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3:08

  本文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灾情特征。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多年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抗灾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由上述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别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了风险区域划分。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 吉林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模型 风险区划
【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09B14)
【分类号】:S42
【正文快照】:   自然灾害是随机发生的风险事件,具有可被测量的不确定性。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1,2]。  农业是风险性产业,农业气象灾害是危害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当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既是灾害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毛飞,张光智,徐祥德;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多种计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比较[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S1期

2 毛飞,霍治国,李世奎,侯婷婷;中国北方冬小麦播种期底墒干旱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3 杜尧东,毛慧琴,刘锦銮;华南地区寒害概率分布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4 袭祝香,马树庆,王琪;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5 植石群,刘锦銮,杜尧东,刘爱君;广东省香蕉寒害风险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6 刘锦銮,杜尧东,毛慧琴;华南地区荔枝寒害风险分析与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3期

7 王素艳,霍治国,李世奎,卢志光,庄立伟,侯婷婷;干旱对北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3期

8 薛昌颖,霍治国,李世奎,叶彩玲;华北北部冬小麦干旱和产量灾损的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9 王素艳,霍治国,李世奎,薛昌颖,毛飞;中国北方冬小麦的水分亏缺与气候生产潜力——近40年来的动态变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民,马晓群,盛绍学,杨太明;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评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2 李琦;我国烤烟产值产量质量及其与气候年景关系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赵慧颖;;内蒙古东北部天然牧草生物量与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J];草业科学;2007年03期

4 沈能展,梁荣欣,赵秀兰,李淑敏;哈尔滨地区初、终霜冻日分布特点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石忆邵;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地域组合规律及综合防御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3期

6 杨聪,于静洁,宋献方,夏军,刘昌明;华北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7 解明恩,程建刚;云南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8 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年S1期

9 莫兴国,林忠辉,李宏轩,项月琴;基于过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和蒸散量模拟[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10 方修琦,王媛,朱晓禧;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J];地理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红丽;大型圩区水环境随机模拟模型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陶建平;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庞治国;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及墒情预报探索——以黑龙江省为例[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3年

4 张明;城市土地整理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卢秀茹;信息技术规避棉花生产经营风险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罗举;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杨新兵;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优势树种及群落耗水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刘德兵;低温胁迫对香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冷诱导相关基因的分离[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瑞英;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2 慕彩芸;覆膜滴灌棉田蒸散量的模拟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3 刘波;近四十年中国蒸发皿蒸发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潜在蒸散的估算[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叶正伟;重庆市洪涝灾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金英;K~+和Ca~(2+)及生长调节剂增强水曲柳、紫椴幼苗抗寒性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李春梅;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刘巍巍;帕默尔旱度模式的进一步修正及其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刘布春;应用于低温冷害预报的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杜燕;开花期低温对寒地水稻颖花结实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10 郭建茂;宁南地区区域蒸发(散)量的遥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才,魏凤珍,余松烈,于振文;孕穗期湿害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朱自玺,牛现增;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水分指标的生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87年01期

3 霍治国,张养才,李全胜;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89年03期

4 李开元,李玉山;黄土高原南部旱作水分产量潜势计算模型及其参数修正[J];应用生态学报;1997年01期

5 黄毓华,武金岗,高苹;淮河以南春季三麦阴湿害的判别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2000年01期

6 魏瑞江,姚树然,王云秀;河北省主要农作物农业气象灾害灾损评估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2000年01期

7 张福春,朱志辉;中国作物的收获指数[J];中国农业科学;1990年02期

8 邵晓梅,刘劲松,许月卿;河北省旱涝指标的确定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4期

9 王静爱,孙恒,徐伟,周俊菊;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J];自然灾害学报;2002年02期

10 侯光良,游松才;用筑后模型估算我国植物气候生产力[J];自然资源学报;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琼;吉文娟;张茂松;邹丽云;;云南省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区划[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罗菊花;黄木易;赵晋陵;黄文江;张竞成;董莹莹;王锦地;;冬小麦灌浆期蚜虫危害高光谱特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3 张宝雷;胡文秋;冯朝阳;郑智荣;吕世海;;低温雪灾对莽山保护区植被NPP影响的遥感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4 刘建玲;李宏铎;王军;万一;;抗真菌活性粘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许志斌;廖仿炎;夏斌;秦长生;;绿僵菌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J];广东林业科技;2007年06期

6 王余明;彭洁;马定邦;黄雪丽;王西瑶;;2种预警系统对雅安市冬作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卫川;;有害蜗牛生态地理学计算机模型的研究[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2 臧淑英;张玉红;毕雪梅;;基于GIS的森林火灾风险区划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李美荣;朱琳;杜继稳;;陕西苹果花期霜冻灾害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崔占;石延霞;傅俊范;谢学文;李宝聚;;马铃薯疮痂病药剂防治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谷晓平;于飞;汤泌;罗宇翔;;贵州省秋风灾害风险评估及空间分析模型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克;姚文国;章正;肖悦岩;严进;徐岩;白章红;陈小帆;包黎明;;小麦矮腥黑穗病在中国定殖风险分析及区划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7 郭建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气象工作的启示[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8 郭建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气象工作的启示[A];中国科协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文集[C];2008年

9 蔡红艳;张树文;杨久春;;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区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区-以吉林省为例[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郑云开;李妹仔;李文文;周U,

本文编号:288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288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