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4:02

  本文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整理 生态风险评价 综合指标评价模型 相对风险模型(RRM) 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受到了不断的蚕食,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保障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正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手段。然而,土地整理毕竟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的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水文、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即生态风险)。在土地整理中引入生态风险评价,找出土地整理中可能产生的不利生态效应,并评定其危害的大小及范围,对土地整理过程中规避生态风险、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在总结已有的土地整理生态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案例的基础上,面向土地整理生态管理的要求,将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引入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开展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原理、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具体来讲,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土地整理干扰的景观动力学原理和过程,构建了土地整理工程所引起的景观变化遵循的“驱动因子—景观变化—生态影响”模型,从而揭示了土地整理对整理区域的景观生态影响途径和效应,不仅为构建风险源与风险受体接触暴露关系的概念模型奠定了基础,也对土地整理生态评价和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2)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步骤可概况为:问题描述与形成、受体分析与生态终点选择、风险源分析、概念模型与分析计划、暴露—危害分析、风险表征、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等8个部分。其中,土地整理生态风险源可归纳为土地平整、植被破坏、沟渠路建设与零星地块的归并、作物种植与客土填充以及大规模土地开发中的居民点兴建与扩张;概念模型用于揭示风险源与风险受体接触暴露关系;暴露—危害分析可主要针对土地整理区微地貌、土壤性状、水环境和生物、生境与景观4个方面展开;风险表征即评估危害作用的大小以及发生的概率的过程,是风险评价的核心部分,目前主要有两种分析模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相对风险模型(RRM);不确定性研究采用当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展开,探索性的研究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及评价方法;风险管理是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必要步骤,它依据风险表征的结果,提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实现研究区土地整理风险的最小化。 (3)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和资料较全面的土地整理区域的综合指标评价模型,从土地整理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等3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指标评价模型中可用于风险表征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灰色评价模型、敏感因子模型和定性分析推理(专家系统)等。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按照“成因机制分析→风险小区划分→敏感因子分析和定性分析推理→数学模型分析→综合评价”这样一个综合运用流程进行。 文章应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对大丰市沿海滩涂开发项目进行的实证研究,将草滩地、苇地、滩涂、坑塘与鱼虾塘、河流沟渠(包括河流、水渠)和居民点作为风险受体,构建了一系列指标形成生态终点集,通过上述流程和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通过了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不确定性检验,证实了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项目生态风险评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实证研究还将沿海滩涂开发区域分为5个风险等级:高风险区(Ⅰ级),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20%;较高风险区(Ⅱ级),占5.58%;中等风险区(Ⅲ级)占70.07%:低风险区(Ⅳ级)占1.62%;弱风险区(Ⅴ级)占1.53%,并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提出了生境调整等风险管理措施。 (4)本文还将国外新近提出的相对风险模型(RRM)引入到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中。为了降低区域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改进了RRM模型中不同区域间压力源和生境相对密集度的确定方法,将原有的分段赋值法改进为比值法,使原来离散的密集度等级值变为连续的分值,实现了区域内不同评价小区间风险程度的比较。RRM模型的评价结果表征了不同评价小区间相对风险关系,因此适用于资料相对贫乏区域的评价。 文章应用RRM模型开展大丰市域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时,选择物种多样性、生境质量和景观格局分布作为评价的生态终点,构建了大丰市土地整理区风险源—压力—生境变化—生态终点的暴露和响应路径的暴露模型,在表征土地整理压力与评估的生态终点之间的暴露和响应时,引入了“压力密度”和“生境丰度损失”的概念。通过综合计算区域风险源的压力密度、生境丰度损失、暴露系数和响应系数之积,针对不同风险源类型、不同生境变化、不同生态终点、不同风险小区计算出潜在风险的风险值。实证研究表明:大丰市东部大部分是土地开发区,虽然有效耕地增加较多,但生态风险较高;中部大部分属于中等风险区和低风险区;西部主要耕地整理区和废弃地复垦区,属于弱风险区,应成为大丰市土地整理的首选区域。相对风险模型虽然所表征的生态风险关系是一种相对风险关系,但同样能实现对区域采用分级系统对评价小区内的各类风险源及生境进行的等级评定。大丰市域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不仅通过了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不确定性检验,也与实地调研结论吻合较好。 (5)本文不仅提出了不同风险等级小区的降低生态风险的对策,还针对研究中发现的土地整理主要生态风险,提出了规避生态风险的政策建议,包括:①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加大耕地整理、废弃地复垦的力度;②对湿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应进行生境调整;③应用土地整理项目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开展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④建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适度发展生态农业。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第1章导论,主要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论文结构、技术路线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等内容; 第二部分包括第2和第3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生态风险评价与土地整理生态问题研究的进展与研究方法、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 第三部分含第4、第5和第6章,主要包括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概念、原理;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景观生态学分析;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程序、模型与方法。 第四部分包括第7和第8章,分别以大丰市沿海滩涂开发项目和大丰市域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和相对风险模型(RRM)进行的实证研究。 第五部分内容为第9章,是全文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理 生态风险评价 综合指标评价模型 相对风险模型(RRM) 评价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301
【目录】:
  • 摘要10-13
  • ABSTRACT13-18
  • 第1章 导论18-28
  • 1.1 问题的提出18-22
  • 1.1.1 选题背景18-19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2
  •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22-23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22
  • 1.2.2 论文结构22-23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23-26
  • 1.3.1 研究技术路线23-25
  • 1.3.2 研究方法25-26
  • 1.3.3 研究资料来源26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6-28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26-27
  • 1.4.2 不足之处27-28
  • 第2章 文献综述28-50
  • 2.1 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28-43
  • 2.1.1 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28-29
  • 2.1.2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29-42
  • 2.1.3 生态风险管理研究现状42-43
  • 2.2 国内外土地整理生态问题研究现状43-46
  • 2.2.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风险43-45
  • 2.2.2 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研究实例45-46
  • 2.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46-50
  • 2.3.1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46-48
  • 2.3.2 土地整理生态问题及评价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48-49
  • 2.3.3 综合述评49-50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50-57
  • 3.1 生态学理论50-51
  • 3.2 景观生态学理论51-52
  • 3.3 可持续利用理论52-53
  • 3.4 复杂系统理论53-54
  • 3.5 区域差异理论54-55
  • 3.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55-57
  • 第4章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概念与原理57-80
  • 4.1 土地整理的内涵、特征57-60
  • 4.1.1 土地整理的内涵57-58
  • 4.1.2 土地整理的目的与特征58-60
  • 4.2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概念60-64
  • 4.2.1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概念及其特点60-62
  • 4.2.2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风险管理概念62-64
  • 4.2.3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的相关概念64
  • 4.3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景观生态学分析64-68
  • 4.3.1 土地整理干扰的景观动力学原理和过程64-66
  • 4.3.2 土地整理干扰引起的景观生态效应66-68
  • 4.4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基本原理68-75
  • 4.4.1 评价的基本假定68-70
  • 4.4.2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论70-73
  • 4.4.3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基本原则73-75
  • 4.5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分类75-77
  • 4.6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77-79
  • 4.7 本章小结79-80
  • 第5章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程序80-98
  • 5.1 问题描述与形成80-82
  • 5.2 受体分析与生态终点的选取82-83
  • 5.3 风险源分析83-87
  • 5.3.1 土地平整85
  • 5.3.2 植被破坏85-86
  • 5.3.3 沟渠路建设与零星地归并86
  • 5.3.4 作物种植与客土填充86-87
  • 5.4 概念模型与分析计划87-89
  • 5.5 暴露—危害分析89-93
  • 5.6 风险表征93-94
  • 5.7 不确定性分析94-96
  • 5.8 风险管理96-97
  • 5.9 本章小结97-98
  • 第6章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98-132
  • 6.1 综合指标评价模型98-128
  • 6.1.1 模型基础98-100
  • 6.1.2 综合指标评价简化模型100-101
  • 6.1.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01-110
  • 6.1.4 评价数学模型与方法110-128
  • 6.2 相对风险模型(RRM模型)128-130
  • 6.2.1 模型提出128-129
  • 6.2.2 评价假设与基本公式129-130
  • 6.3 本章小结130-132
  • 第7章 实证研究一:土地整理项目生态风险评价132-156
  • 7.1 研究区域界定与概况132-137
  • 7.1.1 研究区界定132
  • 7.1.2 研究区域背景132-134
  • 7.1.3 研究区景观结构134-136
  • 7.1.4 沿海滩涂土地开发模式136-137
  • 7.2 问题描述与形成137-138
  • 7.3 受体分析与评价终点的选取138-139
  • 7.4 风险源分析139-140
  • 7.5 概念模型与暴露和危害分析140-142
  • 7.6 生态风险综合评价142-151
  • 7.6.1 风险小区的划分142-145
  • 7.6.2 风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145-146
  • 7.6.3 多方法综合评价146-149
  • 7.6.4 定性分析推理149
  • 7.6.5 评价结果评述149-151
  • 7.7 不确定性分析151-154
  • 7.8 风险区描述与风险管理154-155
  • 7.9 本章小结155-156
  • 第8章 实证研究二:区域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156-178
  • 8.1 研究区域界定与概况156-157
  • 8.2 生态终点选择157
  • 8.3 风险源分析157
  • 8.4 概念模型157-160
  • 8.5 暴露与危害分析160-166
  • 8.6 风险表征166-172
  • 8.7 不确定性分析172-175
  • 8.8 风险管理175-177
  • 8.9 本章小结177-178
  • 第9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78-183
  • 9.1 本文结论178-179
  • 9.1.1 关于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原理与理论框架178
  • 9.1.2 关于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程序178-179
  • 9.1.3 关于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179
  • 9.2 政策建议179-183
  • 参考文献183-195
  • 致谢195-196
  • 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19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苏维词;;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生态风险源分析及其防范[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2 马婷婷;刘立;嵇文涛;;生态风险评价内涵及方法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13期

