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连网络的新模型:多部群论模型
本文选题:互连网络 切入点:星网络 出处:《计算机科学》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互连网络是超级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连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在1989年,S.B.Akers等提出了互连网络的群论模型,据此模型设计出了星网络、冒泡排序网络等一大批网络。尤其是星网络具有很多很好的性能,被认为是超立方体的替代品。但它们都有一个弱点:网络规模(结点数)为n!。即随着n的增大,n!增速太快,使得据此网络结构设计出的超级计算机升级较为困难,即扩展性较差。在群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连网络的多部群论模型,进而,据此模型设计出(n,k)-多部星网络、(n,k)-多部冒泡排序网络等多种网络。并证明星网络是(n,1)-多部星网络,而且(n,k)-多部星网络做到了规模(结点数)增大且增幅固定、直径增大缓慢、结点度不变,即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其它(n,k)-多部网络也有类似的性能。
[Abstract]:Interconnection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percomputer. Interconnect network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supercomputer to a great extent. In 1989, S.B.Akers et al put forward the group theory model of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and designed the star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model. A large number of networks, such as bubbling sorting networks, especially star networks, have a lot of good performance and are considered a substitute for hypercubes. But they all have a weakness: network size (number of nodes) is n!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n! The speed of growth is too fast, so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upgrade the supercomputer based on the network structure, that is, the expansibility is poor. On the basis of the group theory model, the multipart group theory model of the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and then the multipart group theory model of the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Based on this model, several kinds of networks are designed, such as several star networks, many bubble sorting networks and so 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star network is a network of nnn ~ (1) and multi-star, and that the scale (number of nodes) and the increase of diameter of the network are fixed,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network increases slowly. The node degree is constant, that is, it has good scalability, and other networks have similar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ZS991-A25-017-G)资助
【分类号】:TP39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师海忠;牛攀峰;马继勇;侯斐斐;;互连网络的向量图模型[J];运筹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玉龙;;商空间的基[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黄朝军;利用同态判断多项式的可约性[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3 冯桂莲,邓红梅;原根的一个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王建丰;子图集族的一个新代数性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5 王耀坤;;关于一类子集格的刻划[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王春艳;;环的反同态性质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高伟,谷峰;层环和层域[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寇福来;;Eisenstein判别法的推广[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顾沈明,叶其宏;Benes网络中路径特性的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何日挺,王航平;有限集几种重要等价类数目的计算[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师海忠;马继勇;牛攀峰;;修正冒泡排序网络的边偶泛圈性[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8期
2 师海忠;牛攀峰;马继勇;侯斐斐;;互连网络的向量图模型[J];运筹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淑花;何力勤;;超立方体中的路径嵌入[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3期
2 刘昕;;HCH-立方体在比较模型下的可诊断性[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李勇;樊建席;王喜;周吴军;;LHL-立方体互连网络及其性质[J];计算机科学;2010年08期
4 张修梅;;关于超立方体与M銉bius立方体的连接[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刘有耀;韩俊刚;;超立方体双环互连网络及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3期
6 彭自然;罗大庸;喻昕;;交叉立方体中嵌入超立方体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4期
7 闫少华;樊建席;;Cross-cube在PMC诊断模型下的可诊断性[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17期
8 匡桂娟,钟普浴,于仁师,王承明;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在螺旋立方体中的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喻昕;吴敏;王国军;;交叉立方体网络的无死锁虫洞路由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年09期
10 喻昕;吴敏;王国军;;一种新的交叉立方体最短路径路由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曾韵;蒋烈辉;董卫宇;;可重构互连网络的发展与现状[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晓明;张冠松;方滨兴;;ABC-90jr.互连网络的性能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3 张胜满;陈圣俭;周燕;;基于边界扫描的扩展互连网络测试性优化方法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刘同;许都;苏清博;江果;;多维交换网络中的一种流量控制机制与实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张硕;王宝生;张晓哲;;一种软件集群路由器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吕高锋;苏金树;孙志刚;崔向东;;IBS216Q交换机设计与实现[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7 任建平;王爱玲;赵美虹;;Internet的发展及企业上网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单懿;;安全IP路由模型的设计[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肖之中;模块化的NUMA服务器[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清华大学 林闯 谭章熹;通信技术—减少时延[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荣获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N];科技日报;2001年
4 杨国强;不花钱的免费路由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SmartBits防火墙测试解决方案[N];网络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嵌入式系统中互连网络流量控制及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王雷;高性能并行计算机互联网络容错模型及其路由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杨玉星;互连网络的条件嵌入与容错[D];山西大学;2012年
4 孙云;二进制立方形递归网络拓扑性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陆松;超立方体互连网络中的组播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董强;几类规则互连网络的嵌入与容错嵌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邢长明;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共享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宝兴;基于Cayley图的互连网络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刘喜成;互连网络阻塞分析及高性能自适应寻径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年
10 胡明昌;共享虚拟存储机群高速互连网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一;嵌套式多维超立方交换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新阳;新型规则网络的构建与性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2年
3 王喜;几种超立方体变型性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豆秋丽;交换超立方网络的嵌入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刘昕;HCH-立方体互连网络及其性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6 朱得君;PMC模型下EQ_(n,,k)和Q(d_1,d_2)的条件诊断度[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孙丽萍;规则互连网络的系统级故障诊断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陈浩;基于超立方体的容错性组播及路由仿真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匡桂娟;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在互连网络通信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05年
10 王庆红;交叉立方体及加强交叉立方体互连网络容错性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28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62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