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北京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本文关键词: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北京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摘要】:北京市总体上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能力实现反哺农业。人民的消费结构也向着除食物消费之外的现代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转变。这使政府和民众不再仅仅关心经济发展,而更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对于有着约1500×104人口、水土资源都很紧张的北京来说,农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其生态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的开发,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市"服务。据此,本文根据北京市的水土资源禀赋和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4个"农业圈",即:城市花园农业圈、近郊平原景观绿化农业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生态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特色农业圈等。这种农业圈层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近郊蔬菜、远郊粮油的农业圈层模式,是一个与土地资源禀赋相协调、与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定位相协调的布局,是一个更注重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布局。该布局突出了农业的公益性,仅仅靠市场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农业 布局 宜居城市 北京
【基金】: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软课题:“北京市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673104)
【分类号】:F299.27;F327
【正文快照】: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1)(以下简称《城规》)是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蓝图。《城规》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毫无疑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1]的重要标致之一。《城规》还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一章中提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云峰;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多功能性问题[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史亚军,王秀德;关于北京地区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张立生;略论大城市“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3期
4 方志权;论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产生背景与功能[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05期
5 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03期
6 郭淑敏,程序,史亚军;北京的资源环境约束与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03期
7 张燕丽;北京郊区都市农业功能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10期
8 程彤;论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以北京市为例[J];资源科学;1999年04期
9 张凤荣,安萍莉,孔祥斌;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之我见[J];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毛华;刍议发展都市农业[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3期
2 胡蓉;邱道持;王昕亚;莫燕;张莲;;耕地与田园城市的思考——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李武艳;赵烨;闫冬;袁顺全;刘海鹏;;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土地开发整理构建循环农业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4 朱春艳;张戎;;农田与城市景观的自然融合探析——以宁波北仑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5 陈富;孙鹏举;刘学录;张小静;张晋;焦晓西;;兰州市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许新国;陈佑启;姚艳敏;何英彬;李志斌;余强毅;;城乡交错带空间边界界定方法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7 杨加猛;张智光;;论林业产业链的多维拓展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8 罗罡辉;;高度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9 金志丰;徐明;谢薇;陈加乐;佴玲莉;相敏;;县域耕地保护类型划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0 高悦;李孔明;;“变形的杜能环”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映春;罗萌;;北京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伟;吴先忠;;建设高效农产品物流系统 促进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3 李小建;罗庆;樊新生;;农区专业村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4 刘吉伟;;建设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5 姜广辉;孔祥斌;张凤荣;;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华甫;吴克宁;路婕;汤怀志;高硕;梁思源;;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农田划定分析框架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凤荣;;都市区农田功能、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建设管理[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凤荣;;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合理布局、建设与利用都市区农田[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关小克;张凤荣;;基于景观理论的大都市区土地整理模式探讨[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段振锋;聂岩;任传猛;赵乐风;田相旭;;济南都市农业发展初探[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登峰;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向晖;数理经济学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徐梅;地方公共投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晓;都市农业发展思路及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瑜;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傅小徐;基于DEA模型的江西省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钱锋;凌源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聂远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森;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富;解决"三农"问题的国际经验[J];调研世界;2005年03期
2 石元春;现代农业[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9期
3 陈阜,,蒋建平;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J];耕作与栽培;1995年03期
4 曾建民;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发展措施及效应[J];经济纵横;2003年08期
5 张迎春;农业投入方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理论与改革;2003年04期
6 姜国忠;论我国功能多样性农业发展模式与农业竞争优势的构建[J];理论探讨;2004年03期
7 王云才,郭焕成;略论大都市效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0年02期
8 朱桂珍;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9 刘明;关于上海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03期
10 赵树枫,张强;都市农业的意义及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威;宫辉力;李小娟;安炜;;北京市郊城市化过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北京今年供应土地5700公顷重点保障政策房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06期
3 贾铮;;北京市非煤矿山生产与城市建设之间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4 孟斌;尹卫红;张景秋;张文忠;;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5 关小克;张凤荣;郭力娜;赵婷婷;;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0年03期
6 黄国华;赵铁柏;刘丽萍;;对我国花卉休闲观光业发展的思考——兼论北京市花卉休闲观光业的发展[J];林业经济;2008年07期
7 ;朱昒基考察北京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J];中国城市经济;1999年02期
8 郝凤英;;土地新政间接使房价上升?[J];房地产导刊;2005年20期
9 谢正磊;许学工;;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绿色空间和建设用地竞争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6期
10 舒川根;;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宜居城市建设——以浙江湖州市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国;;土地资源与节约型城市建设[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2 赵小lN;代力民;邵国凡;王庆礼;;生态环境与宜居城市建设[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3 张帆;;是否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北京?——一个规划师的难题[A];2006中国科协年会9.2分会场——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论文集[C];2006年
4 靳艳艳;宋海娟;;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促进城乡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以焦作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杜安才;;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与城市建设关系研究[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苗世光;王晓云;郭文利;季崇萍;;从北京总规修编看气象环境宜居城市建设[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智新;张国山;;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小军;尹卫红;张远索;;北京市“城中村”整治与土地利用对策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张小军;尹卫红;张远索;;北京市“城中村”整治与土地利用对策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黄明华;岳晓琴;陈默;;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以安康城市总体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郄建荣;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明年启动[N];法制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汤铭;城市建设助力科技奥运[N];计算机世界;2007年
3 通讯员 孙明海 黄贤清 樊庆海 记者 焦同帅;速度,是这样创造的[N];菏泽日报;2010年
4 ;数字迎奥运 北京无线城市建设一期进入尾声[N];计算机世界;2008年
5 记者 庄俊华 张天春;云南城投与昭通携手城市建设[N];云南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杨凌;城市建设禁止“摊大饼”无序扩张[N];河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于艳玲;北京市立法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N];人民代表报;2006年
8 记者 郝健 通讯员 吴志勇;宜居城市建设,绿化功不可没[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记者 王震;泌阳县城市建设凸显生态性[N];驻马店日报;2009年
10 杨万宁;冀州市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建设“三大瓶颈”[N];衡水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戴伟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杨克俊;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战略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吴萍;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郭艳红;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张志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刘媛;北京明清祭坛园林保护和利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彭剑波;公共生态空间私用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毅;北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王璇;北京城市布局的宜居性之自然环境舒适度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谭求;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反思和探索[D];清华大学;2009年
4 陈亮;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调查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王铭;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市建设征地与农房拆迁调研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岑湘荣;基于GIS的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左金睿;哈尔滨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与潜力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方晓丽;杭州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姜英;城市建设征地利益冲突问题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静;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2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8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