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影矢量的双组播树高效路由数据收集
本文选题:压缩感知 + 观测矢量 ; 参考:《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现有的节点数据收集算法复杂度高,与路由结合效果不理想,且不能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效能量的节点数据收集,而压缩感知理论具有容错性好、编码简单的优点。基于压缩感知的特性,提出了一种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投影矢量的双组播树高效路由数据收集,该算法将贝叶斯压缩感知理论与传感器路由相结合,解决现有算法不能满足传感器对能耗敏感的问题。算法的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初始观测矢量来寻求能量高效并得到合适路由的最优投影。然后利用节点系数能耗最小与广义矢量的主分量作为目标节点,采用微分熵改变量最大的原则进行求解节点最佳投影系数,最后在Sink与目标节点路由问题上采用正逆向组播树进行路由构造。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能耗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重建仿真效果,对无线传感器通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bstract]:The existing node data collection algorithms have high complexity, poor perform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routing, and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node data collection with efficient energ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ompression sensing theory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ault tolerance and simple coding.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ssion sensing, a novel efficient routing data col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rojection vector for dual multicast trees in sensor networks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combines Bayesian compression sensing theory with sensor routing.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algorithm can not satisfy the sensor's sensitivity to energy consumption.The basic idea of the algorithm is to seek energy efficiency and obtain the optimal proj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route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observation vector.Then the minimum energy consumption of node coefficients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generalized vectors are used as target nodes, and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variation of differential entropy is used to solve the optimal projection coefficients of nodes.Finally,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multicast tree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routing problem between Sink and target node.The theory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simulation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 has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for wireless sensor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933009) 湖南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2C0655,11C0375)
【分类号】:TP39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广云;许华虎;高珏;;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组播树构建及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文彬,李陶深;基于主干树的最小代价组播路由算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罗燕,黎绍发;移动因特网中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组播通讯的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5年09期
4 杨升;肖钟捷;;一种路由合并策略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陈阳;田瑞雄;李星;;应用层组播树性能的测量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2期
6 孙永飞;高随祥;张百成;王营昌;王蔚;;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选择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11期
7 朱晓丽;董春玲;郑明春;;QoS约束下新成员加入组播树方式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年09期
8 董海;钟亦平;张世永;;一种基于链路容量和可靠性的组播树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年12期
9 杨峰;郑纬民;余宏亮;曾明;;基于P2P的应用层组播结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年15期
10 金玉镯;沈文轩;;基于P2P架构的组播树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肖;刘威;于贺玲;;基于XML技术的WEB数据收集模型的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段玉波;李良军;;一种基于SQ反馈信息的网络拥塞避免控制机制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瞿赛樱;朱文兴;;带度约束的组播路由迭代算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新生;刘金明;王海龙;梁清梅;;基于遗传算法的时延约束组播路由选择方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明伟;张雪;刘峰;彭宇行;;P2P流媒体应用中的一种分流方式[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6 岳承君;井元伟;;基于混沌序列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选择方法[A];第十七届全国过路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刘春波;罗志平;王会进;刘丽华;余秀琴;;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问题的求解[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曹佳;黎明;;组播通讯安全策略[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夏勇;袁敏;;IPv4与IPv6网络环境下的组播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曾华朴;朱文兴;;基于边选择的时延及时延抖动受限组播路由算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薛华 何立群 李祥和;IDS的体系结构[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Sun公司首席隐私保护官 MichelleDennedy;防范数据泄漏有无万全之策?[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顾忠禹;中兴ZXR10核心路由器的组播实现[N];人民邮电;2002年
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 郭锋;快捷传播 多点沟通[N];网络世界;2003年
5 中科院计算所 罗杰文;P2P应用研究与展望[N];计算机世界;2006年
6 陈俊杰;用BT搜宝快速找种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IP组播技术的灵活应用[N];通信信息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边歆;信誉分析带来更好安全[N];网络世界;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珩;基于QoS约束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吴茜;移动互联网的组播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徐建波;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分簇和节能的数据收集协议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江涛;对等网络性能测量与改善[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张晖;移动互联网的组播切换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廖海宁;面向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应用层组播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胡迎松;对等网络流媒体组播模型和算法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亚杰;P2P流媒体内容分发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李婧;应用层组播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段翰聪;P2P流媒体分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方伟;基于Agent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朱晓丽;QoS组播路由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颜维;满意优化理论在网络优化设计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瞿赛樱;带度约束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5 赵秀平;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算法[D];中南大学;2008年
6 王赏;组播抗毁算法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尹玲敏;组播树演算法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栋;新型互连网络结构PGLH上的组播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宗丽静;超立方体网络中容错组播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朱渊萍;入侵检测中数据收集引擎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51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75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