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乡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研究
【摘要】:供水管网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供水管网自动计量监测系统、管网水力学模型系统以及流量压力均衡调控为基础,拥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漏水监测、水表核查、管道探测、用户调查、压力调控、维修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想要实现供水系统的智能化科学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能够反映供水管网不同运行工况的水力、水质模型。因此,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是:Y市供水管网水力、水质(余氯)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的校核研究,并在校核后的管网模型的基础上,对管网漏失控制进行研究。建立管网模型所需要的数据通常来自于监控采集系统(SCADA)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并通过现场的实地勘测来建立供水管网的拓扑结构。但是,在对Y市进行管网建模基础数据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发现Y市SCADA系统和GIS系统并不完善,基础数据相对缺乏。因此,本文提出利用现有管道CAD图纸和GIS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管网拓扑结构资料不全的问题;提出对重要节点进行现场补测数据的方法来解决SCADA系统数据不全的问题。同时,本文还提出将大用户与剩余用户分离并对剩余用户进行分区域流量分配的方法来解决Y市水量资料杂乱没有系统划分的问题。在对管网模型基础资料梳理分析之后,首先将相关数据(包括管长、管径、粗糙系数等)导入建模软件EPANET2.0中建立管网水力模型,再通过手工进行校核减少人为误差,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进行自动校核,得出Y市供水管网的准确水力模型。管网水力模型校核中本文主要通过调整管道海曾-威廉系数使得模型中的管网节点压力的实测值与模拟值控制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在准确的水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确定Y市供水管网余氯衰减系数,并利用EPANET2.0通过手工校核及遗传算法自动校核建立Y市的水质模型。最后在已建立的水力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管材、年限和节点压力并结合DMA分区管理对Y市管网漏失成因进行分析,同时对Y市漏失控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供水管网 水力 水质 模型 漏失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1.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10-13
- 1.2.1 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10-11
- 1.2.2 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的校核研究情况11-12
- 1.2.3 基于模型的管网漏损控制研究12-13
-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13-15
- 1.3.1 课题来源13
- 1.3.2 主要研究内容13
- 1.3.3 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供水管网建模与遗传算法基本理论15-27
- 2.1 供水管网水力建模基本理论15-17
- 2.1.1 供水管网模型水力计算方法15-16
- 2.1.2 EPANET2.0中使用的管网水力平差计算方法16-17
- 2.2 供水管网系统水质建模基本理论17-19
- 2.2.1 供水管网模型水质计算方法17-18
- 2.2.2 供水管网系统模拟余氯衰减基本原理18-19
- 2.3 供水管网系统模型校核理论研究19-23
- 2.3.1 影响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精确性的因素19-20
- 2.3.2 影响供水管网水质模型精确性的因素20-21
- 2.3.3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核流程21
- 2.3.4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精度研究21-22
- 2.3.5 供水管网水质模型校核流程22-23
- 2.4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23-26
- 2.4.1 遗传算法的优点23-24
- 2.4.2 遗传算法的不足24
- 2.4.3 遗传算法操作24
- 2.4.4 遗传算法工具介绍24-25
- 2.4.5 达尔文校正参数设置介绍25-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立及校核27-44
- 3.1 水力模型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27-34
- 3.1.1 水厂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收集27-28
- 3.1.2 压力监测点资料收集和数据收集28-30
- 3.1.3 营业资料和数据收集30-34
- 3.2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校核34-42
- 3.2.1 手工校核34-35
- 3.2.2 自动校核35-42
- 3.3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基于管网模型的漏损控制研究44-57
- 4.1 管网漏损原因概述44-46
- 4.1.1 供水管网内部原因44-45
- 4.1.2 供水管网外部因素45-46
- 4.2 漏损控制措施46
- 4.2.1 管网合理设计46
- 4.2.2 管网的优化调度46
- 4.3 供水管网控制46-47
- 4.3.1 管网检漏技术与设备46-47
- 4.3.2 供水管网捡漏法47
- 4.4 Y市管网漏失现状47-52
- 4.5 Y市漏失控制52-55
- 4.6 本章小结55-57
- 第五章 供水管网水质模型建立及校核57-67
- 5.1 水质模型原理57-58
- 5.2 余氯水质模型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58-60
- 5.3 余氯水质模型的建立60-63
- 5.3.1 管网余氯衰减系数确定63
- 5.4 供水管网余氯水质模型校核63-66
- 5.4.1 设定校核算子64
- 5.4.2 校核结果分析64-66
- 5.5 本章小结66-67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7-68
- 6.1 结论67
- 6.2 问题与建议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A Y市不同类型用户用水时变化图72-80
- 附录B Y市月用水3000吨以上大用户80-86
- 附录C 压力相关漏失模型定位模型部分求解程序86-91
- 致谢91-92
- 作者简介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小鹏,喻飞,黄璜;地理信息系统中管网水力建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6期
2 雷景峰;王煜明;蒋怀德;;管网水力模型在供水高峰调度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8年09期
3 孙豪杰;实现管网水力平衡 提高供热品质[J];区域供热;1998年05期
4 孙玉宝;;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的研究[J];水运工程;2006年10期
5 徐强;陈求稳;刘锐平;顾军农;;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独立计量分区优化[J];给水排水;2008年03期
6 张增刚;李继志;李永安;;城市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耦合系统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8期
7 张颖;;银川市供水管网水力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宁夏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8 董鲁燕;周永潮;李田;;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管道瓶颈判定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6期
9 金亚飚;;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管网水力平衡调试[J];给水排水;2008年02期
10 杜坤;龙天渝;郭劲松;安强;李灵芝;;地震导致渗漏的供水管网水力模拟[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红玉;郑雪晶;由世俊;;蒸汽管网水力热力模型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尹海龙;李新建;;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雨水系统混接分流改造方案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增刚;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志良;城市供水管网水力优化及节能改造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2 耿冰;城乡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孙柏;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其校核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于景洋;供水管网水力动态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孙会;对城市供水管网水力水质分析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林璐;供水管网水力与水质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贾俊松;城市给水管网水力状态模拟及其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初步开发[D];南昌大学;2006年
8 张同义;济南市供水管网水力建模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年
9 苗高扬;供热管网水力分区及平均温度调节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6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9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