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7:02
本文关键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伏产业 投资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当今世界传统能源日益枯竭,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迫在眉睫、环境日益恶化,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无疑是一条最可行的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加快了研究和发展新能源的步伐,以减轻环境负担。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代表,正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流。虽然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政策大力支持,近几年该产业发展迅猛,大量资本不断涌入。在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和快速成长的背后,种种问题也不断的突显,,该产业的投资风险亦不容忽视。但是,当前对光伏产业投资风险的研究较少,实际可操作性较差,难以起到充份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一新兴新能源产业投资风险的研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依据,降低投资风险,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本文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一新兴的新能源产业的投资风险进行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分析和评价该产业投资风险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我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因素分析,建立光伏产业投资的风险评价体系。由于光伏产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模糊因素较多且系统性较强,本文从风险来源出发,创建了以影响因素为主的阶梯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风险的评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多晶硅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多晶硅产业的投资风险值。结果表明,该产业的投资风险为中等偏上,未必是一个较好的投资选择。该结论反映了实际的情况,证明该评价体系能较科学的反映光伏行业的投资风险水平。本文建立的投资风险评价体系针对的是光伏产业链上的产业,而不是对于某一个企业评价,适用于投资者对光伏产业投资风险进行初步的判定,让企业有依据的选择产业进行投资,为今后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利于政府掌握该行业动态及提出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和推动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光伏产业 投资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5;F426.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1.3.3 研究述评14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4-16
- 1.4.1 研究内容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1.4.3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环境分析16-22
- 2.1 光伏产业概述16-17
- 2.2 光伏产业链发展情况对投资环境的影响17-19
- 2.2.1 产业链发展情况17-19
- 2.2.2 产业链发展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19
- 2.3 光伏产业政策对投资环境的影响19-21
- 2.3.1 光伏产业政策19-20
- 2.3.2 光伏政策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与指标选取22-28
- 3.1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22-25
- 3.1.1 技术风险22-23
- 3.1.2 市场风险23-25
- 3.1.3 政策风险25
- 3.2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选取25-27
- 3.2.1 指标选取原则25-26
- 3.2.2 指标选取和层次确定26-27
- 3.3 本章小结27-28
- 第4章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28-42
- 4.1 评价思路28
- 4.2 评价体系构建28-34
-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28-31
- 4.2.2 综合评价风险值31-34
- 4.3 实证研究34-41
- 4.3.1 多晶硅产业投资现状34-35
- 4.3.2 多晶硅产业投资风险因素分析35-36
- 4.3.3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36-39
- 4.3.4 结果分析39-41
- 4.4 本章小结41-42
- 第5章 降低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的建议42-48
- 5.1 加大技术研发降低投资的技术风险42-43
- 5.1.1 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完善42-43
- 5.1.2 注重培养产业高技能人才43
- 5.2 完善产业政策扶持43-44
- 5.3 扩张市场和完善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44-47
- 5.3.1 扩张国内国外市场44-45
- 5.3.2 完善产业链建设45-47
- 5.4 本章小结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致谢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e
本文编号:1084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108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