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试验中材料变形破坏的时间相似问题
本文关键词:模型试验中材料变形破坏的时间相似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相似原理 时间相似 蠕变 时效破坏
【摘要】:模型试验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随着地下工程埋深的逐步增大,岩石在变形破坏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时间效应。如何模拟随时间发展的岩石变形破坏过程是一个关键但未得到充分研究的科学问题。将模型试验中的时间相似问题根据复杂程度和过程特点分为几组,基于相似理论,分别推导运动学/动力学问题、波传播问题、蠕变问题(基于不同模型)、与时间相关的破坏问题中的时间相似关系,给出不同时效变形破坏过程的相似关系表达式。理论分析发现,目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普遍采用的时间相似关系仅适用于弹塑性的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在研究其他时间相关的变形破坏问题时,应根据时间在物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采用的分析模型选择适用的时间相似系数。讨论深部岩体初始应变状态的模拟问题及岩体的时效破坏问题。所推导的不同物理过程中的时间相似系数可为深部岩体相关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相似原理 时间相似 蠕变 时效破坏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73200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304219)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GDUEK1305)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岩石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理论尚不完备、非连续数值模拟技术尚未成熟的现阶段,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在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最早由格恩库兹涅佐夫于1936年提出,是仿照真实结构并按照一定比例关系复制而成的试验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伟;冷伍明;雷金山;刘成军;;岩体相似材料试验研究[J];土工基础;2008年05期
2 阎恩德;王伟国;马玉芳;谢意龙;高光晓;;地球梨形与地球自转之间关系的探讨 一种模型试验的启示[J];新疆有色金属;1981年01期
3 张树林;朱介寿;贺振华;;井间地震弯曲射线层析成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2期
4 周济芳;;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J];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2期
5 王汉鹏;李术才;张强勇;李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过程中关键技术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6 刘章军;屈俊童;雷进生;;爆炸引起饱和砂孔压变化规律的室内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刘瑞德;黄力军;陆桂福;;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6年03期
8 王伟;王俭;;粘性土地基在动荷载作用下变形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1期
9 沈玺;宋小青;;工程钻进钻杆的实验模拟与仿真研究[J];地质装备;2007年02期
10 程尊兰;党超;刘晶晶;宫怡文;;藏东南部泥石流堵河试验研究[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王全才;张玉萍;;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模型试验[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张玉军;;锚固岩体蠕变特性的模型试验[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翼祺;陈新法;;软土中动力机器基础的模型试验及消振研究[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孙志恒;杜永廉;刘汉东;;具有软弱结构面的边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模型震相辨认方法的研究[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7 范广勤;张千里;;高地应力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趋向和判据[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8 底青云;王妙月;;弹性波叠加剖面有限元反时偏移[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李建国;宋瑞卿;王绳祖;;察尔汗盐湖沉积盖层渗透性与基底断层剪切错动关系的模型试验[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10 戴丽君;王平;李舟波;;放射性法勘查石油时影响因素的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鹏飞;油气藏潮汐重力勘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宋小林;层状岩体爆破的层裂效应及其对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白云峰;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工程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林鸿州;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李永刚;沟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土压力统一计算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6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7 张彬;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8 靳德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张亮亮;抗爆洞室不同部位预应力锚索受力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琰波;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缪成章;海底滑坡及其对海底管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3 葛帆;基坑支护土压力和变形的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邹蓉;地裂缝对地下管道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王涛;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层状岩体锚固支护系统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罗强;装药结构对岩体内爆炸应力场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珂;泥石流防治结构计算软件开发与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何淳健;装配式管型通道土压力和结构内力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9 曹卫文;顺层岩体边坡开挖过程模型试验[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周玲;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2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9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