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面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
本文关键词:柱面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柱面P波 节理 波传播 动量守恒 能量变化
【摘要】:柱面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规律的分析对于岩石工程特别是采矿工程和地下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波阵面的动量守恒和节理的位移不连续理论,首先对入射柱面P波与线弹性节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推导应力波通过单节理的传播方程。根据应力波的几何扩散性,进一步分析柱面波的能量衰减。当波阵面相对节理面垂直和倾斜2种情况时,分别计算出相应的透射和反射系数,并将计算结果和波阵面为平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最后开展参数研究,分析节理不同位置处的透射波及波源节理距离和节理的刚度对柱面P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影响的规律。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柱面P波 节理 波传播 动量守恒 能量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2257)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02593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732001)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天然岩体并非均质体,存有大量的不连续面,包括不同尺寸的断层、节理和裂隙等,在岩石工程中统称为节理。岩石节理的存在造成了岩体的不连续和不均匀,进而显著地影响了岩体的各种工程性质,如力学性质、渗透以及热传导性能,同时节理极大影响着应力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缙;关云飞;肖琳;张迪;;弹性纵波在不同非线性法向变形行为节理处的传播[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奇;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递过程[J];岩土工程学报;1986年06期
3 俞缙;赵晓豹;赵维炳;李晓昭;关云飞;;改进的岩石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4 王明洋,,钱七虎;爆炸应力波通过节理裂隙带的衰减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5 王鲁明,赵坚,华安增,宋宏伟;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的进展[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金余;范飞林;白二雷;刘军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2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刘军忠;张磊;;围压作用下岩石冲击破坏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刘石;许金余;刘军忠;吕晓聪;支乐鹏;;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动态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郑宇;王晓鸣;李文彬;李伟兵;;材料对双层药型罩形成串联EFP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5 何煌;张明;曾首义;;连结状况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影响[J];兵工自动化;2006年12期
6 张德志;李焰;钟方平;林俊德;王等旺;王长利;;冲击波壁面反射压力的压杆测试法[J];兵工学报;2007年10期
7 田阿利;尹晓春;;柔性杆对撞的二次撞击区理论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8 牛雯霞;黄洁;罗锦阳;简和祥;郑蕾;罗庆;柳森;;超高速撞击混凝土冲击压力测量与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9 张胜林;朱培呈;董新龙;;大尺寸Hopkinson压杆实验若干问题讨论[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10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张路青;胡瑞林;王学良;;大型结构面产状影响下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张明;何煌;曾首义;;连结状况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影响[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4 陶俊林;陈裕泽;胡文军;陈刚;黄西成;;SHPB实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姜锡权;胡时胜;;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发展综述[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卢子兴;田常津;韩铭宝;谢若泽;王仁;;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应力波加载下的压缩力学性能研究[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龙源;晏俊伟;徐全军;高振儒;娄建武;周春华;;爆破振动信号小波分析和分形机理研究[A];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梁斌;卢永刚;陈忠富;;纤维增强复合壳体战斗部爆炸威力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梁斌;卢永刚;陈忠富;岳晓红;杨世全;高海鹰;;装药在混凝土中爆炸威力对比试验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10 赖建中;孙伟;;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层裂试验及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洁;SiCp/Cu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竺铝涛;纤维力学性质应变率效应和针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破坏机理[D];东华大学;2010年
4 贾虎;纤维爆炸索水下爆炸特性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马海春;锚固洞室抗爆能力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徐华东;冻结与非冻结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规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秋萍;几种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对比研究及实验验证[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沈煜年;复杂柔性系统多次撞击动力学的动态子结构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许湘华;浅变质岩变形特征与边坡支护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辉;恐怖爆炸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冲击反应与防护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宫妍;波动方程的非结构化网格改进有限差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雪昂;裂隙介质中的全波列传播[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仕文;水耦合石材切割爆破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丁国玺;激振条件下顶煤放出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兵;超声车铣声学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贵炫;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赵绩枫;一种新型动能弹侵彻混凝土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11年
9 李建军;冲击载荷下弹载记录仪损坏过程的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11年
10 张潇;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技术及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俞缙;关云飞;肖琳;张迪;;弹性纵波在不同非线性法向变形行为节理处的传播[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杨文义;孔广亚;蔡军刚;;Dynamic model of normal behavior of rock fractures[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5年02期
3 周维垣;杨延毅;;节理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及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4 赵坚,蔡军刚,赵晓豹,宋宏伟;弹性纵波在具有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的节理处的传播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5 王卫华;李夕兵;左宇军;;非线性法向变形节理对弹性纵波传播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张奇;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递过程[J];岩土工程学报;1986年06期
7 王鲁明,赵坚,华安增,宋宏伟;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的进展[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8 赵坚,陈寿根,蔡军刚,宋宏伟;用UDEC模拟爆炸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李夕兵;赖海辉;古德生;;爆炸应力波斜入射岩体软弱结构面的透反射关系和滑移准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3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4 茹忠亮;蒋宇静;;弹性纵波入射粗糙节理面透射性能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建言岩爆监测预报与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8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9 ;信息与动态[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6年01期
10 ;首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J];岩土工程界;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9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卢嘉锡;;序[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4 张美华;地震资料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N];中国石化报;2005年
5 何凯涛;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6 记者 秦锦丽;建立兰州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防治示范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垠;钱七虎院士:岩爆机理尚待摸底[N];大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文革;围压卸载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与破坏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崔杰;含水土层中的波传播及土壤液化[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2年
3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4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5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前坤;方位各向异性介质AVO及弹性波阻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2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杨晓弘;大地电磁测深拟地震时间剖面解释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孙连环;准噶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李英华;深部工程高地应力下岩爆发生机制及判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阮帅;大地电磁测深偏移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唐君辉;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拟地震解释成像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10 高艳霞;川西致密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5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9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