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前期工作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前期工作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贷款项目 项目筛选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西部地区 执行机构 贷款规模 项目团队 主管部门 优惠贷款
【摘要】:正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要组成方式。"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借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优惠贷款233.8亿美元,重点投向农林水、交通能源、节能环保、教育卫生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用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占全部贷款的80%以上。"十二五"期间,国家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中长期优惠贷款,稳定贷款规模,开拓贷款领域,优化贷款投向,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针对当前
【作者单位】: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项目办公室;
【关键词】: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贷款项目 项目筛选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西部地区 执行机构 贷款规模 项目团队 主管部门 优惠贷款
【分类号】:F831.6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要组成方式。“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借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优惠贷款233.8亿美元,重点投向农林水、交通能源、节能环保、教育卫生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用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占全部贷款的80%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洁;;我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历程回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李勇;;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正当其时[J];中国财政;2007年08期
3 满孝国;;国际金融组织农业贷款还贷风险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6年21期
4 ;山西评协参加2010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布置会及培训[J];中国资产评估;2010年07期
5 陆代森;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 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J];财会研究;2002年02期
6 潘贤掌;;提升资金合作水平 推进山西转型发展[J];山西财税;2011年02期
7 ;河北省交通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办公室[J];党史博采(纪实);2007年11期
8 万春梅;徐卫宁;;襄樊市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情况的调查[J];财政与发展;2007年06期
9 ;审计署、财政部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J];吉林政报;1999年10期
10 李宝红;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范化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敬学;;我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对策[A];WTO与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增加经济效益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2 黄速建;王钦;;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战略性再造[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中理;;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振兴战略对策[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张德红;;微观与宏观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比较优势分析[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5 尤秀丽;;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软环境研究[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汪林;刘翠玲;李垒;关伟;;清洁生产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战略地位与作用的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张蒙;杨文利;;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齐佩金;孙刚;;再谈“二战”后美国融资租赁的兴起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增林;;现代物流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作用机制与空间布局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李春艳;甄艳;;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产权结构调整与区域结构转换[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莉敏邋通讯员 陈前兰;我市引进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N];咸宁日报;2008年
2 潘静;我市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N];蚌埠日报;2006年
3 财政部新闻办;项目累计达457个 金额约为657.5亿美元[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4 记者 张凤林 通讯员 郭中;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成效显著[N];山西日报;2003年
5 罗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正当时[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马永亮;五大领域成为我省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重点[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金融界的一面旗帜[N];发展导报;2005年
8 夏祖军邋罗晶;开创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新局面[N];中国财经报;2008年
9 厉征;我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632亿美元[N];中国税务报;2007年
10 柴国禾;抓好全过程管理 提高质量和效益[N];中国财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道刚;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效地方政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刘印江;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需求预测与开发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董大方;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严奉宪;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5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杜威;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7 孔金平;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吴树斌;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常忠诚;制度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运奎;国外贷款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孙哲;循环经济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佳音;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股份制改造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巫威威;论发展私营经济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D];吉林大学;2005年
5 周晓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玉奎;面向自主创新的东北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于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D];吉林大学;2006年
8 薛睿;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国际经验的借鉴[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9 黄楠;振兴东北新出路 建立产业集群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明;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7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4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