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经济背景下国际银行信贷规模比较与实证
本文关键词:中长期经济背景下国际银行信贷规模比较与实证
【摘要】:金融危机后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极大关注,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计提逆周期资本以缓冲经济上升期(下行期)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紧缩)。如何理解国际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及银行信贷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们对中长期经济背景下国际银行业信贷规模的发展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规模进行比较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带来银行信贷规模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信贷规模存在差距、发达国家银行业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程度强于发展中国家。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银行信贷规模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号20121707) 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项目号SM201310038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1.2;F224
【正文快照】: 引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美国银行接受外部救助,欧洲银行也陷入危机四伏的债务纠纷。银行信贷这一微观经济的实践活动,再次成为宏观经济的研究课题。银行信贷顺周期的弊端被充分讨论,反映在银行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等方面采取逆周期监管的变革之声不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云航;;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当代财经;2006年04期
2 刘红;叶耀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基于市场失灵视角的解释[J];调研世界;2007年05期
3 张杰;支晓津;刘东;;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与制度的二元分离和融合:经济发展视角的一个解释[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朱信凯;刘刚;;非正规金融缓解农户消费信贷约束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5 张杰;尚长风;;我国农村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分离与融合[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4期
6 刘红英;;关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6年07期
7 方阳娥;鲁靖;;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J];经济纵横;2006年07期
8 刘鲁宁;;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地位与策略[J];华北金融;2006年01期
9 方阳娥;鲁靖;;农户特征、金融结构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吴翔;陆兴发;;非正规金融与吉林民营小企业发展[J];企业经济;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贤;文春晖;;我国融资制度创新的障碍分析及绩效改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有星;中国证券非公开发行融资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康晶;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竟成;创业企业的融资契约安排[D];西北大学;2007年
4 胡士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迟宪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海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成;税收对我国企业投资影响的计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燕志雄;激励、控制权安排与金融合同[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石义斌;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王剑;关系型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3 刘丽娟;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刘武强;我国转轨时期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5 吴有红;信息特质、中小企业融资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D];山东大学;2006年
6 江海龙;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杨春生;我国的非正规金融[D];安徽大学;2006年
8 胡光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龚黎明;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杜伟佳;农户生产性投资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雪军;从温州看民间金融与主体金融的关系[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3 王信;台湾的中小企业融资及对大陆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5期
4 史晋川 ,朱康对;温州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史晋川,孙福国,严谷军;浙江民营金融业的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敏;信息甄别机制与金融深化——温州金融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英国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对买房给予的优惠[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何世念;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J];中国石化;2005年08期
3 李皓;;北京绿地管理中的陈规陋习[J];科技潮;2005年12期
4 李保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形势的分析研究[J];太原科技;2005年06期
5 耿欣;;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措施在发达国家的应用[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4期
6 史彬;;针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国家态度[J];商场现代化;2006年13期
7 秋风;;移民经济学[J];中国海关;2006年05期
8 ;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年02期
9 林桢;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5年08期
10 ;数字[J];现代制造;2005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钦天钧;;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我国自主创新产业化的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孟光俭;高庆;王滟波;;供水行业的现状分析及新技术的应用[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邱潇潇;张文杰;;国内外物流产业制度要素的对比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营养标签[A];食物营养强化营养标识及数据应用研讨会与培训班资料集[C];2003年
5 魏金玺;;中国实行专利制度的现状与对策[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6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优势和途径[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刘惠勇;;能快则快——适用于整个发展中阶段的英明战略[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威;;论中美“碳外交”的协调与互动[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9 俞昶兴;;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开发[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苏东斌;;用全球化来推进现代化——写在中国“入世”之前[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佳鹏 实习生 刘姣;“碳关税”:发达国家体现经济霸权的新形式[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宗成;发达国家看好低碳经济前景[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早报记者 吴佳俊 刘庆云;中国反击:发达国家100亿 美元援助不够买“棺材板”![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志豹;发达国家减排是必须解决的问题[N];中国企业报;2009年
5 宋志勇;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恶化[N];国际商报;2011年
6 本报驻巴黎记者 芦龙军;发达国家将普陷衰退 失业人数或猛增[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新华社垃圾围城调研小分队;垃圾处理:看看发达国家怎么做[N];经济参考报;2010年
8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鑫;资助穷国减排乃发达国家应尽历史责任[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朱贤佳;“低碳”经济需发达国家支持[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王海宁;发达国家加紧制定“碳关税”[N];中国贸易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莲;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2 郝枫;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杜晓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艾轶伦;清洁发展机制下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曹宏成;产品内贸易:原理、效应及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晴;人口老龄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7 周燕;国际贸易、R&D溢出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9年
8 广德福;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段海燕;我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市场制度比较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毕欣;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晓轩;专利型技术标准壁垒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丽群;劳工标准不应纳入WTO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5 封国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旭;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7 卢海辉;权力和财富的流变:对知识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徐华;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差距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赵晓云;浅论企业技术创新与FDI输入的相关关系[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洪露;主权债务评级的因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7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4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