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重金属污染岩石侵入面损伤的本构模型
本文关键词:考虑重金属污染岩石侵入面损伤的本构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重金属污染岩石 侵入性能 延伸速率 组合模型
【摘要】:基于酸碱质子理论,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物渗入岩石后的侵蚀机制,并通过对流-弥散模型分析了元素铅(Pb)、镉(Cd)、铜(Cu)、锌(Zn)的延伸性能;采用黏弹性和损伤性单体模型组合法建立了重金属污染岩石的三维组合延伸裂变模型,探讨了不同延伸速率下侵入面的变形规律,并通过三轴静载试验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岩石中的侵入性能与延伸性能不同;岩性不同的污染岩石在同种试验条件下本构曲线与组合模型的拟合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岩石 侵入性能 延伸速率 组合模型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162110023)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支持项目(04SK2008)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Geology and Mining Co.,Ltd.,Guilin 541004,China)0引言在重金属污染岩石力学性能的研究领域,对重金属污染岩石的风化性能、物化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对于重金属污染侵入岩石后的破坏机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在受到重金属污染前后,其力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振泉,季梁军,左如松,曹丽文;岩石在伺服条件下的渗透性与应变、应力的关联性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2 李夕兵,左宇军,马春德;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应变能密度准则及突变理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3 宫凤强;李夕兵;刘希灵;;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4 章根德;岩石在动载荷作用下的脆性破裂[J];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02期
5 李世平,李玉寿,吴振业;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对应的渗透率-应变方程[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6 陈永贵;邹银生;张可能;邓飞跃;;重金属污染物在黏土固化注浆帷幕中的运移规律[J];岩土力学;2007年12期
7 郭牡丹;朱浮声;王述红;张世超;荣晓洋;;岩体非贯通结构面的岩桥贯通准则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岩石三轴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章根德;岩石对冲击载荷的动态响应[J];爆炸与冲击;1982年02期
3 叶洲元;李夕兵;万国香;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受三维静载压缩岩石对冲击能的吸收效应[J];爆炸与冲击;2009年04期
4 李夕兵;宫凤强;李地元;张伟;黄炳仁;;山区公路隧道建设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5 韩宝平;任丘油田雾迷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渗透性试验研究[J];地质科学;2000年04期
6 刘建军,刘先贵;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7 章根德;地震应力波的传播与岩石的动态响应[J];地震学报;1983年04期
8 刘进晓;郭惟嘉;陈绍杰;尹忠昌;;济北矿区底板岩石的渗透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9 赵洪宝;尹光志;;煤样初始内部结构对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张永利,王来贵,章梦涛,吴恩成,黄铭,朱福宝;油气井水力喷砂割缝增产增注机理的研究[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邵江;程强;巫锡勇;;大相岭隧道大角度斜井端头汇水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青红;;薄煤层底板采动影响深度规律研究[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满潮;钱七虎;;深部岩体力学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小琴;李文平;盛平;;砂岩卸载过程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刘爱华;郑鹏;;SHPB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德建;贾雪娜;苗金丽;何满潮;李丹丹;;花岗岩岩爆实验碎屑分形特征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夕兵;周子龙;王卫华;;岩石破碎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8 何满潮;钱七虎;;深部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A];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增坤;突变控制机制及其在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杨红伟;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与孔隙水耦合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周志军;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3 邢利铭;掘进巷道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汪斌;深部大理岩的加卸载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洋;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巴西盘劈裂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冯仕能;水电站引水隧洞衬砌形式选择准则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孙倩;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损伤破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义山;基于流固耦合的水库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杨绪祥;基于能量释放率的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禹,张善元,杨桂通;静力预加载结构冲击屈曲的突变模型[J];爆炸与冲击;1993年03期
2 杨小林,王树仁;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的细观机理[J];爆炸与冲击;2000年03期
3 叶洲元;李夕兵;万国香;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受三维静载压缩岩石对冲击能的吸收效应[J];爆炸与冲击;2009年04期
4 王述红;杨勇;郭牡丹;王洋;;岩体隧道施工诱发的关键块体三维模型及其验证[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王述红;张靖杰;李云龙;刘宇;;工程岩体开挖过程全空间块体搜索及其系统研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6 郭牡丹;王述红;张航;徐源;;层状岩体强度数值模拟及其讨论[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7 孔德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及地质环境效应概论[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年S1期
8 潘别桐,吴旭君;工程岩体渗透性研究现状和趋向[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2期
