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SDN的可生存性增强自配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04:28

  本文选题:软件定义网络 切入点:认知网络 出处:《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Internet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各类任务关键系统也逐渐趋于网络化,但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运行环境的多变性、系统的设计缺陷以及人为误操作等因素不可避免,导致任务关键系统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失效,将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人们依赖软件系统的程度却与日俱增,这就产生了人们高可信赖的需求和当前系统的低可靠性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希望软件系统可以持续稳定地提供关键服务,即使是遭到了攻击或者是系统故障等情况,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生存性。本文主要以增强系统的可生存性作为研究目标,首先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这一新型网络体系架构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混合遗传算法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该算法将网络中的实体资源规约为运行情况下的可操纵资源;其次,考虑到一旦底层基础设施发生改变会导致原有可行方案失效的情况,改良出一种面向节点失效的虚拟网络重映射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脱落因子这一指标对当前环境下的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将失效的虚拟节点和链路从原有的虚拟网络请求中分离开来,然后通过贪婪算法重新对其进行合理、高效地配置,从而实现虚拟网络请求;最后借鉴认知网络中的自配置思想,提出了一种资源自配置方法,该方法利用其感知到的系统内、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对资源进行动态地配置,从而提高软件系统智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最终实现其可生存性的增强。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In addition, all kinds of mission-critical syst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etworked, but because of the openness and complexity of the network,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is changeable. The design defects and human error of the system inevitably lead to the mission-critical system facing a huge risk, once the failure,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s. But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software systems. This create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ed for high reliability and the low reliability of the current system. It is hoped that software systems can provide critical services on a sustainable and stable basis, even in the event of attacks or system fail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enhancing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system. Firstly, on the new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software definiti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 In this paper, a virtual network mapping algorithm based on ant colony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at once the underlying infrastructure changes will lead to the failure of the original feasible scheme, an improved virtual network remapping algorithm for node failure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resources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by introducing the shedding factor, and separates the invalid virtual nodes and links from the original virtual network requests. Finally, a resource self-configu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makes use of its perceived system,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ts own state, and realizes the virtual network request efficiently, and uses the self-configuration idea of cognitive network for reference, and proposes a resource self-configuration method, which makes use of its perceived system,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ts own state. Resources are dynamically configure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system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intelligently and finally to enhance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softwar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18;TP39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志,张玉清,李学干;网络可生存性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2005年20期

2 赖积保;王慧强;王健;;系统可生存性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7年03期

3 王海涛;宋丽华;;网络可生存性及其度量方法[J];航空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4 黄继鹏;帅春燕;;基于保能性的层次化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4期

5 高昀;;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建模与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21期

6 梁霄;孟相如;陈铎龙;庄绪春;;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网络可生存性综合评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7 邹荣念;赵文涛;王鹏飞;张帆;;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分析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3年09期

8 ;政府是一个可生存性系统[J];电子政务;2005年Z3期

9 张鸿志,张玉清,李学干;可生存性及紧急算法特征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1期

10 张永,方滨兴,包秀国;网络可生存性研究概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志;张玉清;;网络可生存性研究进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2004年

2 程莹;宋蕾;孙健;韩伟杰;;可生存性网络研究[A];全国ISNBM学术交流会暨电脑开发与应用创刊2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侯雨桥;屈宇;刘林峰;郑庆华;刘烃;郑超;杨子江;;基于调用结构的软件可生存性评估方法[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4 贾连兴;易慧;曹建明;;浅析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分析与建模方法[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黄燕芳;张玉清;;可生存性控制系统的有限状态机的设计[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6 郭渊博;马俊;张畅;王亚弟;;空间网络一体化安全与可生存性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董木伟;刘宇靖;彭伟;;两种区域故障模型下的互联网城市拓扑可生存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8 沈洁;赵培欣;张亮;施伯乐;;R~2:一种增强Web服务可信度的代表元-复件模型[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7年

9 董庆宽;张玉清;冯登国;;网络应急响应体系架构及其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2004年

10 付戈;时杰;李专;张国宾;胡红清;朱虹;;一种有效的受损数据隔离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良;弹性光网络中可生存性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乐君;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赵国生;任务关键系统可生存性增强的应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熊琦;基于自律计算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赵金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薇;信息存储系统可生存性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密霞;网络安全态势分析与可生存性评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8 赵成丽;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戴华;可生存性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张惠娟;基于博弈论的可生存网络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志;网络可生存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健;网络可生存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王勇;基于随机模型检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评估[D];江苏大学;2016年

4 李志新;基于SDN的可生存性增强自配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5 陈家庆;基于生存数据流图的可生存性定量分析及模型设计方法[D];湖南大学;2008年

6 赵金凤;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分析[D];扬州大学;2008年

7 刘红军;基于服务漂移的可生存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刘金亮;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可生存性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肖海成;基于自主配置的系统可生存性增强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潘世英;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策略与量化评估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4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604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