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社会凝聚力导向的住区公共空间特性研究——以上海创智坊和曹杨一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6 07:03
本文关键词:具有社会凝聚力导向的住区公共空间特性研究——以上海创智坊和曹杨一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凝聚力 住区公共空间 户外性活动 吸引力
【摘要】:依据"社会凝聚力"理论,通过对两个具有一定活力的住区——上海创智坊和曹杨一村主要公共空间户外性活动的类型和强度进行考察,分析住区公共空间特性与住区公共空间吸引力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提出具有社会凝聚力导向的住区公共空间理论模型,即住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越高、满足日常性生活需求的功能配置越综合、环境品质越好、场所的氛围越具有特质,住区公共空间的社会凝聚力导向就越强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社会凝聚力 住区公共空间 户外性活动 吸引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密度住区第三场所理论及规划方法研究:基于社会凝聚力导向的视角”(批准号:51378359)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金(KY-2011-A04)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TU984.12
【正文快照】: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开放(open)且公众可进入(accessible)的城市空间,道路、M广场、公闶和沙滩是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具有多种功能:贫先,作为一种开放性场所.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各种休闲、健身和娱乐活动需求;其次,公共空间能够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不合习俗的行为如酗酒、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宗华;发挥政协优势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力量[N];光华时报;2012年
2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 许嘉璐;文化力关系社会凝聚力[N];北京日报;2013年
3 裴广江;传统领袖增进社会凝聚力[N];人民日报;2010年
4 丁元竹;美国经验:公民服务提升社会凝聚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在“最大限度”中增强社会凝聚力[N];人民日报;2011年
6 ;党和国家发展方向获高度认同 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明显提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省社科院研究生院 张舒婷;文化意识转型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N];四川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凝聚力[N];芜湖日报;2011年
9 蔡少辉 林亦霞;促进邻里互动和谐[N];湄洲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98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8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