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一种基于位置与身份标识分离协议的映射查询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16 00:11

  本文选题:位置与标识分离 + Chord算法 ; 参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互联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针对如何减少核心路由表规模,如何减小路径查询长度,如何避免IP语义过载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位置与身份标识分离(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LISP)协议和Chord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映射方法 LISP-Chord。LISP-Chord映射查询机制采用Chord算法,将端标识—路由位置(endpoint identifiers-to-routing locators,EID-to-RLOC)映射关系分布式的存储在映射服务器(MapServ-er)上进行资源查询。仿真结果表明,相比LISP-MAP,LISP-Chord协议具有更低的路由表复杂度,更低的节点加入退出开销以及更低的查询跳数。
[Abstract]: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facing the Internet is the scalability of routing systems.How to reduce the size of the core routing table, how to reduce the length of path query, and how to avoid IP semantic overload ar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apping method, LISP-Chord.LISP-Chord mapping query mechanism, which is based on the location and identity separation of locator / ID separation protocol list (LISP) protocol and Chord algorithm. Chord algorithm is used in the mapping query mechanism.End-identity-routing location endpoint identifiers-to-routing locators / EID-to-RLOC-based mapping relationships are distributed stored on the mapping server MapServ-er. for resource query.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LISP-MAPP LISP-Chord protocol, it has lower routing table complexity, lower node join exit cost and lower query hops.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315803)~~
【分类号】:TP393.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韵洁;;三网融合与未来网络的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钱华林;鄂跃鹏;葛敬国;任勇毛;游军玲;;双层IP地址空间体系结构[J];软件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瑞刚;;三网技术演进与融合趋势[J];电视技术;2011年24期

2 唐红;张月婷;赵国锋;;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3 何铖;;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信息通信;2011年04期

4 刘奇;;三网融合发展趋势研究——兼谈电信与广电竞争策略[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5 李战国;张睿哲;刘向东;;基于策略的三网融合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2年09期

6 李战国;周本东;;基于IMS的网络融合(FMC)QoS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吴帅勇;刘焕淋;;结构化P2P资源搜索算法及其在未来光网络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2012年06期

8 马辉;代宏伟;翁越龙;;三网融合下网络攻防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1年07期

9 申聪聪;戴超凡;;面向CPS的一体化标识网络结构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静;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与定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刘文志;网络虚拟化环境下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伟光;异构融合网络接入选择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

2 陈瞳;3G流媒体业务质量监测终端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何太平;CATV信号监测合成滤波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韵洁;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融合与开放[J];电信科学;2005年02期

2 仝亚鹏;李振强;魏冰;;IPv6过渡技术分析[J];电信科学;2011年01期

3 刘韵洁;汪孝宗;;十年后,互联网将被替代[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03期

4 张云勇,张智江,李国杰,刘韵洁,李忠诚;基于运营收入最大化的Parlay网关过载控制[J];通信学报;2005年03期

5 黄韬;张智江;刘韵洁;;全业务运营商的FMC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08年14期

6 刘韵洁;;三网融合与电信企业创新[J];中兴通讯技术;2007年01期

7 钱华林;鄂跃鹏;;层次式交换网络[J];中兴通讯技术;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一川;申德荣;赵宏伟;;HilbertChord:一种网格资源管理的P2P框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15期

2 张志龙;杜学绘;钱雁斌;;NAT-PT和6to4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年09期

3 曹晓梅,王瀛;解决IP网络服务质量问题的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王世宏;;Metro Ethernet可扩展性分析[J];通信世界;2005年48期

5 吴兆福;;P2P计算研究现状及展望[J];教育信息化;2006年07期

6 胡光岷;CHANG Rocky;;可扩展的多目标最优化多播路由(英文)[J];软件学报;2008年06期

7 曹锐;吴建平;徐明伟;;系统多维可扩展理论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年09期

8 陈华;许能;;下一代网络取证系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阿难;;增强CORBA服务——Borland推出新版VisiBroker[J];每周电脑报;2004年44期

10 胡建华;范国闯;陈宁江;;Web应用服务器可扩展热部署机制[J];计算机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保忠;;对等网的流量拥塞问题研究[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5年

2 孟广平;;分布式邮件系统特点及在宝钢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艳峰;徐永安;;复杂网络广播技术的可扩展性研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赵宏;吾守尔·斯拉木;侯勇;刘欣文;姚正亮;;基于CDN的可扩展多级视频网格结构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包学才;戴伏生;胡剑锋;;一种多约束服务质量路由算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唐新来;张爱科;邱志宏;;基于网络拓扑的分布式可扩展对等网模型设计[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吴国凤;吴乃鑫;;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动态组合算法[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杨丽;章勇;;P2P系统研究[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新一代互联网架构标准及其协议SCTP协议简介[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年

10 蹇戈;张晓哲;刘亚萍;;BGP协议邻居会话规模的可扩展性分析[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EtherScale结构——弹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保证[N];网络世界;2004年

2 ;优化升级[N];网络世界;2006年

3 ;共享单一文件系统[N];网络世界;2005年

4 邬贺铨;网络体系: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网[N];学习时报;2007年

5 李宏;分离分析促无线安全[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系教授 糜正琨;解NGN的QoS之“痛”[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中科院计算所 罗杰文;P2P:互联网时代的计算革命[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中科院计算所 罗杰文;P2P网络的拓扑结构[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中科院计算所 罗杰文;P2P应用研究与展望[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葛敬国;破茧,互联网重生之路[N];计算机世界;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伟;身份与位置标识分离映射解析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邵华钢;IP网络QoS及其可扩展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祖鹏;P2P网络路由模型研究及其在MANET路由协议设计中的拓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4 王洪波;互联网测量系统可扩展性问题及其关键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黄庆凤;结构化P2P网络性能分析与搜索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恒奎;基于DHT的一体化网络标识映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小明;基于分布对象的异步消息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8 高茜;QoS多播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及在区分服务网络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9 李景涛;P2P环境下的信任模型与副本方案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姚燕;广域多播可靠传输控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见;高性能高可用键值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冠英;BitTorrent系统中可扩展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武磊;对等游戏平台的可扩展性与状状一致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红;ForCES协议设计实现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唐石;匿名通信技术及组播匿名协议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李运娣;P2P系统搜索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7 郑林;可扩展深度入侵防御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唐晓君;可扩展智能分布并行调度模型[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杨再晗;可扩展匿名通信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张洪武;服务器集群与均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56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756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