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氨酸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的机制和控制方法
本文关键词:天冬氨酸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的机制和控制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消毒副产物 二溴乙腈 Fe/Cu 粉末活性炭 动力学
【摘要】: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试验以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1,2-二溴丙烷为内标物,采用液液微萃取(LLE)-气相色谱仪(GC),建立了二溴乙腈(DBAN)的检测方法,探讨了天冬氨酸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DBAN的形成机制,并开展了Fe/Cu催化还原法和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法去除消毒副产物DBAN的影响因素、降解机理和动力学规律的研究。试验中DBAN的加标回收率在99.8%~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9%~2.43%之间,最小检测限(MDL)小于1μg/L。研究表明:DBAN在酸性条件下(p H=4~6)DBAN生成量较少,随着p H进一步增大,生成量逐渐增大随后趋于平衡。当p H9时,由于DBAN的水解导致生成量下降。温度对生成的影响不大,主要是随着温度升高,分子能增加和DBAN水解加快共同作用的结果。DBAN的生成浓度随着溴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天冬氨酸在水中氯化过程包括取代、脱羧、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共经过8个步骤最终形成DBAN。PAC吸附DBAN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快速阶段、慢速阶段和动态平衡阶段。快速阶段主要是因为PAC表面的活性点位大量存在和DBAN的浓度高,吸附传质动力大,从而在这一阶段DBAN的去除率增长速度较快。慢速阶段主要是因为PAC表面的活性点位减少、DBAN浓度相对较低,PAC吸附效率下降。在动态平衡阶段,PAC已经吸附饱和。在试验条件下,随着PAC的投加量增加时,吸附效果随着增加。对于初始浓度为50μg/L的DBAN溶液,当PAC的投加量为0.6g/L时,DBAN的去除率达到86.48%。当PAC的投加量增加到0.6g/L以后,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增加不明显。随着温度和提高,吸附效果有所上升;随着p H的增加,PAC的吸附效果下降。随着DBAN的初始浓度增加,DBAN去除率逐渐减小,但吸附量却越来越大。PAC对DBAN的吸附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吻合较好,PAC吸附DBAN的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规律。单质铁去除DBAN效果一般,Fe/Cu混合物对DBAN效果有较大提升。随着Fe/Cu的投加量增大,去除效率也随着增大。当Fe/Cu投加量从2g/L增加到10g/L时,去除率由56.26%增加到90.34%。这主要是投加量的增加,增大了水中零价铁和铜的含量,从而增大了DBAN与铁铜的接触面积和接触量,导致去除率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DBAN的去除率也有明显的升高。DBAN去除率随着DBAN初始浓度增加而上升。当DBAN的初始浓度从10μg/L增加到50μg/L,DBAN的去除率由82.4%增加到89.28%。当DBAN的初始浓度由50μg/L增加到100μg/L时,去除率增加不明显。Fe/Cu与DBAN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 二溴乙腈 Fe/Cu 粉末活性炭 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概述10-11
- 1.2 饮用水氯消毒技术11-12
- 1.3 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12-16
- 1.3.1 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和水质标准12-14
- 1.3.2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14
- 1.3.3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技术14-16
- 1.4 论文的背景、内容和技术路线16-20
- 1.4.1 研究背景16-17
- 1.4.2 研究目标及内容17
- 1.4.3 技术路线17-20
- 第2章 试验与分析方法20-26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20-22
- 2.1.1 试验材料和仪器20-21
- 2.1.2 试验溶液的配置21
- 2.1.3 试验方法21-22
- 2.2 DBAN的分析方法22-25
- 2.2.1 DBAN分析方法的建立22
- 2.2.2 工作曲线的绘制22-23
- 2.2.3 样品色谱图23-24
- 2.2.4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饮用水中二溴乙腈的形成机制的研究26-34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26-27
- 3.1.1 试剂、材料与仪器26
- 3.1.2 试验方法26-27
- 3.2 结果与讨论27-32
- 3.2.1 DBAN形成的影响因素27-31
- 3.2.2 DBAN的形成过程31-32
- 3.3 本章小结32-34
- 第4章 粉末活性炭吸附二溴乙腈的试验研究34-44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34-35
- 4.1.1 主要试剂与仪器34
- 4.1.2 试验配水34
- 4.1.3 试验方法34-35
- 4.2 结果与讨论35-42
- 4.2.1 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5-36
- 4.2.2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6-37
- 4.2.3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7
- 4.2.4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7-38
- 4.2.5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8-39
- 4.2.6 吸附等温线39-41
- 4.2.7 动力学分析41-42
- 4.3 本章小结42-44
- 第5章 Fe/Cu催化还原技术去除DBAN的试验研究44-52
- 5.1 试验方法44-45
- 5.1.1 Fe/Cu质量比的影响44
- 5.1.2 Fe/Cu投加量的影响44
- 5.1.3 温度的影响44-45
- 5.1.4 DBAN初始浓度的影响45
- 5.2 结果与讨论45-50
- 5.2.1 Fe/Cu质量比对去除DBAN效果的影响45-46
- 5.2.2 Fe/Cu的投加量对去除DBAN效果的影响46-48
- 5.2.3 温度对去除DBAN效果的影响48-49
- 5.2.4 初始浓度对去除DBAN效果的影响49-50
- 5.3 本章小结50-52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52-56
- 6.1 结论52-53
- 6.2 创新点53-54
- 6.3 建议54-56
- 参考文献56-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俊敏;马健;高旭;郭劲松;何琴;杨富莹;;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水中甲氰菊酯农药[J];重庆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丁春生;马海龙;傅洋平;赵世督;李东兵;;Fe/Cu催化还原降解饮用水中溴氯乙腈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2015年06期
3 张志辉;郑天龙;王孝强;王指刚;马宇辉;汪群慧;;活性炭吸附处理锂电池厂含酯废水及微波再生实验[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3期
4 张岚;董晓丽;张新欣;张家荣;;草酸改进铁/铜微电解体系降解活性艳蓝KN-R[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徐倩;徐斌;覃操;夏圣骥;高乃云;田富箱;李大鹏;;水中典型含氮有机物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潜能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6 ;Characteriz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 formation potential in 13 source waters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年02期
7 李为兵;陈卫;袁哲;刘泽山;李慧;;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南方湖泊水的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1期
8 蒋建美;郭改梅;;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南国英;任淑萍;杨国丽;代学民;;我国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风险分析[J];给水排水;2010年05期
10 吴方同;苏秋霞;吴淑娟;;空气吹脱法去除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J];给水排水;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979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7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