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基于可变模糊算法的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17-06-15 23:03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变模糊算法的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它不仅是农业干旱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干旱风险受随机性和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农业干旱风险理论,从农业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方面分析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计算大连市2000年-2007年8年的农业干旱风险指数,显示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指数高达4.7366,发生农业旱灾概率最大;然后根据干旱风险指数的结果,构建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可变模糊法对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显示大连市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易发生重度干旱。研究结论表明:本文农业干旱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可行,计算结果较准确,为区域农业干旱评价提供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综合方法。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农业干旱 风险评价 可变模糊 大连市
【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0年对外开放研究基金(编号:IWHRKF201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979035)
【分类号】:S423
【正文快照】: 1引言旱灾是全球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旱灾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1],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1990年-2006年我国每年因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40亿元,年均干旱受灾面积达2637万hm2[2]。因此,正确评价干旱风险程度并及时采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华友;多属性决策中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国庆;区域干旱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中俊;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趋势的灰色系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肖懿群,唐家驹;灰色预测超前质量控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丁爱民;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J];安徽建筑;2004年06期

4 陈平,潘荣山,李来根;宣城地区粮食总产的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5 胡以华,张取仁;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6 李翠华,张安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用地预测研究——大连市园地规模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7 辛举文;辛国胜;;灰色系统理论在高淀粉甘薯育种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8 谭春英;谢恒星;林建宏;张晓杰;;灰色系统理论在烟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9 郑曙峰;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4期

10 孙启祥,韦朝领;不同林龄林分对间作物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式亮;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2 龚蓬;动态测量误差修正灰色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3 吴振锋;基于磨粒分析和信息融合的发动机磨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4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5 黄泰松;基于成本最小的原料保证系统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1年

6 向小东;基于神经网络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李天斌;岩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的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申之明;战术导弹对目标打击的最优分配策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李群;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瑛;鱼雷系统总体方案评估理论与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2 李军海;江阴大桥地基及基础安全监测资料管理系统的研制[D];河海大学;2001年

3 王华忠;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中模型库的研究和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4 史海波;区域节水最优规划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夏忠;黄河上游梯级水电滚动开发理论与实践[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6 周建华;汉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7 张林红;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8 高维军;动力水泥厂经营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9 李琼星;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卓光俊;重庆市主城区崩滑地质灾害诱因及评价[D];重庆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洁;关于城市节约用水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静爱,商彦蕊,苏筠,王志强,杨春燕;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潘耀忠,龚道溢,王平;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4 商彦蕊;农业旱灾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5 孙绍骋;灾害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6 赵跃龙,张玲娟;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7 钱纪良,林之光;关子中国干湿气候区划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65年01期

8 周成虎,万庆,黄诗峰,陈德清;基于GIS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9 唐川,朱静;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杜鹏,李世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初探[J];地理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飞;基于GIS的面状数据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2 房稳静;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邹敏;基于GIS技术的黄水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J];北京农业;2011年13期

2 柳芳;姚克敏;;我国农业干旱成因与对策[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2年01期

3 杨先荣,何玉春,孙玉莲;临夏州农业干旱研究及其防御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1999年10期

4 杨荣光;毕建杰;张衍华;邢建忠;郝兰春;;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5 陈晓楠;冯丽云;段春青;冯晓波;;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冯德光;干旱和旱灾研究中应更新的几个概念[J];海河水利;1998年06期

7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8 袁合才;辛艳辉;;农业干旱问题数学模型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9 杨奇勇;李景保;蔡松柏;;湖南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利娜;苏静;郑晓东;何鹏;;我国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简述[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法富;韩秀兰;;转Bt基因抗虫棉根际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的变化[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杨华云;薛斌;周珊珊;刘维屏;;浙江舟山渔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垂直分布特征[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王翠玲;张继权;宁方贵;刘兴朋;佟志军;;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法的辽西北农业干旱灾情评价与区划[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桂芹;侯书勋;董玉武;王秀玲;郑艳萍;;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黄雪松;邹立尧;魏春秀;陆甲;廖雪萍;;广西农业干旱灾害演变态势及防御机制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6 陈彦清;杨建宇;张晓东;苏伟;黄健熙;苏晓慧;严泰来;;我国县级雪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陈彦清;杨建宇;严泰来;张晓东;苏晓慧;;雪灾风险评价中负权重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杨荣光;毕建杰;张衍华;邢建忠;郝兰春;;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龚宇;花家嘉;陈昱;王璞;;唐山地区种植业干旱灾害特征及模糊风险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怀亮;张红卫;刘荣花;余卫东;;中国农业干旱的监测、预警和灾损评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境 记者 王文辉;我省解除农业干旱Ⅱ级响应[N];吉林日报;2009年

2 卞辑;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区别及联系[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路平 通讯员 粤水婷 董永春;广东今春或将更“渴”[N];广东科技报;2009年

4 通讯员 栗飞 张伟石;市抗旱督导组深入公主岭市开展工作[N];四平日报;2009年

5 记者 马瑞芳 李长青 宫卫平 通讯员 葛丽娟;北方气象干旱范围缩小[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有军;吉林全力抗旱保粮食生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韩雯;让“空中水库”为久旱大地“解渴”[N];经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永平 刘毅 何聪 马跃峰 彭波;抗旱浇地每亩补助10元[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谷东智;7740万亩作物受旱国务院进一步部署抗旱[N];粮油市场报;2011年

10 周月桂;湘西湘北抗旱不能放松[N];湖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谷洪彪;松原灌区土壤盐碱灾害风险评价及水盐调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刘兰芳;衡阳市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吴银宝;恩诺沙星在鸡粪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田俊策;杀虫蛋白在Bt水稻—植食者—蜘蛛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对稻田代表性蜘蛛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为峰;基于遥感和GIS的区域土壤侵蚀调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7 高晓容;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丁晓东;农田养分流失风险评价及养分平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耿秀华;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孔凯;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治海;基于遥感信息的区域农业干旱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蔡菁菁;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评价[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肖琴;我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谈丰;龙岩市烟叶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及其气象指数保险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顾春慧;大圳灌区干旱风险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凌霄霞;基于修正Palmer旱度模式的湖北农业干旱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康;基于TD-SCDMA技术的干旱预警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变模糊算法的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453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