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N的集中式演示平台及关键技术
本文选题:内容中心网络 切入点:集中式平台 出处:《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互联网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经过四五十年发展,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模式等相比互联网建立之初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TCP/IP架构应对这些挑战已经越来越吃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网面临的各种问题,相关专家提出了信息中心网络架构,其典型代表为内容中心网络(CCN)。CCN力图改变以主机地址为中心的点对点通信模式为以内容为中心的全新通信模式,力求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与高扩展性的网络架构。然而,随着CCN研究的深入及其应用的增多,在现实网络环境中缺乏相应地便于管理部署和测试CCN应用的可视化集中式管控平台,对于网络流量统计、性能分析和节点状态监听等工作只能借助于繁琐的命令行。本文深入研究CCN网络和CCNx源码并分析测试与研究需求,使用主流的Web技术,用Java语言在Linux平台上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CCN的集中式演示平台系统。该系统中以小型集群的规模部署在局域网中,使用其中一个节点对整个分布式网络进行集中管控,在可视化页面进行网络操作并显示测试结果。同时,为获得更好的性能,本文基于CCNx源码在工程上实现了 FIX(p)的缓存策略以取代其默认的Always策略。本系统给CCN的后续研究与评估及CCN应用的评测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体验,人机交互性更好,更容易操作且兼具高拓展性。最后,为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可用性和易操作性,在文件分发、网络抗毁性和内容源移动性三个方面设计完成了对比测试,评测数据同时也验证了 CCN较于传统TCP/IP网络的优越性以及可扩展性。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modern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fter 40 or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comput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mode have all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traditional TCP/IP architectur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cope with these challenges.In order to solve all kinds of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network fundamentally, the relevant experts put forward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structure.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CN is the content-centric network. CCN tries to change the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mode from the host address to a new content-centric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o provide a more secure and highly scal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CN research and the increase of its application, there is a lack of visual centralized control platform to manage, deploy and test CCN applications in the real network environment.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node state listening can only be done by the tedious command line.In this paper, we deeply study the CCN network and CCNx source code, and analyze the test and research requirements. Using the mainstream Web technology, we design and develop a set of centralized demonstration platform system based on CCN on Linux platform with Java language.In this system, a small cluster is deployed in the local area network, one of the nodes is used to control the whole distributed network centrally, the network is operated on the visual page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displayed.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CNx source code in the project to implement the cache policy of FIXP) to replace its default Always policy.This system has brought a new experience to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CCN and the evaluation of CCN application. The man-machine interaction is better, the system is easier to operate and has high expansibility.Finall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us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the system, a comparative test is completed in three aspects: file distribution, network survivability and content source mobility.The evaluation data also verify the superiority and expansibility of CC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CP/IP network.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TP31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奇;杨水根;王玮;;互联网移动性支持机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6期
2 何宝宏;;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J];信息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3 林珂;钟文涛;;下一代网络终端移动性解决方案分析[J];移动通信;2007年Z1期
4 应俊,管文明,刘雪艳;TCP移动性支持方案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12期
5 李秀丽;段韵;田景文;;一种移动计算中移动性支持跨层优化方案[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1期
6 张q;彭绯;钱德沛;;基于S-MAC的主动式的移动性支持机制[J];航空科学技术;2010年04期
7 刘涛,孙学军,何丕廉;未来因特网的移动性支持[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1期
8 林庆维,邓建宇,凌力;MPLS区分业务及移动性支持的综合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05期
9 张建伟;王卫卫;;UDP实现基于标识的终端移动性支持方案[J];通信技术;2008年12期
10 周谨,李建军,郭世满;无线ATM/IPOA的移动性支持[J];邮电商情;199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朝刚;宋俊德;宋美娜;;VoWLAN On the WLAN-3G IMS Integrated Network[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唐浩;;移动IPv6技术发展及应用展望[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伟宏;;IPV6技术及其在3G网络中的应用[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浩;在移动网络中部署IPv6[N];人民邮电;2005年
2 李瀛寰;UMB:超移动宽带并行6大应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解冲锋 王和宇 史凡;关于NGI中IPv6网络部署的思考[N];通信信息报;2005年
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解冲锋 王和宇 史凡;在NGI网络中稳健部署IPv6[N];人民邮电;2005年
5 ;发展NGI网络的战略思考[N];人民邮电;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饶迎;信息中心网络的移动性支持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延志伟;基于MIPv6/PMIPv6的移动性支持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超;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数据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闫梦婷;SpaceWire总线RMAP协议的实现与网络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5 崔子修;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鹏;基于CCN的集中式演示平台及关键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周子健;命名数据网络下的移动性支持和数据同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徐忠;基于i3网络移动性支持及其性能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罗晋;IPsec在卫星IP网络中的改进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熊沙陵;成都联通3G网络IPRAN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潘杰;容延容断网络信息安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俊;无线Mesh网络MAC下层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8 张文革;内蒙古全区政法系统网络共建的技术方案及实现[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辛鑫;安全内嵌网络的优化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张涛;VPN技术在中国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3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72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