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RFID多方认证协议及其安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9 20:55

  本文选题:射频识别 + Hash函数 ; 参考:《计算机应用》2013年S2期


【摘要】:针对现有基于Hash函数射频识别(RIFD)安全认证协议中由于阅读器假冒而引起的安全问题,以及认证协议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将其安全性与其他协议进行对比,采用形式化分析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证明。通过理论分析和形式化证明,证明了该协议能保护标签的数据隐私,保证数据同步,防止标签被跟踪,防止信息重放,防止克隆假冒,并且具有向前安全性,适用于低成本的电子标签。
[Abstract]:Aiming at the security problems caused by counterfeit readers in the exist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Hash function, and the defects of low efficienc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a new RFID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Hash function is proposed. Its security is compared with other protocols, and its security is proved by formal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ormal proof,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tocol can protect the data privacy of label, ensure data synchronization, prevent tag from being tracked, prevent information replay, prevent clone counterfeiting, and have forward security. Suitable for low cost electronic label.
【作者单位】: 国防信息学院八系;
【分类号】:TP393.08;TP39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楠;张建华;;开放式RFID双向认证协议及安全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2013年01期

2 陈瑞鑫;邹传云;黄景武;;一种基于双向Hash认证的RFID安全协议[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经国;韩立东;刘明洁;;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公钥加密算法的破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郑凤;陈润芊;卢国仙;武穆清;;一种新的非线性预编码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张庆荣;王刚;孙宇昊;李道本;;减格算法在LASMAX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孙艳华;王浩;张延华;;格缩减辅助MIMO检测的非线性量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赵慧;周小平;刘洋;全庆一;;基于格基约减的多天线预编码处理机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张庆荣;王刚;孙宇昊;李道本;;LR算法在MIMO-LAS-CDMA系统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美霞;方云飞;;LLL算法及应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朱赋;刘凤华;;一种级联式背包公钥密码体制[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9 孙艳华;王浩;张延华;;复数域格缩减的MIMO检测算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赵晓群;章惜珍;屈非;王潇;;MIMO系统LLL格基约减检测技术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永辉;RSA密码算法的格攻击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琪;非线性微分方程求解和混沌同步[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蒋亚丽;基于格的密码方案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培俭;重叠复用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袁峰;多变量公钥密码的设计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睿;OFDM和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于兴旺;多频GNSS精密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李芸;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优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谢福鼎;Wu-Ritt消元法在偏微分代数方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蒋汝忠;匿名群体及抗重设攻击身份识别方案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祖平;RSA型公钥密码体制的解密指数攻击[D];西南大学;2011年

2 雷胜;MIMO系统中信号检测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李志全;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博;MIMO广播信道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云飞;RSA密码算法的改进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1年

6 张周峰;基于RFID的智能巡检系统架构和安全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7 付向群;具有高概率的量子计算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俊亚;基于模型的装备快速测试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郭建庆;RFID系统的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张斌;RSA型公钥密码体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治国;郭立;王昱洁;;基于密钥阵列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3期

2 王云峰;焦保盈;李杰;徐勇;;RFID系统可扩展安全认证协议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丁振华;李锦涛;冯波;;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4期

4 聂鹏;;EPCglobal Class 1 Gen 2标准的RFID高效双向认证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10期

5 张帆;孙璇;马建峰;曹春杰;朱建明;;供应链环境下通用可组合安全的RFID通信协议[J];计算机学报;2008年10期

6 王明辉;王建东;;高效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J];计算机应用;2011年10期

7 邓淼磊;马建峰;周利华;;RFID匿名认证协议的设计[J];通信学报;2009年07期

8 裴友林;余本功;;基于随机Hash-Chain的RFID安全协议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邸金山;张其善;杨东凯;;一种基于ISO18000-6B的远距离RFID阅读器的设计[J];遥测遥控;2008年03期

2 丁振华;李锦涛;冯波;郭俊波;;RFID中间件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2006年21期

3 张翼;徐根深;;RFID技术在装备供给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07年03期

4 李波;吴一峰;;基于EPC Class-1 Generation-2标准的RFID阅读器设计[J];移动通信;2008年02期

5 张捍东;张淳;;基于FPGA的RFID阅读器设计[J];自动化仪表;2009年05期

6 白承森;马志新;詹建;;如何提高RFID系统数据读取率[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11期

7 彭友斌;邓毅华;;2.45G RFID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0期

8 刘艳苹;杨北革;王志强;张雅明;雪光军;吕玉祥;陆斌;;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年01期

9 丁治国;朱学永;雷迎科;;基于码分多址和防碰撞功能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范文兵;葛峥;王耀;;超高频RFID系统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丘林;史小卫;魏峰;王新怀;;UHF RFID阅读器硬件开发平台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龙宇;于东海;;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与改进[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刘青;史小卫;尹应增;;主动式微波射频识别系统及其通信模块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4 杨松茂;梁新蕾;陈超;唐万春;;13.56MHz RFID阅读器直接匹配天线的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邓晓;何怡刚;谢涛;;帧时隙ALOHA反碰撞算法仿真及数据分析[A];第二十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罗晖;;基于RFID的物业管理系统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7 张延通;;煤炭集团企业铁路运输智能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实践[A];第18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华媛;王淑艳;吴仁彪;;基于帧时隙ALOHA算法的标签估算数据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刘拓晟;侯再平;;一种适用于超高频RFID的防碰撞方法[A];第二十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凌峰;孟忻;芮鹤龄;高波;;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专利律师 薛之扬 谭文晔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供稿;射频识别技术专利分析[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射频识别技术护照:你敢用吗?[N];科技日报;2006年

3 洪福;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奥运监管领域[N];科技日报;2008年

4 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 童之磊;手机出版将引领全媒体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马文生 李桐;国家标准《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正式实施[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6 贺琳;15种最奇特的 RFID(射频识别)应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吴玉征;物联网来了[N];计算机世界;2009年

8 沈英甲;护照可能存在安全漏洞[N];科技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振刚;射频识别技术有望在食品领域全面应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李昊;基于RFID的智能货架及其发展前景[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波涛;超低成本全打印射频识别标签的设计和实现[D];复旦大学;2011年

2 童乔凌;RFID阅读器芯片设计及通讯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乔举义;物联网感知层中资源分配与调度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韩益锋;射频识别阅读器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05年

5 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靳钊;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范志广;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蒋伟;RFID与无线网络融合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尹应增;微波射频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0 赖晓铮;UHF频段射频识别系统与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承森;RFID技术在枪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徐雪慧;射频识别技术中防冲突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冬萍;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海宏;高频段RFID芯片及系统设计[D];复旦大学;2008年

5 卜艳阁;RFID技术在露天矿卡车运输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田;射频识别技术多标签抗冲突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余春梅;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车辆识别应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江岸;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中防碰撞问题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刘拓晟;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范红梅;RFID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1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821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