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薄弱,而且缺乏生态风险管理。本文首先对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内涵、通用理论框架做了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一些在水环境和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农田系统与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以及项目工程等方面的实例,对我国近年来生态风险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展望。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 理论框架 生态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评价研究 生态系统 风险表征 水环境 自然灾害 转基因作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77)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E016Z)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JK17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70410811)资助
【分类号】:X826
【正文快照】: 8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于世的特大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大泄漏,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及1993年中国深圳市化学品仓库大爆炸等。这些事件大大刺激和推动了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和开展[1]。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 i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2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殷浩文;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程序[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11期
5 李辉霞,蔡永立;太湖流域主要城市洪涝灾害生态风险评价[J];灾害学;2002年03期
6 陈辉;刘劲松;曹宇;李双成;欧阳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7 马晔;沈珍瑶;;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6年08期
8 张学林,王金达,张博,洪梅;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初步构想[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9 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10 孙心亮;方创琳;;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河西地区城市化过程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成;淮河流域贝类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水污染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吕永桃;孙道胜;;煤矸石堆放及其利用中产生的污染[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宋佩茹;;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4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5 杜锁军;;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6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臧淑英;梁欣;冯仲科;;黑龙江省大庆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9 荣婧;冯仲科;;基于GIS的森林健康风险源识别和管理技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10 李加林;赵寒冰;曹云刚;刘闯;;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旗;姜伟;衣丹;;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价研究进展[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崇福;;推动我国风险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毛小苓;张歆;;面向社区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国华;孙树青;郭飞燕;刘东征;;黄河干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梁警丹;张继权;周道玮;;吉林省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刘永兵;岳德鹏;李海龙;王计平;黄月艳;;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Guo-Hua Hu Dong-Zheng Liu Fei-Yan Guo He-Hua Song Shu-Qing Sun School of Water Conversanc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6, P.R. China;Water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or Main Rivers of Hunan[A];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C];2007年
8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邹秀萍;齐清文;莉莉;王菊翠;;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董金玮;郑新奇;;基于PSR模型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时间序列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扶江;草地-马鹿系统的草地表现[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李纪武;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宋先锋;大型土木工程国际投资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仇付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白耀宇;转Bt基因水稻Cry1Ab杀虫蛋白的环境动态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7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8 李天煜;稀脉萍(Lemna aequinoctialis)和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的重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韦新良;森林生态旅游系统数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耿金虎;我国主要应用赤眼蜂种的若干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兴国;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保护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鸿凯;向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恢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海政;水资源大系统多目标风险型群决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王凌;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规划预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秋菊;转Bt基因棉花对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6 董迎雯;农药企业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朱东红;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8 钟思均;经营性开发项目的投融资区域风险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马海芹;转Bt基因棉对棉田非靶标生物及次要害虫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肖飞;洪湖湿地结构与生态功能评价及系统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2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欧健,卢昌义;建立厦门地区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5 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1994年03期
6 郭平,谢忠雷,李军,周琳峰;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2005年01期
7 周成虎,万庆,黄诗峰,陈德清;基于GIS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9 徐勇,田均良,沈洪泉,刘普灵;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10 颉耀文,陈发虎,王乃昂;近2000年来甘肃民勤盆地绿洲的空间变化[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代森;;双度规引力理论中的引力红移与类星体[J];暨南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2 李果昌;张立根;;“双生子佯谬”的狭义相对论解释[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3 王华东,肖振宣;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7年06期
4 朱见远;金锡万;;物元分析及其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5 王华东;;第七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会议[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7年01期
6 张景廉,周鲁民,饶纪龙;天然水溶液模型的某些计算机程序[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03期
7 李兵;若干非线性边值问题的局部分歧性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8 刘志林;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科学通报;1989年08期
9 竺诗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1989年04期
10 金鹿年;钱秉钧;;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和程序[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思文;;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洁红;;英语指示语的习得过程[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4 苏喜生;喻学恒;;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增长与波动模型及稳定机制[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李跃生;;论质量资产[A];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周年大会论文集[C];1999年
6 郭占基;;对成就动机理论的探索[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杨鑫辉;赵凯;;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古代“群己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杜利民;;科技文稿中奇异观点的非常规处理方法[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9 ;《逻辑·语言和蒙太格语法》[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顾恒岳;;试谈编辑学及其理论框架[A];四川高校学报编辑文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灵燕;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数量经济学博士[N];国际商报;2000年
2 吕炜;多些证伪的尝试[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3 胡波;环保总局加强废物进口审批监管[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王惠岩 蒋本国;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研究新视角[N];光明日报;2001年
5 王迅;统一医学 为新医学奠基[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岳金旺;构筑我国绿色会计理论框架[N];中国建材报;2002年
7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运用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8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9 上海社科院 曾军;中国学者为何“背叛师门”?[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赵 雯;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访仝小林[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明珲;粘弹塑性统一本构理论[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江铭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斌;经济发展与贸易区域化:一个新兴古典理论框架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02年
7 杨安娣;区域势能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论[D];四川大学;2002年
9 周莉珠;后发优势与企业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翟志坚;证券市场监管:经验分析及其理论框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峰;论高校建筑的更新与改造[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李品芳;厦门港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3 谢春龙;行政合同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龙图;试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D];郑州大学;2000年
5 杨家胜;现代俄语中的评价范畴[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袁磊;中美礼貌现象的跨文化对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玮;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D];郑州大学;2001年
8 黄小琴;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李茜;不对称的相互依赖与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的加美军事联盟[D];外交学院;2001年
10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5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