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迟网络中基于社会感知的路由协议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容迟网络 切入点:社会感知 出处:《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容迟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s)即DTN是一种可以容纳区域网络内和网络之间的长时延的受限网络。容迟网络中使用“存储-携带-转发”的消息交换技术,并采用保管传输服务保证消息的可靠传递,克服了传统网络难以解决的间歇性连接、非对称数据速率、高误码速率等问题。在容迟网络的社会应用场景中,节点通常表示为由人类所携带的移动设备,因此节点移动方式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反映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关系强度等一系列社会属性。随着社会感知计算的提出,相关的基于社会感知的关键技术应运而生。 社会感知起初是社会学中用于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交能力的概念。而在计算机领域中,社会感知的主要内涵是指计算机系统对社会情境的感知和响应,通过对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情境进行量化,并以可视化呈现,以此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 本文通过在容迟网络中引入基于社会感知的分析方法,根据节点行为模式构建社会关联度,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设计基于社会关联度的路由算法,优化下一跳节点选择;并且提出基于社会拥塞度量值的拥塞控制算法,降低丢包率,提高路由可靠性;最后根据节点的社会关联度设计消息反馈机制,减少网络中的冗余副本,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路由效率。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 (1)针对容迟网络中由于间断连接性和长时延导致路由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社会关联度的路由算法SLABR(Social LinkAwareness Based Routing),根据节点之间相遇历史信息计算社会关联度构造朋友节点群体,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采用不同转发策略,在以较小开销提高消息投递成功率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时延,提高路由效率。 (2)针对由于网络拥塞影响路由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社会感知的拥塞控制算法SACC(Socially Aware Congestion Control),构造社会拥塞度量值,在转发过程中将消息转发给社会拥塞度量值较高的节点,并设计丢包策略避免随机丢包的盲目性,,提高路由可靠性,降低开销。 (3)针对冗余副本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路由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社会感知的消息反馈机制SAFM(SociallyAware Feedback Mechanism),在反馈过程中将确认信息发送给社会关联度高于临界值的节点通知其删除已接收消息副本,从而减少冗余副本对网络资源的占用,同时避免过多确认信息引起的额外开销,总体上提升路由效率。
[Abstract]:Delay-tolerant Tolerant Networks (DTN) is a limited network that can accommodate long delays within and between network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intermittent connection, asymmetric data rate and high bit error rate, which are difficult to solve in traditional network, the secure transmission service is used to ensure the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Nodes are usually expressed as mobile devices carried by human beings, so the way nodes move has certain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hese features can reflect a series of social attributes, such as social relations and relationship strength between nodes in the networ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erception computing, the key technologies based on social perception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Social perception was originally used in sociology to describe various social phenomena and human social a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the main connotation of social perception refers to the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of computer systems to social situations. By quantifying and visualizing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e can promote people's soci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ocial perception in delay-tolerant network, constructs the social correlation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node behavior pattern, designs the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social correlation degree in the process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optimizes the next hop node selection. A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congestion measure is proposed to reduce packet loss rate and improve routing reliability. Finally, a message feedback mechanism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correlation degree of nodes to reduce redundant replicas in the network. Further 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optimize routing efficiency. The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include:. (1)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ducing routing efficiency due to discontinuous connectivity and long delay in delay-tolerant networks, An improved routing algorithm, SLABR(Social LinkAwareness Based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correlation degree,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of the encounter between nodes, the social association degree is calculated to construct the group of friends, and different forwarding strategies are adopted within and between groups. While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message delivery with small overhead, the delay is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he rout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2)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network congestion affects the routing efficiency, a social-aware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SACC(Socially Aware Congestion control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social congestion measure, and to forward the message to the node with higher social congestion measure in the process of forwarding. A packet loss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avoid the blindness of random packet loss, improve the routing reliability and reduce the overhea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reduced routing efficiency caused by redundant copies, A kind of message feedback mechanism based on social perception, SAFM(SociallyAware Feedback Mechanism, is proposed. In the feedback process, the confirmation information is sent to the node whose social correlation degree is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o notify the node to delete the received copy of the message, so as to reduce the occupation of the redundant copy to the network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dditional overhead caused by too much confirmation information is avoided, and the rout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overall.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锦明;谁来接替网络路由[J];计算机周刊;2001年35期
2 邵有为;;基于免疫原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06期
3 鲁义轩;;WiiSE迈入2.0阶段 加速移动互联网转型[J];通信世界;2011年39期
4 司治纲;;核心网络路由解析混乱问题的处理[J];科技风;2011年03期
5 刘雅婷;;无线Mesh网络的安全问题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12期
6 杜鹃;杨阳;孟子诤;;Ad Hoc网络技术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4期
7 孙力;;多网络路由网关在通用有线无线网中的技术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2013年10期
8 杨志伟,胡琳;IP over DWDM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技术[J];电信技术;2000年03期
9 张天乐;李忠诚;刘敏;;部分连接的无线网络路由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0期
10 张跃进;;无线Mesh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显进;;网络路由技术及运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殷明勇;;网络路由研究中的博弈论思想[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3 慕劲松;;徐州铁通固定电话网络改造及其安全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刘珩;安建平;杨杰;;军事Ad hoc网络路由技术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文川;杨超;赵聪;梁承宇;刘若尧;;基于主节点的无线网络路由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伟平;;海南网通DCN网络建设探索[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C];2005年
7 杨江林;;PHS网络的中后期优化[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京林;晏坚;曹志刚;;星座网络路由技术发展概述[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红轮;;赤峰电业局网络路由及VLAN配置[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周东清;葛午未;朱娜;;基于Q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研发中心技术总监 向阳朝;智能企业网络[N];网络世界;2002年
2 美国百科帝Packet Design公司首席技术官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路由政策系统工作组主席 博士 Cengiz;走出IP网络的“迷宫”[N];网络世界;2010年
3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景言;云协同与智能化[N];人民邮电;2014年
4 诺文;诺基亚西门子:全IP化演进中的R4优化[N];通信产业报;2007年
5 ;16个超前的网络研发项目[N];网络世界;2009年
6 孟伟松;MPLS:有希望承载综合业务[N];人民邮电;2004年
7 《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 李献;网络“多功能一体机”[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NETGEAR全系列网络设备助力 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网络建设[N];计算机世界;2003年
9 重庆邮电学院 樊自甫 杨俊蓉;无线宽带领域的变革——Wireless Mesh[N];网络世界;2003年
10 FN记者 郑申;VPN安全便捷致胜[N];金融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关沫;复杂网络中的计算迁移问题[D];东北大学;2005年
2 殷传洋;复杂网络上的传播和耦合动力学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杨振国;资源受限的延迟容忍网络路由调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林青家;基于小波的网络流量的特性刻画与模型建立[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郑巍;基于蚁群优化的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闫斌;基于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及其鲁棒性评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萍;基于IPFIX可扩展流信息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宋超臣;基于推荐网络的服务搜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昊;基于mesh无线网络的应用平台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付江;无线Mesh网络路由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曹静;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车辆网络路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鹏;无线Mesh网络端到端性能改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李伟华;无线Mesh网络路由的安全扩散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刘芳萌;基于可靠性保证的卫星网络路由构建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纪鸿飞;GPN网络的通信算法和动态修正[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先兴平;博弈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6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58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