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基于信息融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1:20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融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息融合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DS证据理论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模型研究 能力因子 信用评分模型


【摘要】: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的有效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借鉴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综合评价的优势,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DS证据理论基础上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采用国内某商业银行的数据,利用本模型、BP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三者做了相应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传统的BP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评估模型,能得出较优的评估结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丰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和加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息融合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DS证据理论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模型研究 能力因子 信用评分模型
【基金】: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支持向量机集成新方法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项目编号:70773029)的支持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_引吉、丫万4J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金融资产的特殊企业,由于其特殊的经营对象、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强大的影响力,逐渐成为风险聚散的焦点。银行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交易双方违约所带来的信用风险。而对于刚刚进人资本市场的国内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5期

3 王建成;企业信贷能力的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J];系统工程;2002年03期

4 李萌;Logit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科学;2005年02期

5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6 章忠志,符林,唐焕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J];经济数学;2003年03期

7 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8 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9 张池平;张英俊;苏小红;马培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01期

10 布慧敏;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铁生;企业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梁惠兰;;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3 姜天,韩立岩;基于Logit模型的中国预亏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徐海兰;刘彦婷;杨磊;;模式识别中三种字符识别的方法[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柴伟;孙先仿;;一种非线性系统集员辨识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6 徐晓霞;李金林;;基于决策树法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雪松;郭平;;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预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章之旺,邵君利;财务困境预测的若干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9 杨文瀚,刘思峰;基于灰关联度的企业信用风险评分方法及应用[J];商业研究;2005年20期

10 张根明;向晓骥;孙敬宜;;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荣;;石油化工企业的静电火灾隐患评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2 陈林;周宗放;;基于Fisher判别法的信用风险等级判别[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志恒;花拥军;;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财务危机预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培莉;蒋燕妮;;退市风险警示与财务困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成德;高洪涛;刘闽;周绮凤;;企业信用评估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潘永泉;杨志英;张敬秀;;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企业资信评级[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宋力;李尧;;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绮凤;林成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多分类方法的比较[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陈涛;陈波;秦学志;;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款预测的实证分析[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邵克雄;曾勇;方洪全;;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鹿;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实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王煦逸;商业银行客户资信评价模糊综合判别模型及其敏感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今;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熊大永;信用风险理论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7 肖智;基于软信息的软决策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董直庆;对股票价格的经济学分析——兼论我国股市特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李亚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雪青;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大柯;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0年

2 罗本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张昕;基于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林建漳;论我国住房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D];厦门大学;2001年

5 曾韶东;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预测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杨念;Altman 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田志友;基于智能技术的客户信用评级方法与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郭强;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黄振福;中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分析与比较[D];暨南大学;2002年

10 葛敬东;国有股权流通的理性思考[D];暨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颉,窦丽华,陈杰,杜丽辉;融合多特征信息的模式识别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张永怀,刘君华;采用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改善传感器特性[J];传感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3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4 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5期

5 王春峰,李汶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投影寻踪判别分析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6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组合预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7 饶倩,李明,于新忠;AHP法在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丁欣;国外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现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9 陈瑜;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0年06期

10 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孟冬;企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作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1997年05期

2 马骏,孙即祥;基于准贝叶斯结构的决策融合[J];航空电子技术;1998年04期

3 刘孟冬;企业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1998年01期

4 黄昭毅;两年来国内设备诊断技术的某些发展特点及对若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续)[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8年02期

5 高海燕;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动态信息融合方法[J];电脑与信息技术;1999年01期

6 王敏;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动态信息融合方法初探[J];金融经济;1999年05期

7 夏敬华,陆宝春,张世琪;一种基于似然比的信息融合与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5期

8 黄志澄;信息优势与决策优势[J];电子展望与决策;2000年05期

9 张士峰,李荣;可靠性信息的融合问题[J];质量与可靠性;2000年03期

10 姜奇平;建立信息化指标体系有利于信息融合和知识创新[J];信息系统工程;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世良;陈宇昕;;D-S数据融合方法在被动声纳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2 严新平;谢友柏;萧汉梁;;内燃机磨损油液诊断系统的开发[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3 袁小海;陈荣盛;胡震;刘培林;;基于序列图象融合的视觉理解技术[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4 李加祥;胡凌美;;对规避目标搜索的智能决策分析模型[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军;胡建元;黄心汉;;智能控制中的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彭健;席裕庚;何发昌;许玲;;机器人多传感器集成与信息融合的技术及应用[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严新平;谢友柏;萧汉梁;;油液监测的数据库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常俊霞;方伟武;;对Dempster规则的质疑及若干新融合规则的探讨[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9 常俊霞;方伟武;;基于信息论方法的若干新融合规则[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10 董龙雷;闫桂荣;杜彦亭;;信息融合技术在振动-离心复合环境控制中的应用[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费伟伟;上网采购更优更廉[N];人民日报;2001年

2 徐敏;“手术导航”呼唤自主研发[N];解放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邹大斌;管理遭遇两大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赵农华;信息时代的企业统计改革与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3年

5 卓芝琴;免费杂志, 不仅是美丽[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曾宏;构建信息化的体制编制[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特约通讯员 邹芳根、记者 邱明全;我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N];解放军报;2004年

8 邹芳根、记者 赵波;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科研效能[N];解放军报;2004年

9 孟彦;提高领导干部信息技能[N];解放军报;2004年

10 苏银成;我军陆军装备信息化迈新步[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凯;组合式统计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孙翱;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李玉榕;信息融合与智能处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何衍;机动目标跟踪与传感器网络自组织[D];浙江大学;2001年

5 王志鹏;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易正俊;多源信息智能融合算法[D];重庆大学;2002年

7 居琰;基于多层次信息融合的手写体汉字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韩斌;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融合理论和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9 吴振锋;基于磨粒分析和信息融合的发动机磨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10 王志胜;信息融合估计理论及其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煜;CT和MR1图象配准方法的研究及图象的信息融合[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关桂霞;车载Gps/DR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1年

3 贺席兵;信息融合中多平台多传感器的时空对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 范新华;基于信息融合的专家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5 邬正平;视频对象分割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彭备战;信息融合技术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7 罗桂娥;油品含水量智能检测仪的开发与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许永华;基于信息融合和多行为决策的自主机器人导航系统[D];中南大学;2002年

9 冯占军;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赵涛;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油液监测系统的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37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637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9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