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云模型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预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云模型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预测
【摘要】:网络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预测研究对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针对可生存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数据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云模型重心评判法的定性规则提取方法,利用提取的规则构造一个多层次可生存性预测规则推理器,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进行不确定性推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可用性.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部科研资助项目(2009GJC4002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J01265)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计划资助项目(2009J1007) 福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3-G-94)
【分类号】:TP393.08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各种网络安全事件和威胁大大影响了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如何对网络系统生存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和预测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网络系统可生存性预测是在对系统各种状态信息理解基础上,进一步对系统未来可能的生存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给出生存能力的演变趋势.在攻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闯,彭雪海;可信网络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5年05期
2 任毅,肖治庭,蔡均平;信息系统生存性仿真模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5年05期
3 柴争义;;入侵容忍技术及其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2期
4 易慧;杨泽新;;网络存储系统的可生存性研究[J];软件导刊;2007年13期
5 韩建军;张迎;;网络可生存性研究综述[J];今日科苑;2007年18期
6 张乐君;国林;王巍;杨武;杨永田;;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与增强技术研究概述[J];计算机科学;2007年08期
7 裴斐;金秋;;一种网络可生存性检验模型的形式验证[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赵国生;刘海龙;苏岩;;基于PEPA的信息系统可生存性形式化模型[J];价值工程;2010年27期
9 单智勇;石文昌;梁彬;孟晓峰;;增强可生存性的访问控制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35期
10 赵金凤;史庭俊;王佳佳;殷新春;;基于随机Petri网的电信交换系统可生存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志;张玉清;;网络可生存性研究进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2004年
2 高岩;;一类非线性控制系统可生存性判别准则[A];2006年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代表会议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贾连兴;易慧;曹建明;;浅析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分析与建模方法[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黄燕芳;张玉清;;可生存性控制系统的有限状态机的设计[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5 郭渊博;马俊;张畅;王亚弟;;空间网络一体化安全与可生存性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付戈;时杰;李专;张国宾;胡红清;朱虹;;一种有效的受损数据隔离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二[C];2010年
7 刘俊;陈家庆;张大方;;一种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生存性分析方法[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戴华;秦小麟;柏传杰;;一种基于事务模板的恶意事务检测方法[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C];2009年
9 董庆宽;张玉清;冯登国;;网络应急响应体系架构及其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2004年
10 董木伟;刘宇靖;彭伟;;两种区域故障模型下的互联网城市拓扑可生存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东;RPR:离规模商用有多远[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韩永军;迈向信息社会必须保障网络安全[N];人民邮电;2006年
3 ;《哈利·波特》的双重解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何宝宏;互联网“端到端透明”面临挑战[N];人民邮电;2006年
5 ;光通信技术三大预测[N];通信产业报;2004年
6 记者 吴苡婷 通讯员 李登峰;汇聚英才的“集结号”在这里吹响[N];上海科技报;2008年
7 上海西门子数字程控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西门子OpenScape提升企业应对业务挑战能力[N];通信产业报;2008年
8 梁修蔚;用科学管理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效能[N];解放军报;2003年
9 ;波长交换路由器的特点和应用[N];人民邮电;2002年
10 郭佳 齐宁;将信息优势转为作战能力[N];解放军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成丽;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赵金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戴华;可生存性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王超;可生存网络系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薇;信息存储系统可生存性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密霞;网络安全态势分析与可生存性评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何光辉;救灾保障系统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朱建明;无线网络安全方法与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W,
本文编号:1222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22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