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大型混合网络的突变流量控制模型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6 17:34

  本文关键词:基于大型混合网络的突变流量控制模型仿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型混合网络 突变流量 控制


【摘要】:当大型混合网络受到异常攻击或大规模登录时,流量会发生短时间的巨幅变化,使得单个节点面临瘫痪的风险,导致传统基于单个节点的大型混合网络突变流量控制模型,由于不能适应流量大幅度变化,无法有效实现突变流量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PD流量控制算法的大型混合网络突变流量控制模型,将大型混合网络流量统计时间划分成几个周期,获取周期个数的估计值,求出大型混合网络操作行为数据序列中的各统计周期中数据的离均差平方、与组间离均差平方和以及各周期中的方差比值,对流量成分模型进行塑造,通过简单PD控制算法对突变流量进行初步控制,引入延时环节,获取各闭环极点的位置,求出PD控制器参数求出交换节点瓶颈链接个数的估测值,从而实现突变流量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控制突变流量方面具有很高的优越性及高效性。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TP393.06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现实生活中各种网络大量涌现,近年来,混合网络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1,2]。在对大型混合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实现网络体系的合理设计,而这种设计的关键就是对网络流量的分析及控制。当大型混合网络受到异常攻击或大规模登录时,流量会发生短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舒朝海,敖发良,谭永红;基于速率的ATM流量反馈控制—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方锦清;毕桥;李永;卢新彪;刘强;;复杂动态网络的一种和谐统一的混合择优模型及其普适特性[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02期

3 张九跃;焦玉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杨传栋,余镇危,王行刚,张俊清;端到端的流媒体传输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8期

5 岳鹏;张冰;刘增基;曾伟军;;TCP Vegas重选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计算机科学;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曙光;;一种基于RTCP协议的流量控制算法[J];信息化研究;2010年05期

2 方锦清;汪小帆;郑志刚;;网络科学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课题研究的若干进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年04期

3 方锦清;李永;毕桥;;统一混合变速增长网络模型及其特性转变[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年04期

4 李永;方锦清;刘强;;从网络科学视角探索企业合作网络[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9年01期

5 方锦清;汪小帆;郑志刚;;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的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0年Z1期

6 杨建梅;后锐;欧瑞秋;姚灿中;刘潇;庄东;谢王丹;;产业竞争关系复杂网络及高技术产业网络[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0年Z1期

7 刘强;方锦清;李永;;混合网络框架中混合比对同步能力的影响[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年04期

8 高飞;张琦;;基于H.264和流媒体技术的视频网站直播平台构建[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年10期

9 肖蕾;向丹;;多媒体网络数据传输的一种自适应流量控制算法[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强;方锦清;李永;;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百强企业网络的若干特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方锦清;李永;孙伟刚;刘强;;我国高技术网络的若干研究进展[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方锦清;汪小帆;郑志刚;;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研究的进展概况[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3 方锦清;;略论复杂网络金字塔及其普适性与复杂性[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4 方锦清;李永;刘强;;试论多层次的高科技网络的若干进展[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5 李永;方锦清;刘强;;从网络科学视角探索企业合作网络[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6 胡婧;胡栋;;实时无线视频系统中的传输差错处理[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威;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服务性能与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邓小龙;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电信CRM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马然;Internet视频传输中差错控制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肖萍萍;网络拥塞控制的TCP友好与主动队列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明强;语义社区中服务注册中心部署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潘新;基于复杂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宇;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特性与用户影响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萍;复杂网络中若干模型上的传播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更新;基于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模型的互联网拓扑演化模型及相关性质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0 刘祖涵;塔里木河流域气候—水文过程的复杂性与非线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沛霖;电力企业信息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法代;基于微观动力机制的企业竞合网络博弈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茅炎菲;基于RTSP协议和H.264编码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志鲁;基于i.MX27的3G网络摄像机的实现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胡愚;异构网络中基于网络状态区分的拥塞控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倪燕杰;基于H.264的嵌入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7 陈浩;基于卡尔曼滤波和小波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8 智茂荣;公共交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毛秀伟;自适应p-持续CSMA/CD介质访问控制策略及计算机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赵攀;ATM网络中的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世坚,贺国光;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J];系统工程;2004年08期

2 袁明新,张勇,张雨;基于RBF网络的动态称重系统设计[J];交通与计算机;2003年02期

3 王旭东,邵惠鹤;RBF神经元网络在非线性系统建模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7年01期

4 贺国光,李宇,马寿峰;基于数学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探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5 方锦清;迅速发展的复杂网络研究与面临的挑战[J];自然杂志;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照炎;发展天地混合网络 变竞争为互补双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5年14期

2 周松斌;刘桂雄;程韬波;;基于混合网络的区域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4期

3 肖琳;王劲林;曾学文;;基于混合网络的时移系统性能分析[J];微计算机应用;2009年08期

4 王斐;;浅谈混合网络故障问题的解决办法[J];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5 曲桦;张莹;赵季红;;区分业务的混合网络资源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21期

6 崔维嘉,于宏毅,李青;混合网络研究[J];中兴通讯技术;2005年04期

7 王琦;;混合网络:通信卫星的铩手锏[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5年23期

8 戢勇;邱雪松;孟洛明;;业务关联模型在混合网络综合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9 夏兆阳;张宁;;光因特网混合网络结构技术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戴礼森,洪佩琳,李津生;在光纤同轴混合网络中实现话音传输[J];现代电信科技;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戢勇;邱雪松;孟洛明;;业务关联模型在混合网络综合管理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赖欣;阮志刚;彭代渊;;2G/3G混合网络的用户认证与密钥分配[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永;方锦清;毕桥;刘强;;和谐统一的混合网络中的相称性系数转变[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殷齐鹏;吴纯青;虞万荣;赵宝康;马延鹏;;异构混合网络环境下TCP协议性能分析[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红;一个平台与多个业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李刚;P2P:从分析到控制[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FDD和TDD共通融合 促进LTE全球发展[N];人民邮电;2013年

4 徐炯;保护机制避免冲突[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雯雯;蜂窝终端直通混合网络中动态频谱高效利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2 张磊;GSM/UMTS混合网络安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叶进;无线/有线混合网络中传输控制协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王乐菲;蜂窝与终端自组织混合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5 彭涛;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混合网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崔维嘉;基于3G LTE的混合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刘子扬;基于认知的蜂窝与D2D混合网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李鹏;多跳蜂窝混合网络基站设置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面向临近空间通信的PMP/Mesh混合网络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娟;基于协作与中继博弈的PMP/Mesh混合网络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沛;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接入控制和资源分配优化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徐婧婧;星地混合网络中的容量规划与任务调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杨煜丰;基于矩阵运算的蜂窝/D2D混合网络系统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王丰华;汽车上CAN/LIN混合网络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6年

7 王强;基于IPv4/IPv6混合网络的SIP即时通讯研究与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骆世峰;混合的蜂窝与ad-hoc网络中的干扰避免与协调[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刘海麟;PON-WSN混合网络中能量敏感的路由优化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玉娜;基于无线混合网络干扰避免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59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259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