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20路采编传输系统的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以太网的20路采编传输系统的设计
【摘要】: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对现场数据进行多通道同步采集、传输、存储以及多路数据实时显示与处理功能的测试系统。硬件以FPGA为主控单元,通过对20个通道模拟开关进行选通,电压信号经过AD7667转换,经由基于W5300的以太网传输模块,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线传输给计算机,实现多通道同步并行采样与存储。VC++作为上位机软件的开发平台,软件通过以太网发送指令来控制系统工作。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完成对标定的20个压阻式传感器信号进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采集。简化了数据采集过程,提高了标定测试采集效率,满足远程数据通信系统和工业现场应用等要求。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中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3AA041109)
【分类号】:TP393.11;TP274.2
【正文快照】: 2.苏州中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215123)在传统的传感器标定实验中,大量的数据需要采集、传输、处理与存储,经常采用RS232串行通讯来交换数据和信息的模式,不仅速度较慢,而且硬件连接模式单一。随着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对数据采集可靠性和实时性以及控制精度的要求也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琼;陈铁;程鑫;;基于以太网硬协议栈的数据采集节点[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年02期
2 孟祥娇;张会新;崔永俊;李向红;;基于FPGA和AD7667的16路采编传输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聪;李春梅;周志群;张瑞芳;;基于STM32数据传输转换接口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永泰;;基于FPGA的多路A/D转换控制接口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6年02期
2 伍彬艺,秦现生,卢言君,白晶;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08期
3 黄训诚;基于RTL8019AS的单片机TCP/IP网络通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年03期
4 曹丽苹;;基于C8051F310和CS8900A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睿;黄守道;吴桂清;;单芯片以太网的开发及其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1期
2 王彦瑜;郭玉辉;敬岚;马晓莉;黄继江;;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多串口以太网连接器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2期
3 李春青,王淑芬;经济有效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长距离以太网技术[J];教育信息化;2002年05期
4 雷肖,殷小贡;实现Ethernet over SDH的嵌入式系统研究[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年05期
5 刘嘉泉,胡锦,朱善安;基于以太网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年03期
6 京思;;以太网数据采集改进了赛车测试[J];电子测试;1999年03期
7 王军,林其伟;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Internet接入方案[J];电信快报;2004年05期
8 朱玲;赵金宪;;以太网在材料配混系统中实时性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年02期
9 熊鹰;沈为群;;一种以太网数据通讯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8期
10 于申申;;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J];硅谷;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雪春;;以太网MAC芯片设计[A];2003中国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倪少强;綦慧;;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监测系统研究[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付衍荣;房颖;;基于ENC28J60芯片的以太网接口方案设计[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明泉;姜波;何培重;;基于RTL8019AS的串口转以太网接口设计[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东来;常春;;基于单芯片以太网协议栈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杨佳佳;张崇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黄静雯;梁畅;;基于以太网的电厂SCADA系统改造[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东来;常春;;基于单芯片以太网协议栈的远程环保监测系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胡俊;王小明;;工业以太网的纳秒级时钟同步技术[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德伟;王华;;基于FPGA实现的以太网和E1的协议转换[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5G以太网发展迅猛 五年内或成第二大服务器以太网端口[N];网络世界;2014年
2 闫冰;新技术推动运营商以太网[N];网络世界;2006年
3 ;博科发布100G以太网高密度路由器[N];网络世界;2010年
4 ;以太网数据中心标准制定开始启动[N];网络世界;2008年
5 ;以太网城域MSTP应用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5年
6 ;电话线以太网实现宽带[N];网络世界;2002年
7 陈翔;更灵活上城域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网译;热点:用铜线实现宽带接入[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电子科技大学 王yN磊;简单嵌入式TCP/IP的实现[N];电子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建铭;“双塔”支撑二层多业务城域网[N];网络世界;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锦;工业以太网与网络控制器[D];浙江大学;2004年
2 亢俊红;以ARM7为内核的CAN-以太网数据转换控制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袁霏;基于以太网的电子席卡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明剑;基于ARM的以太网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徐兵;串行口与以太网数据传输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美青;分布式架构交换系统中以太网OAM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付凯;多功能可移植性以太网MAC层IP软核的研究设计[D];浙江大学;2007年
8 项敏;嵌入式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9 梅海霞;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陈宏;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数据加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3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19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