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网络状态的自适应用户行为评估方法
本文选题:用户行为评估 切入点:网络状态 出处:《通信学报》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用户复杂的行为往往会导致网络状态出现波动,破坏网络平稳运行,由于指标及权重的主观性和静态性,传统评估方法难以准确衡量用户行为对网络状态变化的影响程度。因此引入粗糙集理论,构建一种面向网络状态的自适应用户行为评估方法,使用属性约简和属性重要度方法对用户行为和网络状态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用户行为与网络状态变化的关联程度,以此自适应构建评估指标及权重,并随用户行为变化而动态调整,从而准确地量化用户行为对网络状态变化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有助于准确发现造成网络状态变化的用户及其行为,能够为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管控提供有效支持。
[Abstract]:The complex behavior of the user often leads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network state and destroys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because of the subjectivity and the static nature of the index and the weigh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influence of user behavior on network state change, so a new adaptive user behavior evaluation method oriented to network state is constructed by introducing rough set theory. This paper uses attribute reduction and attribute importance method to mine user behavior and network state data,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user behavior and network state change, and adaptively constructs evaluation index and weigh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evaluation method is helpful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users and their behaviors that cause the network state change, and adjust dynamically with the change of user's behavior, thus accurately quantifying the influence of user's behavior on the network state change. Can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user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0CB328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0158,61003257,61070161,610702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3AA013503) 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092130002) 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BM2003201) 教育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集成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93K-9)~~
【分类号】:TP39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江勇,林闯,吴建平;网络传输控制的综合性能评价标准[J];计算机学报;2002年08期
2 林闯;雷蕾;;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7年05期
3 罗军舟;韩志耕;王良民;;一种可信可控的网络体系及协议结构[J];计算机学报;2009年03期
4 李小勇;桂小林;毛倩;冷东起;;基于行为监控的自适应动态信任度测模型[J];计算机学报;2009年04期
5 龚正虎;卓莹;;网络态势感知研究[J];软件学报;2010年07期
6 张义荣,鲜明,王国玉;一种基于网络熵的计算机网络攻击效果定量评估方法[J];通信学报;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勇;周锋;杨旭东;倪晖;;多Agent系统中信任预测的SRL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曹莹莹;;一种基于网络对抗的恶意代码破坏效果控制模型[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燮;刘孙俊;唐毅谦;胡强;;一种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网络攻击危害性评估指标量化方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吴六三;谭清美;;基于网络熵的应急物流网络稳定性研究[J];当代财经;2012年07期
5 薛萍;金鸿章;王双;;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通信系统脆性风险[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1期
6 张效娟;罗军舟;李伟;;可信可控网络中控制节点优化选取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德玉;张伟;;基于布尔推理的极大相容块构造方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年02期
8 王文晶;王建珍;;序信息系统中优势类的快速算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年03期
9 李晶;张进;;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3期
10 孙鹏;陈晓宇;张永华;李永生;;多链路传输策略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冉;黄遵国;肖枫涛;;逐层削弱DDoS攻击防御体系中客户层设计[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杰;网络安全威胁态势评估与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欣;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统一标识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卓莹;基于拓扑·流量挖掘的网络态势感知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世勇;基于效用最优化的多路径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赵金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刘昌平;可信计算环境安全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胡军;基于覆盖的粒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常光辉;大规模分布式可信监控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滕书华;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不确定性度量和属性约简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明;动态NAT-PT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丁大伟;电子交易中软件运行时行为分析与预测[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小飞;分布式软件动态调控策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孙鹏;基于多链路的气象信息传输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熊菲;信息系统知识不确定性度量及其约简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高婷;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永虎;骨干通信网安全态势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娓;基于粗糙集的粒计算在数据挖掘中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杜宏富;基于知识约简的施工安全决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洛明;网络管理研究中的问题、现状和若干研究方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徐晓辉,刘作良;基于D-S证据理论的态势评估方法[J];电光与控制;2005年05期
