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

发布时间:2017-10-09 09:43

  本文关键词: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聚居 乡村公路导向发展模式(RROD模式) 空间尺度 空间结构 TOD理论


【摘要】:受启于TOD理论与实践在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借鉴以往乡村聚居单元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成果,试图提炼出一种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乡村公路导向发展模式(Rural Road-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l,简称RROD模式),并针对概念内涵、构建原则、框架、类型、空间尺度等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重点从设施门槛、耕作半径、邻里交往以及出行距离感知等方面对RROD合理规模与结构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RROD规模半径一般取值范围为450~700 m,人口规模一般取值范围为1500~3500人,占地面积一般取值范围为30~75 hm2,距离一般取值范围为3.5~5.0 km。但由于该取值范围是基于均质地域及一般发展条件假设,其结论具有一般理论指导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正。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乡村聚居 乡村公路导向发展模式(RROD模式) 空间尺度 空间结构 TOD理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45)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4B110) 湖南省重点学科地理学建设项目(2011001)
【分类号】:TU982.29;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基,乡村聚居一直是中国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截至2012年底,全国仍有64222万人居住在农村,占全国总人口的47.4%,涉及58.9万个行政村。中国乡村聚落实际大多是自然形态发展,根据2010年的统计全国自然村落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京祥,张小林,张伟;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J];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2 周心琴,张小林;1990年以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3 惠怡安;张阳生;徐明;赵凯;;试论农村聚落的功能与适宜规模——以延安安塞县南沟流域为例[J];人文杂志;2010年03期

4 李红波;张小林;;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J];人文地理;2012年04期

5 陈晓键;陈宗兴;;陕西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6 伍锡论;;苏南农村集中居住空间形态研究——以常州新北区西夏墅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年02期

7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于涛;肖国珍;钟婷;;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东;;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辩证思考[J];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Z2期

2 贺跃汉;刘凯;刘奥东;;桂西北石山区聚落分布及其变化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郇;李灵犀;;国内城市新区开发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与模式——以广州琶洲地区开发为例[J];热带地理;2006年03期

4 王焕;徐逸伦;魏宗财;;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热带地理;2008年01期

5 范建红;魏成;李松志;;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年03期

6 陈忠祥;宁夏回族社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变迁[J];人文地理;2000年05期

7 周心琴,张小林;1990年以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8 李君;李小建;;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8年04期

9 蔡砥;滕丽;林小慧;;城乡一体化地区120急救医疗站点设施区位问题分析——以广东省鹤山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9年01期

10 王真;郭怀成;郁亚娟;徐志新;詹歆晔;;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杨立;郝晋珉;周宁;王丽敏;郭德吉;;黄淮海平原村庄空间结构优化—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哲;陈胜;;浅析TOD模式在长沙市的应用[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4 闵庆文;孙业红;成升魁;王旭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初步研究[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顾新;伏海艳;;以TOD理论指导东莞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规划[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郑文含;;分类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建军;;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莹;何淑华;王华东;;“TOD”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带来的深刻变革[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谭啸;刘倩男;王宇宁;;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10 段德罡;黄梅;;纳西族传统村落保护研究进展及建议[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沈磊;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美锋;理坑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王春才;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谭人殊;一种关注:西南山地流域滨水聚落肌理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许明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和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史俊伟;传统村镇入口景观的心理诉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旭;谯城区村庄用地时空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蕴青;公寓化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杨文博;北京地铁换乘站站前广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会民,赵军;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2 张小林,盛明;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新定向[J];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3 张京祥,张小林,张伟;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J];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4 金涛,张小林,金飚;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J];人文地理;2002年05期

5 姜爱萍;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特点及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6 冯文勇,陈新莓;晋中平原地区农村聚落扩展分析[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7 郑群明,贺小荣,陈耿;农村居民闲暇生活特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8 李君;李小建;;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8年04期

9 廖荣华,喻光明,刘美文;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变[J];人文地理;1997年04期

10 贺雪峰;;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与进路[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克东;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99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99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