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ICN网络中标签导向转发与缓存规划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22:00

  本文关键词:ICN网络中标签导向转发与缓存规划机制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内容中心网络 NDN兴趣包转发 内容缓存 传输延迟 集中式路由计算


【摘要】:内容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 CN)因为符合用户对内容的获取需求高于了解内容所在位置这一特性,已成为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的热点。命名的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 NDN)是ICN的主要实现形式。NDN为内容的多用户分享类型的应用提供了IP体系结构所没有的支持,但其基于名字的路由转发效率仍然偏低;其网内缓存机制虽然在概念上缩短了用户获取内容的平均传输距离,高速网内缓存资源的使用仍存在冗余。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 本文基于NDN对于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 ICN)网络中标签导向转发与缓存规划机制进行优化。本文可有效优化NDN兴趣包转发处理过程、路由管理模块对数据包数据通路构建过程及网络状态收集过程、以及网内高速缓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于ICN中,更能满足高带宽、低延迟要求较高的媒体类型内容传输,尤其是实时多用户分享类型应用的用户需求。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了内容中心网络路由管理系统,针对目前逻辑集中式路由计算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兴趣包-内容包”通信模式的内容中心网络集中式路由计算管理系统及控制信道。在ndnSIM上对该系统进行的仿真实现和功能验证说明本系统能有效降低数据通路建立过程和缓存信息同步过程的控制信号开销。 第二、分析了内容中心网络兴趣包转发过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采用变长标签序列引导的兴趣包转发机制。本文通过在ndnSIM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变长标签导向兴趣包转发的可行性,并根据量化结果进行分析。 第三、分析了网内缓存机制相关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以及兴趣包、内容包传输延迟的特点,并进行了理论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实时多用户内容传输的特性设计并实现了以节点为单位的缓存规划机制——必要时刻缓存机制(Cache When Necessary, CWN)。根据ndnSIM上的仿真实验结果,本文设计并实现的CWN机制在相比全局缓存策略不增加内容消耗者平均内容获取延迟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实时多用户类型应用中的冗余缓存消耗。
[Abstract]:Content Cen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 I CNC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eature that users need more content than they know where the content is located. It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the future network architecture research. The named data network named named Data Networking. NDN) is the main implementation form of ICN. NDN-based multi-user sharing applications provide support that the IP architecture does not, but its name-based routing and forwarding efficiency is still low; Although the cache mechanism in the network can shorten the average transmission distance between users to get the content conceptually, there is still redundancy in the use of cache resources in the high speed network. This paper is based on NDN for central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 The mechanism of tag oriented forwarding and cache planning in ICN network is optimized.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forwarding NDN packets of interest. The routing management module can be used in the ICN to satisfy the high bandwidth of the data path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network state collection process,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of cach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network. Low latency requires high demand for media content transmission, especially for real-time multi-user sharing applications.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it analyzes the content center network routing management system,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logical centralized routing computing system. Design and build based on "interest package-content package" The content center network centralized routing comput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trol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mode. The simulation and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the system on ndnSIM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cess of data path establishment. And cache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control signal overhead. Secondly, the forwarding process of content-centric network interest packets is analyzed. A new interest packet forwarding mechanism based on variable length tag sequence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feasibility of variable length tag oriented interest packet forwarding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ndnSIM.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r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ache mechanism in the network,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cket of interest and the transmission delay of the content packe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time multi-user content transmission, we design and implement a node based cache planning mechanism, which is called "necessary time caching" ((1)). Cache When Necessary.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n ndnSIM, the CWN mechanism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does not increase the average content acquisition delay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caching strategy. The redundant cache consumption in real-time multi-user applications is reduced effectivel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宁;赵宇;李卓;;基于NDN体系的广播电视网络的研究[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3年12期

2 葛敬国;贺鹏;杨建华;张建华;;通用平台虚拟路由器转发性能测试与改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3 崔现东;刘江;黄韬;陈建亚;刘韵洁;;基于节点介数和替换率的内容中心网络网内缓存策略[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1期

4 石颖;;利用SPIN实现对OpenFlow协议的形式化验证[J];计算机安全;2014年03期

5 樊勇兵;冯明;陈楠;何晓武;;SDN初探[J];电信科学;2013年S1期

6 刘中金;李勇;苏厉;金德鹏;曾烈光;;弹性协议可定制的网络数据平面结构及其映射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7期

7 唐建强;周华春;刘颖;张宏科;;内容中心网络下基于前缀识别的兴趣包泛洪攻击防御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7期

8 杨明华;陈聪;郑建群;王振海;;安全可控的SDN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年08期

9 魏亮;王健;刘江;黄韬;;基于SDN的虚拟化平台设计[J];电信技术;2014年06期

10 王非;杨俊雄;;SDON中基于贝叶斯模型的流量预测机制[J];光通信研究;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铖;曹振;邓辉;;SDN控制器系统部署方案分析和设计初探[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吴舜;苏丹;吴佳;李坤;杜剑雯;聂正璞;;OpenFlow分布式多控制器设计与实现[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鑫;高能;马存庆;薛聪;;分布式SDN控制器的规则冲突解决方案[A];第29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川;未来网络虚拟化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董永吉;面向资源优化的分层式高速报文解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3 程祥;高效可靠的虚拟网络映射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卿苏德;网络虚拟化映射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狄浩;虚拟网络的高效和可靠映射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高明;SDN的ForCES实现及服务部署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樊金斗;高性能路由器中存储体系结构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王凯;内容中心网络兴趣包泛洪攻击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李龙杰;复杂网络中链接预测与角色相似性计算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张佳玮;业务驱动的频谱灵活光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辰;高性能数据包捕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洪敏;网络拓扑属性关联分析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王小敏;基于局部优化策略的IP网络拥塞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王楠;基于CCN的路由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梁科辉;网络组件资源管控接口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田金川;基于OpenFlow的可控组播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戴国伟;SDN架构中基于ForCES模型的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8 代游;SDN控制架构及应用开发的研究和设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9 盛权;基于性能模型的服务链构建方法及自动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高强;软件定义网络的分布式控制及上层寻址方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5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375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