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流域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本文关键词:东江流域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阐明东江流域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风险水平,对研究区域内9个区县45个水样中的常规水质指标和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挥发性有机物共6大类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分析.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有机污染物的致癌风险水平相对较高,成人和儿童的饮水致癌风险最高分别达到了1.17×10-5.a-1和2.19×10-5.a-1;研究区域的非致癌风险较低,均在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内.不同类型水源地有机物致癌风险排序为江河水库山泉地下水.研究区域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主要来源于六六六、二氯甲烷、氯丁二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多环芳烃,需要重点控制管理.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饮用水 健康风险评价 致癌与非致癌风险 东江
【基金】: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090905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KZCX2-YW-Q02-01)~~
【分类号】:X820.4
【正文快照】: 1引言(Introduction)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亲脂强、水溶性小、且易于与有机质、矿物质结合,长久蓄积于环境中,难以降解,不但对水生生态系统带来长远危害,并且会通过饮用水源和食物链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及致癌、致畸、致突变等长期潜11期王若师等:东江流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佩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2 韩冰;何江涛;陈鸿汉;谌宏伟;史敬华;;地下水有机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初探[J];地学前缘;2006年01期
3 王秋莲;张震;刘伟;;天津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4 王进军;刘占旗;古晓娜;高增林;;环境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1期
5 金辉;东江干流东莞段水质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3期
6 杨国义;万开;张天彬;罗薇;高原雪;万洪富;;广东省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及其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7 麦碧娴,林峥,张干,盛国英,闵育顺,傅家谟;珠江三角洲河流和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研究——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8 张祖麟,洪华生,余刚;闽江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9 杨燕红,傅家谟,盛国英,闵育顺;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水体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段小丽;聂静;王宗爽;王菲菲;黄楠;车飞;张金良;;健康风险评价中人体暴露参数的国内外研究概况[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志群;舒为群;曹佳;;我国水中有机物及部分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现状[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3期
2 史双昕;黄业茹;;我国水环境中有机氯杀虫剂类POPs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3期
3 刘莉;陈玉成;于萍萍;;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4 丁文文;;微山湖地区农田土壤中残留有机氯农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5 张明;花日茂;李学德;;我国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6 胡春华;周文斌;陈文芳;王毛兰;;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7 陈宇云;朱利中;;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8 葛冬梅;韩宝平;郑曦;;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9 张加双;杨悦锁;杜新强;范伟;;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10 杨仝锁;郑西来;许延营;邹英杰;马玉杰;李梅;;青岛市黄岛区饮用水源健康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东晖;刘光兴;;多氯联苯对海洋桡足类火腿伪镖水蚤的毒性效应[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陈洋;邓超冰;;广西典型跨境河流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与构建[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3 孙倩云;侯晓坤;;废水中持续性有机物(POPs)处理技术评述[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许静;任明忠;张素坤;;北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初步研究[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玉杰;孙清芳;高鹏;;松花江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国宏;余淑苑;彭朝琼;蓝涛;刘桂华;谢建滨;林爱红;;深圳市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7 任明忠;张素坤;许振成;海景;许静;;北江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与分布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滕丽华;杨季芳;;象山港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杨东方;高振会;黄宏;常彦祥;石强;黄长江;;胶州湾六六六的变化特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红莉;高虹;徐晓琳;高连存;李国刚;宫正宇;;我国水生生态系统中环境优先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及研究现状[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利民;大河控制性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有机质的“源—汇”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东晖;自然和人为因子对黄、东海几种桡足类优势种生理活动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苗晶晶;苯并[a]芘对栉孔扇贝分子毒理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鲁英;乌鲁木齐市生活饮用水中有机物现状及其类雌激素效应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岩;近海沉积物中几种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陈小燕;河口、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谢恩年;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预警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马满英;鼠李糖脂的制备及其在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9 刘俊建;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杜大仲;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和斑马鱼胚胎检测和评估青岛沿海底沉积物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胚胎致畸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郑轩;菲和亚甲基蓝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柯可;多环芳烃—蒽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pvincialis)生理生化效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肖晓彤;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桂浩;钱塘江杭州段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累积风险及来源初探[D];浙江大学;2011年
6 尚小宴;滇池水体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测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罗庆;细河沿岸地下水中特征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D];沈阳大学;2011年
8 郑青凤;多氯联苯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潘章斌;城市供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王贤;环境介质中多氯联苯的检测及光致降解理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U,
本文编号:382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8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