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多任务异构云计算平台负载均衡算法
本文选题:异构云计算平台 切入点:多任务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组成云计算平台各节点之间软件环境存在异构性及数据分布不均匀等原因而导致云计算平台在处理大量任务时往往出现节点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异构云计算平台负载均衡方法与相关算法.研究首先统计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的平均资源消耗,结合任务分配给指定节点后运行时长和资源占用情况,预测评估某一时刻节点上任务剩余资源消耗需求总量既剩余负载总量;各节点按周期反馈实际任务负载情况,及时修正任务负载信息;最后综合考虑节点各项性能,预测各节点负载评估值,并将待分配任务分发给最适合的节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可行性并在实时多任务异构云计算平台负载均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eterogeneous software environment and uneven data distribution among the nodes in the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the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often has the problem of load imbalance when deal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tasks. A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related algorithms for heterogeneous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are proposed. Firstly, the average resource consumption of all kinds of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is counted, and the running time and the resource occupation after the task is assigned to the designated node are analyzed. Forecast and evaluate the total amount of residual load on the node at a certain time; feedback the actual task load according to the period of each node, revise the task load information in time; finally, consider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node synthetically. The load evaluation value of each node is predicted and the task to be assigned is distributed to the most suitable nod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feasible and has some advantages in load balancing of heterogeneous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with real-time multi-task.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
【基金】: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2013AAA02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503-001-06)资助
【分类号】:TP39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发江,张焕国;可信安全计算平台的一种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1期
2 刘照;廖坤明;;从国外的研究动向看汽车计算平台的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3 林皎;陈玉洁;张武生;徐伟平;杨广文;;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5期
4 王军峰;;云计算平台及其应用实例分析[J];决策与信息(下半月);2013年03期
5 邢戈;移动的计算平台[J];微电脑世界;2002年17期
6 张景波;国香恩;刘辉;陈倩;陈世钢;;汽车计算平台工程国外相关标准概述[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年06期
7 刘蜀阳;曾庆燕;杜彦涛;王子虎;;政府主导的云计算平台建设探讨[J];硅谷;2012年11期
8 桂媛;;云计算平台的通用评测体系研究[J];电子质量;2012年07期
9 蒋艳辉;黄素娟;蒋超群;;云计算平台下研究生学习效率研究——基于一项实验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10 熊刚;黄明和;;云计算平台的搭建与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玲;;云计算及其安全问题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2 罗锐;;浅谈云计算平台资源优化和维护管理[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转型创新促通信业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霖;张煜东;;云计算平台评测体系在新华社云平台的应用研究[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二等奖)[C];2014年
4 陈红;任怡;刘晓建;;云计算平台下计费机制研究[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大华;罗志明;王铁军;李凡;杨义彬;;云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陈煜;王树伟;王冠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水电控制设备专委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家敏;王颖;刘青;万金华;张洪伟;何建涛;贲岳;柳晓宁;马艳;赵琰;李勇;;高性能计算平台管理系统[A];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成果集2013[C];2013年
8 吕京建;夏飞;孙磊;尚夏;宋建中;;影响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汽车计算平台——FlexRay技术综述[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第七届(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曾龙海;张博锋;张丽华;何冰;吴耿锋;徐炜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技术研究[A];2010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敬东;;基于ATCA通信计算平台的建设与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珍;软件云计算平台步入“战国时代”[N];电脑报;2010年
2 记者 刘欢;北京建成国内最大工业云计算平台[N];北京日报;2010年
3 北京市计算中心主任 曾宇;以公共计算平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乐天 编译;构建云计算平台的三大误区[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本报记者 霍光;2011年计算平台 智能终端推动变革[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奕;计算平台“应变”之路 三问微服务器[N];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
7 记者 赵凤华 通讯员 周襄楠;超级计算平台“清华探索3号”向社会开放[N];科技日报;2006年
8 电脑报 熊雯琳;中化的“云”之路[N];电脑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雪萌 见习记者 许凯;我省开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平台[N];济南日报;2010年
10 ;微软高效能计算平台助力公共服务体系 为创意文化产业腾飞添翼[N];计算机世界;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铮;多媒体云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安鹏;基于四重化冗余技术的高可信性计算平台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陈海波;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郭羽成;MPI高性能云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赵丹枫;云计算平台下以Artifact为中心的BPMS体系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花;基于GAE云计算平台移动服务实现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杨楠;基于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平台的用电量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陈传银;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复杂网络分析关键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安家胜;基于OpenStack开源云的泛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源;基于Cloud Foundry的智慧交通云计算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晓萌;电力云计算平台资源调度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刘晓兰;云计算平台中数据安全机制及评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李松;开源云计算平台管理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年
9 徐风;移动公司云计算平台原型的构建与测试[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虞柳青;基于化学计量学的远程计算平台[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13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61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