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5 16:35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问题备受世界关注,影子银行是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而出现的,虽然各界对其评价千差万别,但必须承认的是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联系密切: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促使商业银行改变其原有的经营模式,提高银行自身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由于其高杠杆、低透明度、期限错配等特点放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本文辩证地看待我国的影子银行问题,理论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分别基于城商行与上市银行的视角来探讨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借鉴李建军(2010)和封思贤、居维维与李斯嘉(2014)的方法并基于相应的GDP需要有一定的信贷规模支持这一原理,对我国各省份历年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度。2013年,全国影子银行规模为17.12万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235%,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各省影子银行规模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浙江省(2.2万亿元)、江苏省(2万亿元)、山东省(1.5万亿元)、广东省(1.4万亿元)、北京市(0.93万亿元),这也说明,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影子银行规模大于中西部地区。其次,用Z值(Z值越大表示银行破产风险越大,脆弱性程度越高)作为银行脆弱性的测度指标,分别从上市银行和城商行视角来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影子银行对上市银行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对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造成影响;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规模越大的银行其经营策略更保守且受到监管层较多限制。资本充足率越高,破产风险越低,从而脆弱性程度越低。宏观控制变量,GDP增长率、M2增长率、实际利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影响银行的稳健性经营,且经济持续过热,银行风险不断积聚,资产收益率波动性更大,经营蕴含潜在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有盲目扩充信贷的冲动,使得银行信贷风险增加;而实际利率的提高直接增大企业融资成本,企业无法按时还贷的可能性增大,银行脆弱性也会相应增大。(2)影子银行对城市商业银行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反而有助于城商行经营稳健性的提高。城商行通过影子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以扶持其发展,且对当地企业信息掌握更充分,能减少放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贷款质量,增加经营利润,有利于自身的持续发展。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我国影子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例如充分发挥影子银行在中西部地区的积极作用;适度引导影子银行与城商行协同发展等。
【关键词】:影子银行 规模测度 银行脆弱性 动态面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5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15-16
- 第四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17-26
-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定义17-19
- 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分析19-23
- 第三节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分析23-26
- 第三章 影子银行对银行脆弱性影响的理论分析26-29
- 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分析26-27
- 第二节 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脆弱性的渠道27-29
-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29-43
- 第一节 影子银行规模的测度29-34
- 第二节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脆弱性影响的实证研究34-43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3-47
- 第一节 主要结论43-44
- 第二节 政策建议44-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筱峰;王健康;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2 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3 张金清;张健;吴有红;;中长期贷款占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4 钟伟;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799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9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