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灵活多变建筑及其可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0:25

  本文关键词:灵活多变建筑及其可适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灵活多变建筑 可移动建筑 可变建筑 未来建筑


【摘要】:不论是像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著作《艺术哲学》中所说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还是像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物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稳定的、永恒的物体,这是建筑所必须具有的品质,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为人们造就了一个稳定和发展的社会,并且为历史的连续留下了美好的印证。但当历史的转轮进入21世纪时,社会的发展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个性与职业的融合造就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不同规模与组成并且变化十分频繁的流动人群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家庭。这种现象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也将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就像我国,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内地人开始向沿海发达地区迁徙。也有一部分人们因喜爱旅游也不断的迁徙着,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总体来说,现如今人们不论是生活所迫,还是性格使然,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了“迁徙”的生活。灵活多变建筑正是在面对来自当今文化、社会以及功能需求的挑战下所产生的新的建筑形式。本文主要将灵活多变建筑分成可移动建筑和可变建筑两类来讨论,并且论述在新环境下可移动建筑和可变建筑的可适性,通过举例分析和优劣对比的方法来辨别它们的优缺点,从而对灵活多变建筑的可适性范畴进行一定的评估,并提出一些的改变意见。在文章的最后将对未来灵活多变建筑发展模式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灵活多变建筑 可移动建筑 可变建筑 未来建筑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8
  • 1.3 研究意义8-10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5 研究方法12-13
  • 第2章 灵活多变建筑理论依据13-21
  • 2.1 建筑电讯派——灵活多变建筑理论上的启蒙13-15
  • 2.2 高技派——灵活多变建筑在技术上的初探15-16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 5R理论——灵活多变建筑的外部诱因16-19
  • 2.4 奇点建筑—灵活多变建筑未来的起航19-20
  • 2.5 本章小结20-21
  • 第3章 可移动建筑21-36
  • 3.1 可移动建筑概念界定21-22
  • 3.2 便携式可移动建筑22-26
  • 3.2.1 驱动式便携可移动22-24
  • 3.2.2 牵引式便携可移动24-26
  • 3.2.3 便携式可移动建筑可适性研究:26
  • 3.3 可卸式可移动建筑26-35
  • 3.3.1 构件式27-30
  • 3.3.2 模块式30-34
  • 3.3.3 可卸式可移动建筑可适性研究: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可变建筑36-55
  • 4.1 可变建筑概念界定36
  • 4.2 外部形体可变36-47
  • 4.2.1 屋盖开合可变37-41
  • 4.2.2 外墙体表皮可变41-44
  • 4.2.3 整体式移动可变44-47
  • 4.2.4 外部形体可变建筑可适性研究:47
  • 4.3 内部空间可变47-54
  • 4.3.1 简单的内部空间可变48-50
  • 4.3.2 复杂的内部空间可变50-53
  • 4.3.3 内部空间可变建筑可适性研究:53-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未来灵活多变建筑的展望55-61
  • 5.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55-57
  • 5.1.1 太阳能55
  • 5.1.2 风能55-56
  • 5.1.3 水能56
  • 5.1.4 例证56-57
  • 5.2 智能系统57-60
  • 5.2.1 例证58-60
  • 5.3 本章小结60-61
  • 第6章 实例分析61-71
  • 6.1 设计立意与构思61
  • 6.2 与节能结合的造型设计61-64
  • 6.3 节能、交往型可旋转阳台64-69
  • 6.4 本章小结69-71
  • 结束语71-72
  • 参考文献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玉琪;浅议传统、传统建筑和地区建筑[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2 戴念慈;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建筑传统的精神实质(开幕式上) 中国建筑传统的生命力何在(讨论会上)[J];建筑学报;1991年02期

3 林锦辉;中国建筑传统与现代建筑[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魏大中;建筑传统与时代的融合──西藏大厦创作回顾[J];建筑学报;1998年07期

5 阳静,贾强;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论建筑的矛盾性、复杂性与中庸之道[J];中外建筑;2000年05期

6 王昀;音乐中的数和建筑中的数——为揭示隐藏在一张乐谱中的5个建筑而作的理念分析[J];华中建筑;2002年03期

7 王贵祥;两难中的北京新建筑[J];装饰;2002年05期

8 刘阳;构建体现传统、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文化[J];南方建筑;2003年02期

9 邹惠萍;建筑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化关系初探[J];山西建筑;2005年13期

10 苔瑞·伯尼斯;更新换代-保护我们城市的建筑传统[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东;;建筑更新的观点与方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锐;张大玉;;浅议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趋同[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先逵;;古代巴蜀建筑的文化品格[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4 孙皓;张永强;;传统—现代—建筑[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先逵;;巴蜀建筑文化品格与地域特色[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哲文;;哪些古建筑需要保护——选择保存古建筑的条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7 蔡镇钰;;世纪之交建筑随想[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郭维钧;;建筑由智能化到数字化[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9 杨鑫;张琦;;意大利南部特鲁利建筑文化与建造技艺的发展与更新[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10 聂向东;;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等工程设计谈起[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敏邋陈琳;建筑与其缔造的政治话语[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实习生 王游婧;取传统文化之精髓 应现代建筑之需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是艺术”吗?[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二律——地点律[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千姿百态的竹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查玮;在现代建筑中找寻传统印记[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伯克;重拾现代精神 再释建筑自由[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记者 王尚锋 见习记者 陈波;张锦秋院士在我市作“和谐建筑”专题讲座[N];商洛日报;2012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杨赛 刘维维;中国传统建筑: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3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赵劲松;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戴路;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8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朱力;新中国现代民族建筑之路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10 王晓;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建筑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翔民;养生农庄建筑的地域性表达[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东海;建构视野下沙溪古镇工匠技艺与材料表达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姜川;基于类型学理论的廊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周子杰;建筑与家具的空间协同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任仕新;基于风景建筑环境设计策略的材料呈现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徐睿;生土材料在现代语境中的诠释[D];南京大学;2014年

7 张瑞琴;生土建筑现场调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8 谢芮;冀南建筑原型与绿色技术的结合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9 尚海超;传统建构在现代建筑语境下的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10 徐e,

本文编号:982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82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