苯的荧光特性33-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有机物荧光特性分析36-44
- 4.1 前言36
- 4.2 材料和方法36-37
- 4.3 结果与讨论37-43
- 4.3.1 有机物荧光性分析37-42
- 4.3.2 荧光性有机物分类42-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法在自来水监测中的应用44-56
- 5.1 前言44-45
- 5.2 材料和方法45
- 5.3 结果与分析45-54
- 5.3.1 自来水的指纹图谱45-50
- 5.3.2 平行因子分析50-52
- 5.3.3 模拟水污染的三维荧光监测效果52-54
- 5.4 本章小结54-56
- 第6章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荧光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和分析56-62
- 6.1 前言56
- 6.2 材料和方法56
- 6.3 结果与讨论56-59
- 6.4 本章小结59-62
- 第7章 荧光性有机物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处理研究62-66
- 7.1 前言62
- 7.2 材料与方法62-63
- 7.3 结果与讨论63-65
- 7.3.1 苯乙烯的去除63-64
- 7.3.2 二甲苯的去除64-65
- 7.4 本章小结65-66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66-68
- 8.1 结论66-67
- 8.2 建议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4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武;;预防性监管与救济性监管之间——以兰州市自来水苯污染事件为切入点[J];环境保护;2014年13期
2 李探平;王增长;白晓慧;陈义春;吴徐;朱永林;;针对突发苯乙烯污染的应急处理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13期
3 郑晓英;王俭龙;李鑫玮;田文静;李魁晓;;臭氧氧化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出水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4 祝鹏;华祖林;李惠民;;PARAFAC法解析太湖水体DOM三维荧光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6期
5 吕丽莎;赵卫红;苗辉;;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在东海溶解有机物研究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3期
6 李满秀;姚旭梅;冯娜;许妍;;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果蔬中呋喃丹的残留量[J];分析试验室;2013年01期
7 申颖洁;廖日红;战楠;刘操;孟庆义;;生物强化组合工艺处理河水的三维荧光及生物多样性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8 蔡玉乐;胡乐乾;尹春玲;郭莹莹;;多维数据解析联用三维荧光光谱检测污水中酚类污染物残留[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9 李琳;常辉;赵灿方;王立忠;郑春贤;;荧光分光光度法与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年09期
10 杜尔登;郭迎庆;孙悦;高乃云;王利平;;三维荧光结合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考察自来水厂有机物去除效果[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7期
,本文编号:969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6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