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对等网络中信任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移动对等网络中信任模型的研究 出处:《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MP2P网络 信任模型 动态属性 双重信任需求 双重角色属性
【摘要】:传统的P2P对等网络被描述为网络参与节点可直接进行资源或服务交换的网络。P2P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分布式存储、计算来替代传统的集中式处理方式。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P2P技术也已经进入移动网络形成本课题中所述的移动P2P(Mobile P2P,简称MP2P)网。在许多文献中,MP2P网络被定义为:叠加在无线网络环境之中网络层之上的会话层覆盖网络,并且能够结合不同类型带宽和不同服务质量的无线网络底层接入技术。MP2P网络的目标是结合P2P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中移动终端设备之间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与服务协同。信任模型是实现MP2P网络安全管理,保证网络性能的重要安全技术。针对移动对等网络中终端稳定性差、动态性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角色属性的MP2P信任模型(Dynamic Role Property based Trust Model for MP2P networks,DRPTM)。该信任模型引入了交易稳定因子和时间经验值,根据不同时刻节点时间经验值以及贡献值,动态的赋予网络节点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角色的重要性决定计算信任值时的权重和资源下载量。仿真证实,该模型能抑制不稳定节点的影响,提高稳定节点的作用,并减少“搭便车”行为以及伪善节点的影响,提高交易成功率。针对移动对等网络中交易节点的双重信任需求,提出了基于双重信任需求的信任模型(Trust Model based on Dual Trust Requirement,DTRTM)。在该模型中,将节点在信任评估时的信任需求分为资源信任需求和服务信任需求两类,分别用资源信任值和服务信任值描述其可信度。仿真表明,本模型的轻量级计算可以减少节点信任评估开销,并且可以在解决信任值缺失问题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信任值合理度,同时抑制搭便车行为对网络的影响,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提高交易成功率。针对移动网络中节点在交易时不同特性的不同角色,提出了基于动态双重角色属性的MP2P信任模型(Dynamic Dual Role properties based Trust Model for MP2P trust model,DDRTM),该模型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高的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还能增强资源活跃的节点在网络中的影响力,更有效的减少对普通节点的误判,同时降低资源匮乏且服务质量低的节点对网络交易成功率的影响,本模型还将信任评估的计算开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轻量级的完成节点信任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3.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宇鹏,曹元大;开放网络中信任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年04期
2 朱艳春;刘鲁;张巍;;在线信誉系统中的信任模型有效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07期
3 朱艳春;刘鲁;张巍;;在线信誉系统中的信任模型构建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7年04期
4 宋俊昌;苏成;;信任模型中安全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年11期
5 邹木春;;基于本体的动态信任模型构建[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6 陈桂茸;蔡皖东;徐会杰;晏沛湘;王剑平;;网络舆论演化的高影响力优先有限信任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杨帆;曹建英;高振东;;浅析网络信任模型[J];陇东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徐强;;电子商务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信任模型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19期
9 卢震宇,戴英侠,郑江;基于认证中心的多级信任模型的分析与构建[J];计算机工程;2001年10期
10 高福令,陈福,刘云;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及其信任模型[J];中国数据通信;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倩;甘早斌;魏登文;;移动Agent交易实体间的信任和声誉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刘万志;师恩培;;一种防节点策略性欺诈行为的网格信任模型[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罗柏发;蔡国永;;信任的激励机制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余杰;李舟军;李梦君;;一种网格中的时间相关双层信任模型[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义铭;李恺;邱敏;;P2P网络信任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谭运宝;钟诚;张尊国;;一种基于邻居合作监测的移动Ad hoc网络信任模型[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刘云;;PKI的信任模型[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景安;赵慧勤;;P2P网络中模糊信任模型研究[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徐承军;陶德馨;;混合结构P2P系统的信任模型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李刚;李季;;基于加权信任向量的混合结构式P2P网络信任模型[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关振胜;不同的信任模型[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周晓娟;无线网络可移植“信任模型”[N];通信产业报;2006年
3 周瑞辉 冯登国;PKI系统的常用信任模型[N];计算机世界;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嵬;基于互联网的用户行为可信性关键技术及信任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孟宪佳;面向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用户的信任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韩祺yN;P2P网络监控与信任安全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慧;Web2.0环境下的信任模型与争议发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杨墨;开放网络环境下自适应信任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魏登文;面向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移动Agent信任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东安;网格计算中信任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8 王江涛;普适计算环境下的信任模型及相关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吴晓凌;面向服务的动态信任模型和信任管理[D];武汉大学;2012年
10 韦凯;网格环境下信任模型及其访问控制应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翔翔;P2P网络安全中信任模型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海宁;P2P环境下可信协作计算模式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陆新洲;基于拍卖理论的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刘东旭;GeTrust:基于担保的结构化P2P网络信任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沈元重;STrust:基于社会关系特征的P2P网络信任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建钧;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信任链的信任模型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7 严定宇;基于强弱联系反馈的多媒体社交网络信任模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舒;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9 刘莹;云计算环境下信任模型研究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10 邵幸海;P2P网络信任模型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1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32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