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长短期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20:07

  本文关键词:我国长短期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率期限结构是货币理论和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一般情况下,借贷时间越长时间,流动性越差,风险越大,长期利率应高于短期利率。但我国从2011年开始展露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现象,至今尚无回归的迹象。利率时期结构的倒挂现象,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也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短期与长期利率间的期限结构关系,探究两者之间影响的数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长短利率倒挂的原因进行分析。 本文对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国内外学者对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关系的研究角度与方法进行总结回顾分析,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数据选择与实证方法,依据长短期利率统计图对我国长短期利率关系进行统计性描述与背景分析,总结出我国长短期利率关系的特征,针对总结出的特征展开实证研究,首先,针对我国长短期利率关系的整体特征,选择2006年10月8日-2014年2月21日的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7年期国债利率各1846个日度数据,对我国长短期利率之间关系以及影响作用的大小进行实证;然后针对后两个特征,分两个样本进行比较,样本一选取2009年3月16日到2010年11月3日期间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的410个日度数据,样本二选择2012年3月28日到2013年11月15日期间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410个日度数据,,比较两个期间内长短期利率关系以及短期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影响;最后根据前两部分实证结果,引入三个经济变量:广义货币(M2)增速、CPI同比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样本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长短期利率关系倒挂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整体来看,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之间的影响作用很小,表明我国基准利率体系并不完善,没有足够发挥基准利率的作用,使得我国很难通过利率渠道很好的达到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要继续促进利率市场的改革,加强我国基准利率的作用发挥。其次,在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期间,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对银行间7年期国债利率变动总体是反向的影响作用,在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期间,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对银行间7年期国债利率变动的影响明显强于样本一,但方向正负交替,更加不稳定。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获得高额利润,从短期市场以低利率借入资金,投放到房地产等长期项目或者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在金融市场空转,这种期限错配,加大了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抬高了短期利率,但是资金并没有投入到长期债券市场上进行套利,因此长期利率并没有同样升高,于是出现了不合理的长短期利率倒挂情况,为长短期利率关系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最后,在引入三个宏观变量分别对长短期利率进行协整检验、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后,可以得出,我国短期利率除了受自身变动影响比较大之外,CPI的变动对其影响也很显著,2011年后我国出现通货膨胀情况,这也解释了在此期间短期利率升高的部分原因,而长期利率主要受自身影响较大,说明我国长期利率市场发展有局限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目前在经济活动中,愿意投资长期市场的投资者较少,多数投资者是抱着投机心态参与到市场之中,使得长期市场不活跃,不但受短期利率影响较小,对于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不显著,近几年,我国货币供应量投放很多,使得短期利率相应升高,长期利率不对此反应,也因此推动了我国利率倒挂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短期利率 长期利率 利率倒挂 资金错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0;F832.51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9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9-10
  • 第三节 体系框架和主要新意10-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17
  • 第一节 传统利率期限理论的研究12-14
  • 第二节 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检验14-16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6-17
  • 第三章 长短期利率的结构分析17-23
  • 第一节 长短期利率关系的统计性分析17-21
  • 第二节 我国长短期利率关系特征的理论分析21-22
  • 第三节 本章小结22-23
  • 第四章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23-49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23-24
  • 第二节 长短期利率总体关系的实证研究24-32
  • 第三节 长短期利率局部关系的实证研究32-42
  • 第四节 长短期利率倒挂原因的实证分析42-47
  • 第五节 本章小结47-49
  • 第五章 政策建议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黄杨;王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利率传导渠道的VAR模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7期

2 刘金全;王勇;张鹤;;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动态相依性——基于VAR模型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3 徐剑刚,唐国兴;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间的隐藏协整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吴丹,谢赤;中国银行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检验[J];管理学报;2005年05期

5 方先明;花e

本文编号:321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21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