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的层次模糊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关键词:多级模糊综合评估在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
大学生择业的层次模糊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李俊华
【摘要】: 本文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十堰市三所高校的毕业生问卷调查、对从事毕业生工作的老师、专家进行访谈,确定了影响毕业生择业的因素:个人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单位因素,再结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就业情况,确立了子准则层的17个三级指标、方案层的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该校大学生的就业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Methematicsl软件进行编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确定了一个大学生择业决策模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7.3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宁;;生产类企业的产量经济效益分析及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俊年;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永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石果;军用对空通信装备售后服务质量评价[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晓宏;毕业生择业决策的定量分析[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许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择业定位[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涂德祥;大学生择业误区及其对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4 黄超;层次分析法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侯捷;;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年36期
6 唐耀平,陈幼林;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毕业生择业中的应用[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7 葛虹;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择业选择[J];统计教育;2005年10期
8 钟秀玲,唐健,申红芳;AHP分析法在毕业生择业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俊;杜春海;;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苏树军;;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新疆教育投资决策的评价与确定[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宗彬花;;应对中职生高就业率隐忧的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曾庆武;;应用AHP法分析高职学生合理选择选修课的诸因素[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张军玲;;浅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9期
6 姜岩;顾霞芬;;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5期
7 王紫陌;廖志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西柳州城市创新指数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张凤然;马全铭;;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3年06期
9 蒋和平;;层次分析法在购房选择问题中的应用[J];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书民;;加强培养农科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昊;个人—工作契合视角下职业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平远;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新娟;大学生择业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杨丽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传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何方;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7 吴彦;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舒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与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冬;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吴丽娜;福州市住宅小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杜丽群;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杨帅;赵越;;论售后服务的商品化[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4 刘婷;;IBM售后服务体系分析及其启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文君;工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许先春,裴华;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曹利军;论城市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向芳,王成善,蒋镇东;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9 李晶;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10 刘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J];城市规划;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革;;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府经济激励制度[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2 沈永伟;;层次分析法在军队气象水文装备采购中的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铁臻;[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天石;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国;煤炭枯竭期城市—阜新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2 牛美灵;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3 潘竞涛;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李建磊;廊坊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褚莉;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明;多级模糊综合评估在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艳;西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杨彬彬;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勤;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王春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接替主导产业的选择探索[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海波,张进辅;从职业价值观中分析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申勤俭,李娜;大学生择业心理、择业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范巍,冯颖,曹高举;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4 李育华,刘志燕;烟台地区大学生择业状况的调查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凤姣;徐正华;;模糊评判法在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毛增木,王仁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方法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郭相春;;浅析企业供应链责任之评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6期
4 张丹;高鸿斌;庞美严;;教师教学评价量化模型[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5 徐璐洁;陈盈;郭文平;;基于AHP-FUZZY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杨珍;牟占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琴;郑应文;;大学生择业决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7期
8 滕玮峰;;模糊综合法在旅游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年11期
9 石彤菊;马新顺;;教材质量综合评价AHP-Fuzzy模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云龙;卞艺杰;赵慧娟;;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鹏;彭勇行;;企业竞争力的系统评价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卢忠诚;;基于AHP评估理论的工程装备试验质量评估方法[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波;李从东;;顾客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隋鑫;;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在展会评估中的应用初探[A];2006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易成;石晶;赵霄龙;;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原理的建材绿色度综合评价[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乔辉;彭洛克;;聚氨酯生产工艺危险源分析与评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孙慧;王丽华;;多层次模糊控制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锐;陈曦;;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特种设备安全等级评价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9 周建国;李延强;王金香;;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多级模糊组合评价模型[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史雅宁;李振富;黄昌忠;;战场频谱管理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伟;[N];农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吴永红;[N];安徽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郑勇;[N];工人日报;2011年
4 记者 韩福魁;[N];本溪日报;2008年
5 李欣;[N];牡丹江日报;2006年
6 ;[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武威、张强;[N];广州日报;2010年
8 曲长江 杨昌国;[N];中国人事报;2006年
9 通讯员 周宇;[N];中国人事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金亭;基于CAT的中学生创造力评价技术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涛;技术灾害的致灾因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许洁;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李勇;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测评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5 王肖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陈秀铜;改进低温下泄水不利影响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法及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林驰;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云绍辉;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张立业;基于随机过程的桥梁系统可靠性及其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张晓海;山东省矿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2 韩郁君;AHP-FCE模型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玉龙;购物中心开发过程的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黄小勇;大型科普活动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毕孟飞;生态工业园区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常化磊;汽车检测线整体检测能力评价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戴莉;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测度模型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赵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模糊综合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申青林;辅导员工作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李俊华;大学生择业的层次模糊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多级模糊综合评估在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0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