3 朱俭凯;刘艳芳;刘谐静;邓宣凯;;广西农用地整理条件分区及其模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4 周薇;钱瑜;李林子;张玉超;;基于环境风险后果评价的危险化学品码头选址[J];环境保护科学;2012年05期

5 袁承程;刘黎明;赵鑫;起晓星;刘朝旭;;基于相对风险模型的长沙市城郊农业环境风险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6 童尧;郭言寒;张蓓佳;;农村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研究现状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05期

7 张思锋;刘晗梦;;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述评[J];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8 张玮;赵晶晶;高伟明;;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2期

9 宋国利;臧淑英;钟婷婷;;温州市乐清湾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基于RS和GIS的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6期

10 赵京;杨钢桥;汪文雄;;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俊凤;刘友兆;;基于改进灰靶模型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省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冠岑;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丁园圆;县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平衡模拟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赵京;农地整理对农户农业生产及福利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郑华伟;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形成、测度与改善[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萧;脆弱性矿区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徐玉婷;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资本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璇子;武汉城市圈城市土地利用安全预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黄琪;基于DEM与LP的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赵力;土地整理工程镇赉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及动态监测方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琳亭;重庆市土地整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优化模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张洁莹;淮安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周薇;基于风险评价的危险化学品码头选址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邹桃红;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临江市生态风险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贾林;海岛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及在长兴岛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7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957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