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风险及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1:21

  本文关键词: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风险及防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重庆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直辖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各项经济指标获得了巨大的提高,但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地区农村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007年经国家批准,重庆市正式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针对重庆城乡土地利用出现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成为改革的一个关注点。2008年国土资源部支持重庆探索集中使用土地整理专项资金,推动土地整理,试验城乡建设用地流转,建立城乡土地交易市场。同年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标志着地票交易制度正式启动。作为土地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个创新,地票交易制度创新了土地利用机制,开辟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途径,但同任何一项制度创新一样,在实践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风险,这必将影响地票交易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正是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对地票交易制度的风险及防范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有效地保护耕地、公共空间、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区以及具有特别经济价值的自然景观等的问题。国外研究主要从土地展权角度来解决上述问题,研究的侧重点主要从土地发展权的理论意义、土地所有者权利、市场结构和运行的角度对土地发展权进行了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所广泛采用的土地发展权转移制度对地票交易制度的产生提供了一些借鉴,但两者也存在很大不同。国内对地票交易制度的研究研究主要从地票交易制度运行的风险、积极意义和困境进行了分析。对地票交易制度本身的风险防范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以现行的地票交易制度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票交易制度运行诊断至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识别至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评估至地票交易制度风险应对策略至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设计思路。对地票交易制度这个新生制度本身潜在的风险,而不是制度实际运行或操作中因受人们行为影响而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风险来源和发生的机理、影响机制,评估了风险的大小及重要程度,探索了规避风险的路径和方法,设计了风险防范体系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完善地票交易制度提供更为有利的决策依据,对重庆市及全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评价了地票交易制度的总体运行成效及不足 地票交易制度自运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一是创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模式,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二是显化了农村土地价值,为农民增加了148亿元的财产性收入,并优化了农村土地空间布局;三是以“先补后占”替代“先征后补”的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模式,补充耕地7.66万亩,有利于重庆市坚守3256万亩的耕地保有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总体来说,该项制度的运行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尽管地票交易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任何一项制度创新一样,在运行过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一是地票制度前期探索中缺乏一些上位法的依据;二是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依据有待探索;三是收益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地票交易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暴露了地票交易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地票交易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应探清地票交易制度面临的风险,并建立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控制体系。 2.定性识别了地票交易制度风险 从风险识别涵义、内容和原则出发,运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以及针对地票交易制度的特点提出的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定性识别了地票交易制度的风险。三种方法对影响地票交易制度运行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是一致的,即对耕地保护风险、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对欠发达地区用地保障的风险和对农民权益保护的风险。三种方法在深度和广度识别风险点上有区别。头脑风暴法以专家对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的主观分析为依据,进行预测和分析。不易将不容易觉察的风险源和风险事件识别出来。德尔菲法虽然能够识别出不易觉察的风险,但由于专家的时间紧张,存在风险点识别结果不太深入的现象。创新性地对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的应用可对制度风险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分析。对三种方法识别的风险点进行筛选之后得出16个风险点,包括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影响、对耕地问题动态平衡的影响、对国家土地管理的影响、对国家新增建设用地量的影响、对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影响、对城市土地供给的影响、可能出现房地产市场垄断行为、可能造成建设用地成本增加推高房价、可能造成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增加从而影响市场、未充分考虑农村自身发展需求、对产生地自身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小城镇用地保障、农民的复垦主体地位有待提升、农村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需进一步考虑、地票落地区农民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和地票落地区征地补偿的合理性值得斟酌。在定性识别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结果的基础上,对各风险点进行一一分析研究。 3.定量评估了地票交易制度风险 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地票制度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地票交易制度系统综合风险值为0.38,与风险等级对照表相对照,风险影响程度较低,其风险尚处于可控状态。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排序,5方面风险可依次排序为:对农民权益保护的风险、对耕地保护的风险、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对欠发达地区用地保障的风险,其风险值分别为0.171、0.0827、0.0633、0.036、0.0226。16个风险点中按严重程度排名前5位的是:农村宅基地社会保障未充分考虑、农民复垦的主体地位有待提升、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影响、地票落地区农民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和对国家新增建设用地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农民权益保护这一最大风险源的风险因了,以北碚为例构建OP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宅基地社会保障对农民权益保护的风险负向影响最大,再一次印证了农村宅基地社会保障这风险点对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并提出了要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地票交易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补偿机制和积极探索新型长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4.提出了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5大风险相对于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的风险影响程度,提出风险防范策略。如“确立农民主体地位”、“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补偿机制”、“完善地票价款使用监管机制”、“强化复垦设计与验收环节”、“出台耕地等级折算办法”、“合理控制年度地票交易规模”、“建立“地票+计划指标”相结合的土地供应调控体系”、“确定合理的地票“打包”方式”、“统筹配置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合理细分地票指标”、“增强农村持续发展能力”等等方面的具体风险响应策略来防范、控制。 5.