9 蔡耀军;裂隙岩体三维空间非均质各向异性渗透性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02期
10 张辉;地质结构控渗效应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清雷;;山西晋中盆地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评价[J];华北国土资源;2004年06期
2 李佑国,房世波,潘剑君,杨武年,姜小三,林健;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罗强,任永波,郑传刚;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2期
4 徐磊辉,黄巧云,陈雯莉;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细菌修复与检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5 ;植物“治疗”重金属污染[J];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Z1期
6 杨红梅,路远发;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4年04期
7 陈然,吕梁臣,张智杰;重金属污染对蔬菜品质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5年24期
8 赵传冬;成杭新;庄广民;刘应汉;王晓丽;;中国北方某城市近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危害[J];物探与化探;2006年04期
9 徐信兰;陈少微;胡晓颖;;重金属污染对植物超微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10 程星;於芳;彭世寿;闵敬;王青;;岩溶地区公路路坡重金属污染垂向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岩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张耀荔;刘艳荣;芮嘉明;;浅谈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韦朝阳;朱雁鸣;王玲梅;王成;;矿冶区重金属污染研究的若干进展与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方民;岳明;史志诚;;工业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A];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道友;黄新;刘守龙;刘钦云;;湖南省镉铅等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尹王保;张雷;贾锁堂;;激光感生击穿光谱测量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白志川;张荣强;付福友;李敏;;中药材重金属污染因素及防治研究[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尹王保;张雷;董磊;潘冬子;闫立本;贾锁堂;;激光感生击穿光谱测量土壤重金属污染[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韩双来;;科学仪器装备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中的成套化应用[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报告集[C];2011年
9 辛仁轩;;重金属与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报告集[C];2011年
10 赵军;张浩波;赵国虎;梁慧光;杨晰;王兴宝;;兰州市蔬菜地土壤土质及重金属和评价[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伟;关注机动车重金属污染[N];中国质量报;2008年
2 章轲;环保部重拳治理重金属污染[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刘凯;全国重金属污染整治方案加紧制定[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祁进成;西宁整治重金属污染企业[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云峰;重金属污染防治如何破局[N];辽宁日报;2010年
6 米东区环保局 李寒;米东区多项措施防治重金属污染[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方辉;镉米隐忧 折射重金属污染困局[N];中国经营报;2011年
8 记者 朱楠;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剑指重金属污染[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帆;三点四亿治理重金属污染[N];宝鸡日报;2011年
10 周翔;防治重金属污染五年规划公布[N];中国工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杰;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任红艳;宝山矿区农田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污染的遥感监测[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赵庆龄;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国际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汪霞;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陈翠华;江西德兴地区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及时空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曲贵伟;聚丙烯酸盐对重金属污染修复作用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7 隆茜;上海城乡梯度上重金属污染格局及其磁学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忠平;长春市城市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解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美玲;融合多元环境因子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水平遥感评估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龚玲兰;山西汾河河流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重金属污染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静;北京耐土壤重金属污染城市绿化植物的筛选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张冲;东莞蔬菜产区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钟亮;高速公路沿线重金属污染累积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刘维涛;基于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城市森林配置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肖利;洋山港及其邻近海域重金属污染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6 张文涛;表土中主要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研究与污染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7 罗春霞;湖南凤凰铅锌矿区居民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认知及卫生系统的应对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会艳;吉林市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志楼;典型矿区重金属污染特性及其土壤酶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张红红;包头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园林绿化树种抗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0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7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