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8:01
本文关键词: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融业是当代经济社会运行的核心动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防范金融道德风险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金融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在当代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道德风险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了蔓延的趋势,对于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侵害日益凸显。防范金融道德风险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的角度研究金融道德风险的防范机制。 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作了简要说明。 第二,对金融道德风险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金融道德风险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道德风险的追溯以及金融道德风险的分析,指出金融道德风险实际上就是为了自身的效用而做出的不利于他者利益的非常隐蔽的选择,随之对金融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总结,结合网络时代对网络金融道德风险的特征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指出金融道德风险的主要特征包含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普遍性、扩散性五个方面。然后从金融监管者、金融经营者、金融活动参与者三个领域分析了道德风险存在的具体状况。 第三,从行业特性、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金融道德风险的形成原因。从行业特性的角度看,金融行业的虚拟性、专业性、信息不对称性及金融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金融市场活动主体的多样性、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是引发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从制度因素的角度看,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的产权关系界定不清、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于现实需要、国家信用的普遍担保增加了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从环境因素的角度看,国际环境中的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家之间的利益与政策冲突、跨国公司以及国际投资机构,国内环境中的道德恶化、制度安排、管理滞后等因素都使金融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第四,对金融道德风险的防范应对之道进行系统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首先,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以及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具体要求,指出防范金融道德风险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坚持规章制度的人本化、预防措施的全面化、风险意识的长期性四个基本原则。其次,在归纳出金融业监管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对监管者的再监管以及网络金融的监管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继之,阐述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机制设计,主要包括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健全道德风险的预警机制、完善道德风险的惩戒机制、健全对金融管理层的权力约束机制、建设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改善经理人市场、促进声誉机制建设九个方面。然后,从金融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构建金融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以及发挥社会自组织的道德教化功能四个方面阐述了建设金融职业道德的方法与途径。最后,指出金融业道德自觉建设是道德风险防范的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对道德自觉建设的内涵、意义、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并从环境支撑、个体的道德教育、金融企业文化培育、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建构四个角度阐述了金融道德自觉的培养问题。 总体而言,监管机制与预防制度是从消极的方面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发生,而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自觉建设则是从积极的方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金融道德风险的可能性。金融业职业道德建设尤其是金融从业者的道德自觉主体的培养是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金融道德风险 防范体系 道德自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F83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1 绪论14-26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4-18
- 1.1.1 选题背景14-16
- 1.1.2 选题意义16-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9-23
-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3-26
- 1.3.1 创新之处23-24
- 1.3.2 不足之处24-26
- 2 金融道德风险概论26-48
- 2.1 金融道德风险的界定26-36
- 2.1.1 道德风险的内涵26-29
- 2.1.2 金融道德风险的内涵29-32
- 2.1.3 金融道德风险的基本表现32-36
- 2.2 金融道德风险的主要特征36-43
- 2.2.1 复杂性37-38
- 2.2.2 隐蔽性38-39
- 2.2.3 突发性39-40
- 2.2.4 普遍性40-42
- 2.2.5 扩散效应42-43
- 2.3 金融道德风险的来源与构成43-48
- 2.3.1 金融监管者的道德风险43-44
- 2.3.2 金融经营者的道德风险44-46
- 2.3.3 金融活动参与者的道德风险46-48
- 3 金融道德风险的成因48-74
- 3.1 金融道德风险的行业特性48-55
- 3.1.1 金融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48-49
- 3.1.2 金融活动主体的多样性49-52
- 3.1.3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52-55
- 3.2 金融道德风险的制度因素55-60
- 3.2.1 产权关系界定不清55-56
- 3.2.2 行业法律法规滞后56-58
- 3.2.3 国家信用担保制度58-60
- 3.3 金融道德风险的环境因素60-69
- 3.3.1 国际环境60-64
- 3.3.2 国内环境64-69
- 3.4 金融道德风险的道德因素69-74
- 3.4.1 消费主义对道德规范的冲击69-71
- 3.4.2 虚无主义对价值信念的侵蚀71-74
- 4 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的基本理念74-80
- 4.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74-75
- 4.2 制度规范建设的人性化75-77
- 4.3 防范措施的全面性77-79
- 4.4 防范意识的长期性79-80
- 5 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的机制建设80-112
- 5.1 强化金融道德风险的监管80-91
- 5.1.1 金融机构监管的基本原则80-83
- 5.1.2 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83-86
- 5.1.3 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86-87
- 5.1.4 强化对金融监管者的问责制建设87-89
- 5.1.5 对网络金融的监管89-91
- 5.2 完善金融道德风险防范体系91-112
- 5.2.1 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91-93
- 5.2.2 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93-94
- 5.2.3 健全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94-96
- 5.2.4 完善道德风险的惩戒机制96-98
- 5.2.5 健全管理层的权力约束机制98-100
- 5.2.6 建设社会信用评价体系100-101
- 5.2.7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101-105
- 5.2.8 改善经理人市场105-108
- 5.2.9 完善声誉机制建设108-112
- 6 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的道德建设112-142
- 6.1 构建金融职业道德体系112-121
- 6.1.1 构建金融职业道德的意义113-114
- 6.1.2 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14-116
- 6.1.3 构建金融职业道德评级体系116-118
- 6.1.4 民间金融的启示:社会自组织的道德教化功能118-121
- 6.2 提升金融业的道德自觉建设121-142
- 6.2.1 道德自觉建设的内涵及意义122-123
- 6.2.2 金融机构中道德自觉的重要性123-124
- 6.2.3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的环境支撑124-125
- 6.2.4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个体的道德教育125-130
- 6.2.5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的企业文化培育130-133
- 6.2.6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的企业社会责任构建133-142
- 7 结论142-144
- 参考文献144-150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0-15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凤岐;;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智;;试论金融职业道德建设[J];北方经济;2006年18期
3 雷海波;试论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及其供求均衡的条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景明,刘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新突破口[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张天民;;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6 任春玲;;提升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基于金融文化建设视角[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曹廷贵;我国金融改革理念与方式的误区[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8 齐萌;;我国金融监管者问责制度的检讨与反思[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9 虞群娥;金融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7期
10 张尚学;论深化金融竞争[J];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世云;论金融道德风险[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6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