设计了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 借鉴风险管理学以及系统工程学,为进一步防范地票交易制度运行中出现的新风险,完善地票交易制度,设计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是一个包括组织体系、监测体系和评估体系的循环体系。 6.提出了保障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有效运行的建议 为保证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有效运行,有针对性的提出“重视地票交易制度前期基础工作”、“完善地票交易管理机制”、“开展地票交易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地票交易制度与现行相关制度的衔接”、“建立地票交易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议。 综上所述,本论文适应目前所需,撇开从制度创新、法律性质、积极意义等角度分析地票交易制度,另辟蹊径,从制度层面出发,研究地票交易制度这个新生制度本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而不是制度实际运行或操作中因受人们行为的影响而导致的风险,这在地票风险研究中尚属首次,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将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防范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整个研究的结构性、系统性较强。定性分析、定量评估了重庆十地交易所地票交易的风险并构建了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对未来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的防范起到一定程度作用。地票交易制度是一新生事物,制度的构建被实践检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对出现的问题的防范,不代表能够防范新问题的出现。现在本论文已将模型建立起来了,不足的是里面的因子会发生变化,需要今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进行完善和扩展。
【关键词】:重庆 农村土地交易所 地票交易 风险 防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1.1;F224
【目录】:
  • 摘要7-11
  • ABSTRACT11-16
  • 第1章 文献综述16-27
  • 1.1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16-19
  • 1.1.1 国外研究状况16
  • 1.1.2 国内研究状况16-19
  • 1.1.3 统筹城乡与土地利用研究不足19
  • 1.2 地票交易制度19-25
  • 1.2.1 国外研究状况19-21
  • 1.2.2 国内研究状况21-24
  • 1.2.3 地票交易制度与土地发展权的比较24-25
  • 1.3 结语25-27
  • 第2章 绪论27-33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27-30
  • 2.1.1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与严格保护耕地28
  • 2.1.2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与国家宏观调控28
  • 2.1.3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与房地产市场调控28-29
  • 2.1.4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与统筹城乡发展29
  • 2.1.5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与农民权益保护29-30
  • 2.2 研究目的、内容30-31
  • 2.2.1 研究目的30
  • 2.2.2 研究内容30-31
  •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31-33
  • 2.3.1 研究方法31-32
  • 2.3.2 技术路线32-33
  • 第3章 地票交易制度运行机理33-39
  • 3.1 地票产生机理33-34
  • 3.1.1 地票产生的制度平台33-34
  • 3.1.2 地票产生流程分析34
  • 3.2 地票交易机理34-36
  • 3.2.1 指标交易规则35
  • 3.2.2 地票交易价格指导35
  • 3.2.3 地票交易调控管理35
  • 3.2.4 地票交易权益保障35-36
  • 3.2.5 地票交易纠纷调解36
  • 3.3 地票落地机理36
  • 3.4 地票交易制度运行诊断36-37
  • 3.4.1 地票交易制度取得的成效36-37
  • 3.4.2 地票交易制度存在的不足37
  • 3.5 结语37-39
  • 第4章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识别39-56
  • 4.1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分析科学原理39-40
  • 4.1.1 风险识别的涵义及内容39
  • 4.1.2 风险识别的原则39-40
  • 4.2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识别技术方法40-41
  • 4.2.1 风险识别的传统方法40
  • 4.2.2 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40-41
  • 4.3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识别结果41-48
  • 4.3.1 头脑风暴法的识别结果41-42
  • 4.3.2 德尔菲法的识别结果42-43
  • 4.3.3 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结果43-47
  • 4.3.4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识别结果比较47-48
  • 4.4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识别结果分析48-55
  • 4.4.1 对耕地保护的风险48-49
  • 4.4.2 对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风险49-50
  • 4.4.3 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50-52
  • 4.4.4 对欠发达地区用地保障的风险52-53
  • 4.4.5 对农民权益保护的风险53-55
  • 4.5 结语55-56
  • 第5章 地票交易制度的风险评估56-75
  • 5.1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评估思路56
  • 5.2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评估方法56-69
  • 5.2.1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层次分析56-66
  • 5.2.2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模糊分析66-69
  • 5.3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评估结果69-70
  • 5.4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应对策略70-73
  • 5.4.1 确立农民主体地位,探索合理收益分配补偿机制70-71
  • 5.4.2 强化复垦验收环节,建立耕地等级折算技术体系71
  • 5.4.3 统筹控制土地供应调控体系,合理细分地票指标71-72
  • 5.4.4 完善地票制度设计,确定合理的地票“打包”方式72
  • 5.4.5 严格执行地票价款直拨,完善价款使用监管机制72-73
  • 5.4.6 做好应用软件开发工作,加强全市信息网络建设73
  • 5.4.7 科学规划农村发展,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73
  • 5.5 结语73-75
  • 第6章 农户意愿调查75-82
  • 6.1 研究区概况75
  • 6.2 模型构建及变量解释75-77
  • 6.2.1 OP模型构建75-76
  • 6.2.2 变量解释76-77
  • 6.3 数据及统计分析77-79
  • 6.3.1 数据来源77
  • 6.3.2 描述性统计性结果77-79
  • 6.4 统计结果分析79-80
  • 6.5 结语80-82
  • 第7章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构建82-90
  • 7.1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思路82-83
  • 7.2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设计83-87
  • 7.2.1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组织体系建设83-84
  • 7.2.2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监测体系建设84
  • 7.2.3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评估体系建设84-85
  • 7.2.4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机制建设85-87
  • 7.3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有效运行的建议87-89
  • 7.4 结语89-90
  • 第8章 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90-93
  • 8.1 研究结论90-91
  • 8.1.1 地票交易制度运行成效与问题90
  • 8.1.2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定性分析90
  • 8.1.3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定量评估90-91
  • 8.1.4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应对策略91
  • 8.1.5 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体系设计91
  • 8.1.6 保障风险防范体系有效运行的建议91
  • 8.2 创新点91-92
  • 8.3 问题与不足92-93
  • 参考文献93-102
  • 后记102-103
  • 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10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桂;;重庆地票制度的价值及其对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风险及防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24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