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水平对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6 09:5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同时也是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典型代表。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探索加快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制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泛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和制造业集聚和转移的趋势进行了描述,并构建了基于物流成本视角的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对于制造业集聚和转移的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最后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三个结论:一是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集聚和转移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非随机分布,高值的地区与高值地区集聚,低值地区与低值地区集聚。二是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迅猛,但属于粗放型增长,物流运行成本较高,地区差异明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三是泛珠三角物流业对制造业集聚和转移的作用明显,物流市场规模、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物流环境成本对产业转移有溢出效应,人力成本对产业转移有相反的效应。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水平对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技术线路图

集中率,制造业,江西,增幅


图 3-5 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的平均增幅所示,广东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称下降的趋势,但是仍为最强的省份,其制造业平均集聚度的平均值是制造业较到 4 倍,是其它省份的 7 到 10 倍。福建省制造业的平出现小幅的下降,与此同时,江西、湖南、四川制造业高,2005到2011年的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分别为0.0624分别为 6.92%,6.50%,5.21%。由此看来,泛珠三角地造业出现了区域内的转移,制造业从单一省向周边省份理。然而,从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指标来看,各省份从区的差异,整个考察期内,云南、贵州、海南三省旨在也负值,广西的增幅也较低,从而说明这些省份在区域合。-4.00% -2.00% 0.00% 2.00% 4.00% 6.00%

专业化指数,制造业,平均值,地区间


kkjkijiKss kkikikiEEsijK 为地区 i 与地区 j 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取值在 0,2造业结构差异越大。 k 表示某产业,kiE 表示i地区k 示地区所有产业的总产值,kis 表示 地区k产业占该地。值得注意的是,在解释高值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时有两对数来看两地间确实存在了较大差异的专业化生产;另现了 你有我无 的情况,即一个地区集聚了几乎全部 0。后一种情况适用于分析经济差距十分巨大的地区间种情况均适用于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0.860.87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指数平均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竞争垄断结构下FDI技术外溢机制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许鸿文.  当代财经. 2013(03)
[2]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规划——以物流行业为例[J]. 朱建衡.  中国商贸. 2013(06)
[3]陕西装备制造业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 刘冬颖,王书山,张明亲.  科技管理研究. 2013(02)
[4]物流负外部性及其政府规制[J]. 舒辉,李建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01)
[5]跨国公司R&D中心集聚动因分析与集聚水平测度研究[J]. 许学国,梁红,王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1)
[6]基于产业融合的物流产业演化机理[J]. 钟俊娟,王健.  中国流通经济. 2012(11)
[7]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赵立波.  中国流通经济. 2012(10)
[8]我国省际体育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研究[J]. 王良健,弓文,侯虚怀.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10)
[9]中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发展状况分析[J]. 王崇彩.  经济纵横. 2012(08)
[10]行业因素对我国A股市场收益率的效应研究——基于2001~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康立,李振飞.  投资研究. 2012(07)

博士论文
[1]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 吴学花.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社会物流水平表征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 曹新磊.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我国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综合体系研究[D]. 来燕.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现代物流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 李良华.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25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325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