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多元立体化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本文选题:网络工程 切入点:多元立体化 出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种多元立体化课外实践教学模式,重点阐述了其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评价等构成要素,总结了其实施效果、需注意的关键问题等内容。相对于传统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地将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了整合,促进了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探索了一条课外实践教学的新思路。经过3年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对于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
[Abstract]:For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talents training work, put forward a multi-dimensional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teaching mode, expounds the ideas of tea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evaluation elements,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the cont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key issues. With respect to the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system, the the teaching idea,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integra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elements, to explore a new idea of the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After 3 year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for the promo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has significant effect.
【作者单位】: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TS11900)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JXHZ2013-15)
【分类号】:TP393-4;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滢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陈婵娟;;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双语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时晓丽;;深化“两课”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韩云瑞;;中西教学理念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碰撞和交融[J];大学数学;2010年S1期
5 王建民;范通让;赵永斌;;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0年23期
6 张霖波;;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6期
7 朱道立;陈佩林;马以桐;王康乐;蒋建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8 葛承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21期
9 潘立春;;讲座制与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比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聂智;;英国高等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蔺洁;韩连茹;;如何在一堂演示实验课中实施创新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量[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孙韬;熊兰;侯世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PBL课程的教学模式浅析[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4 ;第三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杨晓玲;;探索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飞霞;张金山;童建福;余新然;游龙桂;;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纵向团队”教学模式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7 ;第一节 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刘水凤;;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困惑与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邱林;;在研究生教学中实施开放互动式专题讨论的研究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文娟;周美兰;戈宝军;;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模式对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港大欲打破百年传统让学生彻底跨科学习[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记者 李峰;宁夏大学首次引进“三加一”教学模式[N];宁夏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汤白露;商学院的双学位“筹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何敏;新型的教学模式[N];重庆日报;2002年
5 陈建文;中国要有自己的汽车教学模式[N];中国汽车报;2004年
6 赵玉清邋张瑾燕 宋敏;构建高校动态教学模式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齐琦 蒋潇 驻苏记者 朱金龙;南大“大理科教学模式”走过廿年[N];文汇报;2010年
8 西南大学副校长 陈时见;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9 肖国忠;学生缘何“不满意学校”[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顾春阳 通讯员 张雪;倾力转变教学理念 构建校园外语生活[N];长春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宗世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治勇;基于网络日志的师范生自主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春春;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于双成;基于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志成;论研究性教学[D];山西大学;2008年
2 王阳;中国医科大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授课效果的初步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刘莎莎;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王旭红;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成晓;大学开展项目学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迎春;高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洪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D];苏州大学;2008年
9 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曾美玲;高校扬长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0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61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