3 陈理渊,黄进;不确定度问题研究情况综述[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3期
4 林闯,周文江,田立勤;IP网络传输控制的性能评价标准研究[J];电子学报;2002年S1期
5 张宏科;苏伟;;新网络体系基础研究——一体化网络与普适服务[J];电子学报;2007年04期
6 张义荣,鲜明,赵志超,肖顺平,王国玉;计算机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蒋序平;;网络性能综合评估方法IEMoNP的设计和实现[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王怀民;唐扬斌;尹刚;李磊;;互联网软件的可信机理[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6年10期
9 韦勇;连一峰;冯登国;;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3期
10 冀铁果;田立勤;胡志兴;孙锦霞;;可信网络中一种基于AHP的用户行为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1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凡,高俊波,张敏,王煦法;BBS中主题发现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31期
2 冀铁果;胡志兴;田立勤;孙锦霞;;可信网络中基于AHP的用户行为评估性质及应用[J];计算机安全;2007年12期
3 冀铁果;田立勤;胡志兴;孙锦霞;;可信网络中一种基于AHP的用户行为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19期
4 李哛;王祖林;赵毅寰;;基于精简状态空间的攻击图生成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12期
5 金晓燕;张来顺;张晗;费金龙;;基于网络状态的入侵行为描述及存储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03期
6 胡兴谢;何聚厚;;基于nFSM的攻击行为描述及检测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曹锦梅;李韶山;孟祥娟;;网络关键信息筛选与影响力评估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09年21期
8 蒋泽;李双庆;尹程果;;基于多维决策属性的网络用户行为可信度评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6期
9 顾兰森;;一种网络状态监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89年03期
10 王长富,,陈洪亮;用“替代迭加法”建立网络状态方程[J];教育与现代化;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增;杨洪勇;李阿丽;;科学家影响关系网络与科学家的影响力[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吕绍和;殷建平;蔡志平;程杰仁;;带宽测量方法与技术的研究[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涛;龚正虎;胡宁;;基于改进BP算法的网络态势预测模型[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欣;盛可军;赵利军;孙春来;;基于博弈理论和有限状态机的网络对抗模型[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5 张文涛;Wlodek Kulesza;;基于BP神经网络的防火墙流量预测[A];第三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少俊;李建华;陈秀真;;一种基于关联知识库的网络整体脆弱性评估方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代增全;王伟超;徐启建;;无线传感器网与计算机网融合的网络管理体系设计[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姜春祥;张艳明;何慧;王喻红;;基于集对论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瀛;陈强;;社会科学研究网站建设探索——写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网设计之前[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10 殷明勇;;网络路由研究中的博弈论思想[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月霞;自我诊断网络状态[N];山西科技报;2000年
2 ;IBM消灭蠕虫[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饶铁军;反黑精英——Trojan Ender 2.0.0版[N];电脑报;2003年
4 山枫;NetScreen推出四合一IDP[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沉睡者;用好UC免费短信功能[N];电脑报;2005年
6 海浪轻风;银行大盗是“宝宝”[N];电脑报;2005年
7 吉林 海浪轻风;SP2杀手来了[N];电脑报;2004年
8 海宏;降低管理难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陈鲁倬 吕东;强大的计费小软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10 包家庆;IDS五大发展趋势[N];网络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敏;基于可拓学的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技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豪;适应物理网络状态变化的成组应用资源分配机制研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3 邓晓衡;有线/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测量的拥塞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金光;基于数据包标记的拒绝服务攻击防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王宇;多约束的QoS选路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冯光升;面向认知网络的自适应QoS感知与配置方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张晓琴;网络计算系统的可信监测及信任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云峰;认知网络状态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胡愚;异构网络中基于网络状态区分的拥塞控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戴云晶;在线社交网络中用户间影响力量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范闯;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影响力评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桂英;基于有向复杂网络的节点失效对网络状态影响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万黎;IMS核心网络脆弱性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彭勇;安全集中管理中的安全事件综合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王冰山;网络两端可靠性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琳;网络状态感知与生存性度量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徐秀;基于NS2大规模网络服务类别仿真及其状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60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