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匿名身份认证机制

发布时间:2018-03-15 05:30

  本文选题:匿名 切入点:身份认证 出处:《计算机科学》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匿名身份认证对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现有身份认证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法,给出了基于Wang的使用数字签名的零知识证明的匿名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既降低了通信流量,又具有更高级别的安全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onymou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users'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n improved method is proposed, and an anonymou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cheme based on Wang with zero knowledge proof using digital signature is proposed, 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traffic but also has a higher level of securit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K06B01)资助
【分类号】:TP393.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尚平,王育民,王晓峰,张亚玲,秦波;DSA数字签名的零知识证明[J];电子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修玉,施荣华,彭艳;一种零知识证明的群签名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33期

2 舒麟;廖闻剑;彭艳兵;;拥有DSA数字签名的零知识证明[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16期

3 周志鹏;;基于Java安全API的数字签名[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年10期

4 李凤银;禹继国;鞠宏伟;;一个证实数字签名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14期

5 徐明;张祥德;;一个安全有效的电子支票方案[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徐明;张祥德;;一个基于群签名的电子钱包的应用方案[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04期

7 平波;宋坤;尹海;;保密通信中两种零知识证明算法的分析及改进[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方方;集群防火墙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宋虹;匿名通信关键技术与通用体系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引兵;零知识证明及其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龙;可信计算平台匿名认证机制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鹏;基于安全远程口令和公钥体制的Kerberos改进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白香君;分层构件化匿名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年

5 曾娜;全无泄露的位承诺协议与不可否认数字签名方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毛臣;基于改进的数字签名的研究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7 舒麟;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数字签名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赵颖葛;基于PKI和SSL协议的网上支付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张树凯;基于S63标准的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华;朱成九;郭强;范晓红;吕善伟;;基于MYK-NTRUSign签名的用户认证方案[J];计算机工程;2007年13期

2 李程;;数字签名技术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0期

3 王会进;杨文茵;朱岸青;;基于零知识证明的XML数字签名方案[J];计算机工程;2006年07期

4 任银厚;林海霞;高静;;关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性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5 刘岳启;张琨;;基于纠缠交换的量子身份认证系统[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桑林琼;王玉柱;;具有零知识特性的身份认证方案设计及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傅德胜;陈昕;;一种基于动态口令的身份认证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27期

8 王竹萍;谢琪;;一种新的基于智能卡的双向用户认证方案[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杨建平;;具有零知识特性的身份认证方案的设计及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舜燕;江红;;一种基于加密算法分析的PKI身份认证方案[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天波;方滨兴;;Internet上的匿名技术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时金桥;秦宝山;;MIX消息刷新策略的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邓科峰;谭子军;周先奉;;基于数字证书和Kerberos协议的身份认证方案[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呼榜林;胡华平;刘波;陈新;;基于分级匿名的Tor系统设计与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5 夏祥胜;洪帆;崔国华;;一个无证书的环签名方案[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万超;姚丹霖;林果;;一种基于TOR的DDoS攻击源追踪方案[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林惠强;刘财兴;宋书山;;电子支付中可信任激励模型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邢剑锋;裘杭萍;;一种P2P网络中基于确定性理论的信任机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桂成武;黄宏升;金在全;鲁磊纪;;电子投票中的安全技术分析[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10 宋春来;殷新春;孟纯煜;;基于部分盲签名和散列链的安全电子投票方案[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朱杰;身份管理:及时更新才能更安全[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2 商周;互联网的安全技术障碍[N];人民邮电;2003年

3 吴倩;让E-mail更安全[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咸星海;PKI技术的应用[N];中华新闻报;2009年

5 ;小议数字签名[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穆昕;名人谈网络诚信[N];江苏科技报;2002年

7 利岩;如何使网络世界更安全?[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伟;网络安全 一场令人纠结的持久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茜;匿名电子支付协议及其安全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王常杰;Internet安全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王茜;基于e-Cash的电子商务交易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李景涛;P2P环境下的信任模型与副本方案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姜楠;混沌Hash函数及其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向军;集成化电子货币支付协议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陆天波;P2P匿名通信协议WonGoo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8 胡兰兰;安全协议和方案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吴艳辉;匿名通信系统中激励机制及相关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林欣;跨智能空间上下文共享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内网安全管理系统中身份认证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白平;基于可撤除掌纹特征的远程身份认证方案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田清;基于椭圆曲线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徐会艳;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方案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兆海;基于分布式PKI的多租户服务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吴凡;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D];厦门大学;2008年

7 朱美佳;移动支付中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方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影;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彭珊珊;安全的电子投票方案及其匿名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杜颜;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离线可分电子支付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4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614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