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内容中心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3-27 18:30

  本文选题:内容中心网络 切入点:内容提供者 出处:《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前,手机、平板等可移动便携设备在全球激增,用户不仅是网络内容的请求者,同时也可以作为内容提供者来响应网络中的用户请求。在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CCN)中,相对于内容请求者移动,当内容提供者移动后,所有与该内容提供者通信的请求者都需要重新建立与其的通信,导致内容提供者移动性能差、内容难以及时获取等问题。因此,内容中心网络中的内容提供者移动性管理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论文总结了内容中心网络中的内容提供者移动性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内容提供者移动存在的切换时延高、内容获取时间长和路由表难以聚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节点主动缓存的内容提供者移动性管理方法(PCVN)。首先,在该方法中,设计实现了一种重要节点发现算法,通过度中心性、节点删除破坏度、路由介数中心性和节点活跃度评估和识别重要节点。同时,选取Zipf-like算法模型计算各个内容对用户请求的贡献度,通过对内容贡献度排序得到内容提供者中需要被主动缓存的特定内容。PCVN方法将内容提供者中的特定内容主动缓存到重要节点实现特定内容的高效分布,提高内容提供者的移动切换性能。最后,设计实现了 PCVN方法的主要功能模块,并基于ndnSIM搭建了仿真实验环境,测试结果表明PCVN方法在内容提供者移动过程中能够降低切换时延和内容获取时间。
[Abstract]:Mobile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and tablets, are proliferating around the world. Users are not only Web content requesters, but also content providers to respond to user requests on the network.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CCNs, When the content provider moves, all the requesters who communicate with the content provider need to re-establish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tent provider,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mo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content provider and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the content in time. Content provider mobility management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tudied and solv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ntent-provider mobility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high handoff delay, long content acquisition time and difficult aggregation of routing table are analyzed. A content provider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active caching of important nodes i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an important node discovery algorith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which evaluates and identifies important nodes by degree centrality, node deletion damage, routing intermediate-centrality and node activity. The Zipf-like algorithm model is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content to the user request. By sorting the content contribution, we get the specific content in the content provider that needs to be actively cached. The PCVN method can actively cache the specific content in the content provider to the important node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Finally, the main function modules of PCVN method a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d th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ndnSIM is buil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CVN method can reduce the handoff delay and content acquisition time in the process of content provider moving.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旗,张平;全IP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J];中兴通讯技术;2003年06期

2 宋梅;胡晓;房雅丁;宋俊德;;分级移动IPv6中一种新的鲁棒移动性管理方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郑大伟;高锦春;唐碧华;刘元安;;基于网络的局域性移动性管理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7期

4 沈晓玲,许享华;移动IP的移动性管理机制[J];中国数据通信;2001年08期

5 张传福,吴伟陵;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性管理[J];邮电商情;2001年Z1期

6 胡晓军,鲍舰,张力军;用户移动性建模及其应用[J];江苏通信技术;2002年02期

7 王煜,韦岗;移动IP的移动性管理[J];移动通信;2003年03期

8 田永春,郭伟;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性管理[J];电信科学;2003年12期

9 李唐,刘亚峰;下一代全IP移动通信网中的微移动性管理[J];现代电信科技;2003年10期

10 刘芳;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完全解决方案[J];山东通信技术;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豪;贾雪琴;;机器类型通信低移动性优化技术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马文锋;易强;马刈非;;CDMA2000系统中的分组模式[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孙伟;王刚;毕文通;张帆;李海东;刘婷婷;;基于海量用户轨迹再生技术的GSM网络用户移动性建模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章坚武;;IP多址广播技术在个人通信移动性管理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刘巍;;3G标准TD-SCDMA终端交换域移动性管理子层的一般过程及测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前斌;黄琼;隆克平;;下一代网络(NGN)通用移动性管理技术初探[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池刚毅;;蜂窝IP技术浅析[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江修斯;;引入TCP地址解决移动IP的缺陷[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彬;倪桂强;张雪;朱航;;移动IP中一种改进的基于代理的缓存管理方案[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杜金柱;蒋晓原;杜磊;;基于MPLS的HMIPv6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全融合微移动性管理方案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电网络 徐东升;优化移动性管理向3G平滑过渡[N];通信产业报;2004年

2 张云飞 陈常嘉;CDN:推进网络内容传送体系变革[N];人民邮电;2003年

3 ;移动性管理成为NGN标准重要内容[N];人民邮电;2004年

4 欧阳;GRPS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N];人民邮电;2003年

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分有限公司 马丽丽;WCDMA移动性管理探讨[N];通信产业报;2005年

6 记者  陈香;技术商有可能主导数字出版链[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 徐东升;探讨UMTS与GSM移动性管理[N];中国电子报;2004年

8 北电网络公司 徐东升;UMTS与GSM移动性管理探讨[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赵慧玲;“融合”成为主旋律[N];人民邮电;2004年

10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善秀云;IMS如何保证移动化与个性化[N];通信产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敏;IPv6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任飞;面向内容网络移动性管理及移动缓存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朱德庆;无线局域网络中移动IPv6技术的实现策略与性能优化[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4 唐余亮;异构无线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郑大伟;下一代全IP无线网络移动性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胡博;互联网网络层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周华春;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刘侠;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黄国盛;移动IP的切换与移动性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朱艺华;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柳;基于内容中心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李兆平;基于CPN模型的认知无线电系统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巫振棠;Ad Hoc融合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与自适应配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林勤明;认知无线通信系统移动性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昕;TD LTE NanoCell规模组网的设计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杨莉;基于移动IPv6的切换策略与实时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徐杰;异构无线网络移动性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陈璐;命名数据网络移动性机制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吴义镇;面向下一代网络架构的移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王祝琳;移动云计算中任务分配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2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672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