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02:57
随着全球金融化程度的深入,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要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就要克服金融自由化、金融风险等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经济脱实向虚、企业发展受限等问题,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从而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8(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第三方支付综合交易额及其增长率
小微企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央行在年报中就已经指出,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方面,中国的小微企业占GDP的比例约60%,在国家税收总额上,其占的比例约50%。与之矛盾的是,相较于大型企业的融资情况,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一直存在。简而言之,与当前小微企业对整体经济的服务相比,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支持力度不足。由图2所示可知,虽然近几年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例在缓步上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企业贷款的总体比例不超过40%,一直处于平行状态,而且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发展,贷款比率只是小幅增长。在2018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约37.5%,对比于其效益可知,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差距很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明显受阻。融资困难给小微企业带来了许多危害。如很多小微企业在稳健经营的过程中,为了抓住机遇,寻求经济利益的迅猛增长,刻意忽略自身企业的状况以及市场的风险,不断进行市场扩张,在此过程中它们不仅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还向一些没有合法资质的非法贷款机构贷款,试图一夜暴富后再向其还款,但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通常他们在还没有得到切实的利益时,就已经背上了高额的负债,这使得本就在资金上有困难的小微企业雪上加霜,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由此许多企业不堪重负,拆东墙补西墙,因而引发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关闭企业,宣告破产,从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继而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三)金融创新深化,但实体经济脱虚,经济失衡风险加大
所谓的金融创新,就是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新的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是一个由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驱动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在金融体制上实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如不断推出新型的理财品种,使理财业务得到拓展。这些金融创新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国在金融创新的路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金融风险,容易导致经济失衡等问题。据图3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表明,首先,2016年我国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增长率从10.0%跌落至3.2%,下跌7.8%多,其跌幅严重。然而全国2017年的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对高于2016年,整体增长率保持稳定,到2018年,增长率趋于停滞,与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相比,全国和民间固定投资增长率均显著下降。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出现,对于实体产业的投资随之减少,向虚拟经济投资的增多。其次,面对步步紧逼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处于被取代的危险境地,经济运行的失衡也使得企业的风险加剧。实体经济作为虚拟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其健康发展,保证其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赢得未来。在当前形势下,实体经济投资发展缓慢,虚拟经济投资势头不断扩大,大量民间资金继续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财政资源严重不匹配,大量超额资金在金融体系中闲置,未能形成有效资本来推动实体经济,极易造成房地产的实体效应逐渐形成泡沫。这样一旦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范围,就容易导致实体经济的“空洞化”和虚拟经济的自我扩张。而虚拟经济本身高度的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以及高投机性等特征,都极易引发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乱象如何依法整治[J]. 贾清. 人民论坛. 2019(09)
[2]我国债券市场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初探[J]. 孙司宇.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3]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方法研究[J]. 于明. 浙江金融. 2013(05)
本文编号:3454438
【文章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8(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第三方支付综合交易额及其增长率
小微企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央行在年报中就已经指出,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方面,中国的小微企业占GDP的比例约60%,在国家税收总额上,其占的比例约50%。与之矛盾的是,相较于大型企业的融资情况,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一直存在。简而言之,与当前小微企业对整体经济的服务相比,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支持力度不足。由图2所示可知,虽然近几年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例在缓步上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企业贷款的总体比例不超过40%,一直处于平行状态,而且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发展,贷款比率只是小幅增长。在2018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约37.5%,对比于其效益可知,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差距很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明显受阻。融资困难给小微企业带来了许多危害。如很多小微企业在稳健经营的过程中,为了抓住机遇,寻求经济利益的迅猛增长,刻意忽略自身企业的状况以及市场的风险,不断进行市场扩张,在此过程中它们不仅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还向一些没有合法资质的非法贷款机构贷款,试图一夜暴富后再向其还款,但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通常他们在还没有得到切实的利益时,就已经背上了高额的负债,这使得本就在资金上有困难的小微企业雪上加霜,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由此许多企业不堪重负,拆东墙补西墙,因而引发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关闭企业,宣告破产,从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继而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三)金融创新深化,但实体经济脱虚,经济失衡风险加大
所谓的金融创新,就是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新的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是一个由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驱动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在金融体制上实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如不断推出新型的理财品种,使理财业务得到拓展。这些金融创新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国在金融创新的路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金融风险,容易导致经济失衡等问题。据图3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表明,首先,2016年我国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增长率从10.0%跌落至3.2%,下跌7.8%多,其跌幅严重。然而全国2017年的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对高于2016年,整体增长率保持稳定,到2018年,增长率趋于停滞,与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相比,全国和民间固定投资增长率均显著下降。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出现,对于实体产业的投资随之减少,向虚拟经济投资的增多。其次,面对步步紧逼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处于被取代的危险境地,经济运行的失衡也使得企业的风险加剧。实体经济作为虚拟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其健康发展,保证其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赢得未来。在当前形势下,实体经济投资发展缓慢,虚拟经济投资势头不断扩大,大量民间资金继续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财政资源严重不匹配,大量超额资金在金融体系中闲置,未能形成有效资本来推动实体经济,极易造成房地产的实体效应逐渐形成泡沫。这样一旦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范围,就容易导致实体经济的“空洞化”和虚拟经济的自我扩张。而虚拟经济本身高度的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以及高投机性等特征,都极易引发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乱象如何依法整治[J]. 贾清. 人民论坛. 2019(09)
[2]我国债券市场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初探[J]. 孙司宇.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3]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方法研究[J]. 于明. 浙江金融. 2013(05)
本文编号:3454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45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