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扩张性货币政策批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无效性

发布时间:2017-08-29 17:34

  本文关键词:扩张性货币政策批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无效性


  更多相关文章: 扩张性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无效性


【摘要】:西方经济学所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即利率渠道基础上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信贷渠道、汇率渠道等,在积极的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方面都是难以奏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也难以证实,而且推动通胀、加剧过剩、浪费资源、加剧分化,损害长远经济发展,在长期中是负效应而不是中性。正确的货币政策原则只能是适应性的。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扩张性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无效性
【基金】:江苏理工学院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现代化中国化研究》(编号:KYY11109)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积极的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危害极大,在舆论界也广受诟病,然而在经济增长遇到困难时仍然广为使用。西方经济学货币政策作用原理亦即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利率渠道基础上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即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等,认为货币政策有效的观点主要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梅军,蔡跃洲;汇率是否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基于汇率传导机制及央行反应函数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迪云;卢有红;;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广喜;基于分形分析的我国股市波动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杨金梅;论我国央行外汇干预与冲销操作[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春阳;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及其完善[D];中南大学;2005年

2 吴松涛;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3 姚宁;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金融压抑[D];吉林大学;2006年

4 荣涛;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6 田野;我国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作用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贾丹;中国货币数量变化与产出变化动态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郭科;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D];郑州大学;2007年

9 李援;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李嘉霖;我国货币供给与物价、产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古昱华,杨克泉,蔡跃洲;汇率制度端点解——理论与实践[J];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2 蔡跃洲,郭梅军;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我国转型时期的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3 蔡跃洲,吉昱华;规则行事、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4 朱耀春;当今各国汇率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J];改革;2003年04期

5 梁云芳;高铁梅;贺书平;;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振勇;论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0年06期

2 金忠锋,王索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理论观察;2001年04期

3 梁曙霞;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7期

4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路[J];金融信息参考;2002年01期

5 付永进,王朝弟,吴育华;资本市场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许传华;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武汉金融;2004年03期

7 李柏鑫;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师;2004年06期

8 杨莉;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07期

9 屠孝敏;论环境变迁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率的影响[J];南方经济;2004年12期

10 王学谦;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晶;刘文革;;转轨经济中的预算软约束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艾慧;;中西方通货膨胀理论中的传导逻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孙立坚;;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白云涛;陈建付;;我国近年来货币信贷政策实践及其取向——伯南克和布德林CC-LM模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适用性[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蓓文;;转型国家FDI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三维传导模型”方法[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8 刘降斌;潘慧;;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2010年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10 曹永琴;李泽祥;;金融摩擦视角下金融经济周期加速传导机制研究:中国的证据[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伟;希望尽快推出REITs[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强兴华;货币政策效应显著传导机制还需疏通[N];金融时报;2000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夏斌;客观分析价格传导机制 灵活把握金融调控方法[N];证券时报;2004年

4 李晶;两只“老虎”A股跳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记者 吴进宇;意在疏通和强化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传导机制[N];金融时报;2011年

6 周婷;风电产业突破“瓶颈”尚需时日[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张洪武;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制度安排[N];金融时报;2003年

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稳定货币供应 疏通传导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0年

9 记者孙汝祥 唐玮;夏斌:应加快非银行融资体制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特约撰稿 茅于轼;亟须划清行政和市场的界限[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昶学;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与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贾炳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侯坤;我国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任啸;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7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9 曾华珑;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何双喜;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林;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2 郁建军;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陈阳;基于汇率动因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4 易应;放松金融管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传导机制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娟娟;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蒋平;中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陆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储结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率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9 潘永东;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马晓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754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54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