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区域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28 23:12

  本文关键词:区域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有助于提升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历史降水资料、灾情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本文以地级市为评估单元,以各评估单元3种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为评价对象,在发展和完善现有连续无雨日干旱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干旱反应的差异,设计了一套农业作物干旱等级判定及其概率研究方法,同时,提出评估单元不同作物干旱等级损失率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损失评估的计算模型。本文以西南区为案例区进行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结果发现:①采用研究方法求算的各评估单元风险损失结果能有效地表达各评估单元之间的农业干旱风险差异;②根据计算的农业干旱风险指数划分的风险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案例区内农业干旱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③西南区农业干旱高度和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该区西部和北部的一些高原、山地之中,而轻度和中度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其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农业干旱风险 连续无雨日 西南地区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08BAK50B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7BAC03A0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ZCX2-YW-Q0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22,D01010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CDB05102,2005ABA008)
【分类号】:P426.616
【正文快照】: 1引言研究表明[1],中国干旱灾害损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这种趋势将日渐加剧[2-3]。显然,传统的干旱应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应对干旱灾害管理的要求,一种新的干旱灾害管理模式,即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将逐渐取代过去的应急管理模式,以克服后者迟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爱,商彦蕊,苏筠,王志强,杨春燕;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桑久仁;陶明华;;水稻灌溉制度试验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1993年03期

3 苏跃;廖婧琳;冯泽蔚;李茂松;;54年来贵州旱灾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刘荣花;王友贺;朱自玺;方文松;马志红;;河南省冬小麦气候干旱风险评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6期

5 张文宗;赵春雷;康西言;王鑫;刘晶淼;张超;;河北省冬小麦旱灾风险评估和区划方法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2期

6 蒋兴文;李跃清;李春;杜军;;四川盆地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7年03期

7 陶明华;吕秀艳;王波;;水稻灌溉制度试验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01期

8 古璇清;水稻灌溉制度试验分析与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1995年06期

9 李国章;;广西甘蔗的需水与灌溉[J];广西水利水电;1993年02期

10 王惠群,萧浪涛,刘素纯,彭克勤,蔺万煌,胡家金;干旱胁迫对烤烟产量和某些化学成分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秀清;潘强;;江淮丘陵地区棉花需水量与需水规律及灌溉增产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2 陈涛;肖兰;王传清;;衡阳干旱气候特点及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3 杨彬云;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吴超;;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4 宋秋洪;千怀遂;赖纯佳;;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5 罗伯良;黄晚华;帅细强;谢佰承;彭莉;;湖南水稻生产旱灾风险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6 王俊国;陈文潮;魏连新;王东君;王丽华;张博;;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7 何斌;赵林;刘明;周磊;;湖南省农业旱灾风险综合分析与定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8 阳利永;;贫困山区不同农户旱灾脆弱性差异——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9 张文宗;张超;赵春雷;刘晶淼;;冀鲁豫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10 刘铭;;淹水对烟草理化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良明;基于EOS MODIS数据的遥感干旱预警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虹;拟南芥OSR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及OSR2参与干旱胁迫反应的实验证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李森;基于IEM的多波段、多极化SAR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刘兰芳;衡阳市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刘荣花;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那伟;辽源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晓楠;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晓雷;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生态环境退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易永红;植被参数与蒸发的遥感反演方法及区域干旱评估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尹占娥;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生,史培军,王静爱,朱骊;中国自然灾害区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2 潘耀忠,龚道溢,王平;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3 李劲峰,李蓉蓉;湖北省农田承灾力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4 李晖;湖南农业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优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5 陈家其,施能;全球增暖下我国旱涝灾害可能情景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3期

6 刘立华;关中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量[J];地理研究;1989年04期

7 李克让,尹思明,沙万英;中国现代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1996年03期

8 陆渝蓉,高国栋,,朱超群,翟盘茂;江淮地区旱涝灾害年份的水分气候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3期

9 朱艳峰,宇如聪;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J];大气科学;2003年06期

10 商彦蕊;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新进展——脆弱性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笪玲;;西南地区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贺晋云;张明军;王鹏;王圣杰;王兴梅;;近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11年09期

3 田禾;;雨、雪、雷、日照最多的地方[J];小学科技;2011年08期

4 章程;;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强度及其碳汇效应[J];科学通报;2011年26期

5 曹云;宋迎波;郑昌玲;王文峰;李yN君;;2011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3期

6 黄平;罗唯;;浅析模糊综合评价在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中的应用——以西南地区某重点水泥生产企业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7 阎仁杰;;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模式及找矿思路扩展[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8 唐文苑;;2011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1年08期

9 黄佩华;;彝风异俗·择山而居·连载五 和谐民居[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7期

10 ;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s

本文编号:495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495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